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吴文平 《遵义科技》2009,37(6):51-52,5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栽插、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科学管理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技术;旱育秧重点把好“肥床、适播、稀播、严管、浅植、施肥、防治”七个关键环节,培育低位、多蘖、根系发达的早壮秧,为夺取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严格实施早播、旱育、稀植、培育壮秧为丰产奠定基础,增加单位面积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本文是位于黑河市境域内的红色边疆农场“水稻钵育摆栽(1997年-1999年)试验总结”。  相似文献   

9.
10.
水稻是全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全国最重要的农作物。在今天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市场放开的局势下,广东水稻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大力推广种植产值高、效益好的优质水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优质水稻栽培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为优质水稻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常规水稻栽培是采取秧田育秧、适龄移栽或抛植的栽培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在田块整理和大田耕作中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进而降低了种粮的经济效益。2003年,怀宁金拱镇农技站引进了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当年在该镇白莲村张庄组实行免耕栽培50亩,示范品种为Ⅱ优明  相似文献   

12.
绿色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才 《科技信息》2010,(19):I0400-I0401
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就绿色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杂交水稻获得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能够比常规栽培技术更高产,打破常规栽培产量停滞不前的局面。本文作者根据个人在水稻栽培方面的经验,介绍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来源、特点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5.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简称SRI)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 de Laulanie神父在位于非洲大陆东南的岛国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提出的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该国应用多年并获得成倍的增产效果,单产从传统栽培法的4000公斤/公顷左右提高到1.6万公斤/公顷以上,无论是高原高产区、热带雨林边缘地带,还是北部的Andapa、西北部的Marovoay、南部的Fia-narantsoa,从近乎海平面到海拔1200米以上以及多种土壤类型中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被认为是能帮助水稻高产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遗传学潜力进而增产并节约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刘晓才  刘新国  孙虹 《汉中科技》2009,(6):14-14,42
通过水稻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开展,总结出了我县水稻单产750公斤的穗粒结构指标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选用良种,备足种量,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平衡配方施肥,抢时早插,合理稀植,科学灌水.合理促控,及时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抛秧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和软塑盘育抛秧的基础上,通过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探索、试验、示范、总结而获得的一项栽培技术,该技术直接利用水稻苗床培育带蘖壮秧,连土单株取苗进行大田抛栽,具有省种、省工(比旱育稀植省2—3个工)、成本低(不用软塑盘)、秧龄弹性大(比软塑盘育秧延长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业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通过有机栽培,经生产加工成为安全、优质、有营养的有机大米,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能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以下笔者对有机水稻栽培技术作一些探讨,只在为当地的有机水稻生产开发提供依据,为发展有机水稻生产探索出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潘龙岭 《科技信息》2012,(35):914-434
总结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插秧、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有机食品集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于一身,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迎合了崇尚自然、注重安全、追求健康的现代消费潮流,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有机水稻栽培的研究和开发,扩大了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有机水稻的品质及数量,并开拓有机食品市场,同时推动了有机稻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提高了我黑龙江省有机优质米在省内外及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