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哲政 《今日科技》1996,(11):27-28
证券投资的基本方法证券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而收益的大小始终与风险并存.由于各种证券的风险中既有不可分散的风险,也有可分散的风险,因此投资者不应把资金全部投资于一种证券上,而应选择风险相关程度较低的多种证券,组成证券组合、在形成证券组合时,投资者通常可采用两种投资的基本方法.一是收入到投资法,一是增长型投资法.  相似文献   

2.
刘燕霄 《科技资讯》2006,(18):250-251
本文简单的探讨了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及发展并以马科维茨的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均值-方差模型为主进一步探讨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应用,如,组合证券的风险、收益的计算、组合证券的选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科维茨投资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证券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文章综合考虑证券投资的收益、风险,建立了目标规划的组合证券投资决策模型。该模型运算简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相关风险证券在不允许卖空条件下,新增加证券对于原有有铲组合的影响及调整问题,分析了有效边界的变动和投资比例的变化,并给出了最小风险有效证券组合和最大收益有效证券组合的漂移距离与风险、收益及投资比例的增加或减少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数期望-熵模型的证券组合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证券是一种连续投资,算术平均收益率并不能完全反映投资的收益情况,而几何平均期望收益率才能反映连续投资的实际收益。文章建立了对数期望-熵模型来度量投资的风险,并以沪市证券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利用该模型选出适当数量的股票进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6.
怎样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证券投资组合,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一个最有效率的风险一收益搭配,是证券组合投资优化问题的关键。文中利用L-R模糊数来描述了某证券的期望收益率和风险损失率,从而对证券组合投资问题建立了一种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试图优化证券的投资组合,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证券的收益率和风险的关系,为个人或机构投资提供理论指导。根据风险与投资模型的特点,给出了不允许卖空情形下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折衷模型的神经网络算法,找出了可行的证券组合最优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证券的收益等量作为输出,证券的风险等量作为输入,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给出了有效证券的判定,进一步给出确定这些有效证券的最优投资组合方法及如何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证券最优投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初步探讨有关组合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利用均值和方差来描述证券投资收益率。  相似文献   

10.
证券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的实质就是有限的资产在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性的证券之间的优化配置问题.本文在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的均值一方差模型框架下,提出改进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即以VAR作为风险度量工具和以RAROC作为目标优化函数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从理论上讲该模型更符合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规律,同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也保证了该模型在投资实践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在上证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证券投资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获取利益.但在投资过程中,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通常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反之亦然.为了分散风险,投资者将许多种证券组合在一起进行投资,即所谓的投资组合,以期获得最大收益.文章讨论一种投资风险度量模型,基于均值-VaR模型和均值-离差模型,提出新的度量模型,并对新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新模型下的风险值分别与均值-VaR模型和均值-离差模型的风险值进行比较,发现该模型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我国证券投资调控的现实市场背景,从民法学角度审视了证券投资的风险责任,从物权法则视角研究了证券投资的收益属性。本文还从法理基本原则入手对诚实信用公理进行了思考和辩证。  相似文献   

13.
本初步探讨有关组合证券的收益与风险,利用均值和方差来描述证券投资收益率。  相似文献   

14.
鉴于均值-方差模型求解二次规划问题的复杂性,且实证表明方差不一定存在.用组合证券收益的平均绝对离差作为风险,考虑到收益最大与风险最小,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含有交易费的证券组合投资问题,并给出了算法.  相似文献   

15.
在Markowitz投资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考虑证券选择的收益,以及交易费用和风险资产等因素,建立了证券投资问题的两类多目标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基准收益率是证券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概念。考虑基准收益率,构建了证券投资认知风险熵式度量模型,研究了基准收益率与证券投资认知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证券投资的基准收益率大小与证券投资的认知风险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投资组合等以投出资金为目标的证券投资研究备受关注。同时,针对投资决策的研究,即对何时投入何时抛出进行智能决策,也越来越受关注。金融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做出决策,判断投资者是否应该投资,以及如何投资。在三支决策中,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考虑。文章在序贯三支决策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性等价模拟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来解决证券投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性等价序贯三向决策(Certainty Equivalent based Sequential Three-Way Decision,CES3WD)模型。从历史数据中获得收益的均值和方差,作为投资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利用指数效用函数将期望总收益转化为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并采用确定性等价方法测算决策者的预期投资回报;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构造决策规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投资策略对动态决策规则进行优化,构造了序贯三支决策的动态投资规则。最后,通过实验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在约束条件中加入证券多样化选择约束的方法来抵减非系统风险,建立了带交易费用的综合考虑收益和风险的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在此模型中,考虑到证券投资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的模糊性,把目标函数和约束系数均作为模糊数处理,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和问题的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认知风险和认知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投资者的情绪纳入到证券投资的风险度量,提出了两种基于行为金融的认知风险度量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认知收益模型,研究了认知风险和认知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的认知风险和认知收益都与投资者的情绪有关并且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与标准金融理论中风险和收益的正相关关系相反。  相似文献   

20.
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是投资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核心问题。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以现代金融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从证券投资的风险成因、风险测量、风险管理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提高中国投资银行的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