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C_1化学最早的工业开发要算1913年德国BASF公司的CO催化氢化了。但真正有工业价值的开发还是1923年德国化学家Fischer—Tropsch开创的合成气高压高温下,制人造石油的方法。在1940年以前,此法在世界上曾风霏一时,1939年仅德国九个厂的年产量达75万吨。1940年以后,随着中东右油的大量开开,在廉价天然石油的冲击下,使这个方法不得不束之高阁。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暴涨,来源曾一度中断。另外世界资源调查组织也一再预示,以目前石油开采速度,不到100年即将枯竭,因此引起工业发达国家认识到,以天然石油为原料的工业结构,到了应该着手改革的时候。C_1化学再度东山再起。近几年来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大力在研究C_1化学,特别是日本。1980年日本由政府发起以十三家大型化学公司和相模中央化学研究所,组成了C_1化学开发研究中心。德国、美国、法国等也投入不少力量,掀起了一个研究开发C_1化学高潮。  相似文献   

2.
中子辐照量指数分布函数式中比例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如何确定中子辐照量分布函数ρ(τ)=C_1(1-r)/△τr~(τ/△τ)=C_2/τ_0exp(-τ/τ_0)中的比例系数C_1和C_2的值。结果表明,C_1由归一化条件确定,通常取为1。但是C_2≠C_1,C_2/C_1的值完全由重叠因子r的值确定,即r=1时,C_2/C_1=1;0相似文献   

3.
C_4F_7N以其显著的绝缘能力和低GWP值成为目前有望代替SF_6作为绝缘介质的气体之一。但是,C_4F_7N在绝缘击穿过程中会分解成低碳低氟的小分子,引起绝缘强度发生变化,给设备及其所在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潜在威胁。本文建立化学动力学模型研究C_4F_7N分解组分在绝缘击穿过程中的演化规律,获得C_4F_7N分解组分的变化特性以及温度衰减、气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C_4F_7N分解组分随着温度的降低迅速复合为C_4F_7N,因此C_4F_7N具有良好的绝缘自恢复特性;较高的温度衰减速度降低了C_4F_7N的复合速率,使得同一温度下的C_4F_7N摩尔分数有所下降,不利于绝缘强度恢复过程;气压的提升促进了C_4F_7N的复合过程,使其摩尔分数在更高温度下接近于1,有利于绝缘强度恢复。研究结果可以为C_4F_7N作为绝缘介质的可行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不同农业措施的影响,对促进农业部门的减排增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验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进行,共有8个处理,即C_0N_0W_1:空白对照;C_0N_1W_1:常规氮输入+化肥氮+常规灌溉; C_0N_2W_1:氮输入减量+化肥氮+常规灌溉;C_1N_2W_1:氮输入减量+有机肥+常规灌溉;C_2N_2W_1:氮输入减量+有机肥化肥配施+常规灌溉;C_0N_2W_2:氮输入减量+化肥氮+减量灌溉;C_1N_2W_2:氮输入减量+有机肥+减量灌溉;C_2N_2W_2:氮输入减量+有机肥化肥配施+减量灌溉。研究表明,华北高产农田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都表现为大气CO_2的吸收汇,周年NEP为5.99~9.64t C·hm~(-2),周年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固碳量C_1N_2W_1C_2N_2W_1C_2N_2W_2C_0N_2W_1C_0N_1W_1C_1N_2W_2C_0N_2W_2C_0N_0W_1。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油酸钠直接浮选孔雀石的浮选行为及作用机理.采用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溶液化学计算及热力学计算进行吸附机理分析.浮选试验表明:当捕收剂油酸钠用量为160 mg/L、pH值范围7~10时,孔雀石浮选回收率可以达到70%以上;当pH=9.5时,回收率为88.67%,达到最高;动电位及溶液化学表明:油酸钠在矿浆中的组分为C_(17)H_(33)COOH·C_(17)H_(33)COO~-,C_(17)H_(33)COO~-和(C_(17)H_(33)COO)_2~(2-),油酸钠在孔雀石表面主要发生了化学吸附;根据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表明:在合适的p H值范围,油酸钠与孔雀石表面的铜离子作用生成油酸铜盐沉淀,改变了孔雀石的表面性质使它表面疏水从而容易浮选回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源岩中轻烃的He抽提方法并直接与色谱联用分析其C_4~C_7轻烃。C_4~C_7轻烃在地球化学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以四川盆地两种不同来源的凝析油为例,讨论了利用这类烃来判断其母质来源、成熟度和气源对比。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对于陆相页岩气成因类型的研究相对滞后,限制了对页岩气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通过综合化学组分分析和碳、氢同位素分析的手段对伊陕斜坡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页岩气(生产气和真空解吸气)和原油伴生气都以烷烃类气体为主,其中甲烷含量都小于95%,非烃气体含量比较低。页岩解吸气中,非烃气体比例相对较高,且氧气含量异常高,这与解吸装置密封性不好或者装置本身残留空气清除不彻底有关。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的甲烷含量低、干燥系数(C_1/C_(1~5))主要集中在0.6~0.9之间、C_2/C_3都小于3,δ~(13)C_1值分布于-52.0‰~-44.9‰之间、δ~(13)C_2值都小于-29‰,δ~(13)C_3值都小于-25.5‰和δD_1都小于-150‰,指示研究区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以陆相环境热成因的热解湿气(油型气)为主。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样品有相对高的正庚烷含量和正构烷烃(nC_(5-7))含量,δ~(13)C_2值分布于-41.1‰~-31.1‰之间,说明延长组页岩气与原油伴生气都属于偏腐泥型天然气。此外,延长组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碳同位素系列基本都属正碳同位素系列,且δ~(13)C_1与δ~(13)C_2值,δ~(13)C_2值与δ~(13)C_3值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这也表明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母质来源。  相似文献   

8.
正定埃尔米特型的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虚二次数域Q(im(1/2))的代数整数环D_m上判别式为△n的n秩正定埃尔米特型的分类问题.设以C_n,△_n(m)表示相应的类数,则主要结果有: C_2,1(7)=1,C_2,2(7)=C_2,3(7)=2,C_3,1(7)=1,C_3,2(7)=3,C_4,1(7)=2; C_2,1(2)=C_2,2(2)=2,C_2,3(2)=3,C_3,1(2)=2.  相似文献   

9.
对任正数C及整数n≥2,是否可以找到充分大的整数v_0=v_0(c,n),使得当v≥v_0时,不含圈C_3,C_4,…,C_(n+1)的v顶图的最大边数ex(v,C_3,C_4,…,C_(n+1))>Cv? 本文证明了其中2≤n≤v—1,从而给予问题T以肯定之回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文[1]的修正和补充,证明了沿着文[1]图11中的分岐曲线C_1的下半支应当由α→-∞,而它的上半支以直线m=-2α为渐近方向,从而修正了原来对C_1上半支以m=-α为渐近方向的结论,再利用文[1]中原有的知识也就修正了分歧曲线C_2~*的渐近方向。最后,借助于数值积分的方法,我们估计在区域-1<α<0,m>0内存在分歧曲线C_1,因而原来对C_1的上半支将位于直线α=-1左方的估计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文题所述苯酚酯系列的十个化合物。代号(d)AmPABOB:分子式: R=CH_3、C_2H_5、n-C_3H_7—n-C_(10)H_(21)测定了它们的相变温度,确定了液晶相类型。其中R为C_1—C_3时,具有较宽的胆甾相;C_4—C_7有近晶A相;C_3—C_(10)存在手性近晶C相,且显示电滞回线,说明其具有铁电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化学上的化合物,C_(60)在1985年就为H.W.Kroto等人发现了;然而作为一个很有希望的材料,还是1991年4月以后的事.美国贝尔实验室的A.F.Hebard等人此时发现C_(60)和碱金属形成的一些化合物具有超导电性. 当然这也归功于W.Kratschmer等人在1990年发展了新的C_(60)材料制备方法,使人们有可能有足够的样品对C_(60)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质,甚至其它方面的性能和应用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羟乙基氯化铵(C_(12)N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C_(12)SNa),十二烷基三羟乙基氯化铵(C_(12)NE)和八烷基硫酸钠(C_8SNa)两体系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吸附和胶团形成。用液体积法测定了一系列不同比例C_(12)NE~C_(12)SNa、C_(12)NE~C_8SNa混合水溶液在25℃、总离子强度为0.1000m时的表面张力,用Gibbs公式计算了总吸附量和分吸附量。另外,初步探索了混合溶液的某些胶团性质。结果表明: 1.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等摩尔C_(12)NE~C_(12)SNa混合溶液的cmc为4.0×10~(-5)m,分别为单个C_(12)SNa、C_(12)NEcmc的1/208和1/240。等摩尔C_(12)NE~C_8SNa混合溶液的cmc为7.4×10~(-4)m,分别为单个C_(12)NE、C_8SNa cmc的1/13和1/189。 2.对于碳原子数相同(如C_(12)NE~C_(12)SNa)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不论其混合比例如何,在饱和吸附时,总吸附量接近6.7×10~(-10)mol/cm~2,吸附层中也是近于等摩尔吸附,每个分子所占面积约为25A~2,这是由于正、负表面活性剂离子之间相互强烈作用导致表面层中成紧密排列结构。 碳原子数不同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如C_(12)NE~C_8SNa)的混合溶液,不论其比例如何,其饱和吸附时总吸附量接近5.4×10~(-10)mol/cm  相似文献   

14.
微量HPLC分析C16—C22长链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8—冠醚—6作相转移催化剂,将长链脂肪酸衍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对—溴代苯乙酮酯.使用微量高速液相色谱,以添加AgClO_4的有机溶剂作移动相,在C_(18)键合反相柱(95×0.5mmI.D)上成功地分离了:C_(16:0),C_(18:0),C_(20:0),C_(22:0),C_(18:1),C_(18:2),C_(18:3),C_(22:1)等8种长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15.
沙三段烃源岩是渤南洼陷的主力烃源岩.为了研究该套烃源岩不同发育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区域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筛选伽马蜡烷指数、C_(35)/C_(34)藿烷、C_(29)/C_(30)藿烷、Ts/Tm等地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了渤南洼陷沙三下烃源岩沉积环境的横向与纵向差异性以及各类沉积环境与地化参数的关联性.研究认为,纵向上由早期还原性半咸水深湖相到晚期微咸水半深湖相的变化沉积序列,具有伽马蜡烷指数、C_(35)/C_(34)藿烷、C_(29)/C_(30)藿烷降低,Ts/Tm增大的特征;横向上以沙三段13砂组为例,结合不同区的沉积环境,划分了微咸水陆源相、半咸水混源相、半咸水深湖相、微咸水混源相四种沉积有机相,各沉积有机相的地化指标的高低与岩相、水体环境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建立了较为明晰的沉积环境-地化特征对应关系,为开展精细油源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 L-苹果酸-氢氧化锂-水体系中发现有四种结晶相,测量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确定化学式为、LiC_4H_5O_5、 LiC_4H_5O_5·C_4H_6O_5、 LiC_4H_5O_5·xH_2O 和 Li_2C_4H_4O_5。这些结果和早期 Traube 的结果不一样。四方相结晶是和 HaVere 的结果一致的。发现只有单斜相 LiC_4H_5O_5·C_4H_6O_5可以培养成大晶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Routh—Hurwitz判据,分析了仿蔡氏电路中分叉参数G和C_1的变化对其稳定区域的影响,并且导出了该电路不稳定现象消失时,电路参数须满足的条件α(?)C_2/C_1<(5 1/2-1)/2(G分叉)和β(?)C_2/LG~2<3-2 1/2(C_1分叉),从而避免了该电路中不稳定因素(包括混沌这种故障在内),达到确定故障边界的目的。另外,稳定条件的边界值α′=(5 1/2-1)/2恰好是黄金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纳米氧化铝(NA)对硅酸三钙(C_3S)水化过程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高纯C_3S矿物,NA以不同的含量参与C_3S水化;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水化量热分析及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NA对C_3S水化速率、水化产物及形貌和浆体强度等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能够促进C_3S的的水化,尽管延迟了C_3S诱导期的水化,但水化放热速率及放热总量均大于纯C_3S的; NA的加入增加了C_3S水化产物C-S-H凝胶和氢氧化钙(CH)晶体的含量,其中NA的质量分数为1%时CH晶体的质量增加率为8%,NA的质量分数为5%时C-S-H凝胶的增加率为4. 1%; NA能够减少C_3S水化浆体表面孔隙,使得浆体表面更加致密,水化程度更高;NA的质量分数为1%时C_3S水化浆体试样的抗压强度最大,其28 d抗压强度较纯C_3S浆体试样的增加8%。  相似文献   

19.
岱海盆地的水文化学地理特征及其在农业生產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岱海是一个位于内蒙西南部的内陆盆地,天然水的矿化度和化学类型自盆地边緣的山地到盆地中部的湖区作有規律的变化自山地到岱海湖滨:河水矿化度由250毫克/升,上升到500毫克/升。化学类型由C_Ⅰ~(Ca)或C_Ⅱ~(Ca)轉变为C_Ⅰ~(Na)或C_Ⅱ~(Na);地下水矿化度自250毫克/升增加到1500毫克/升以上,化学类型由C_Ⅰ~(Ca)或C_Ⅱ~(Ca)轉变为C_Ⅰ~(Na)或C_Ⅱ~(Na) S_Ⅱ~(Na) Cl_Ⅱ~(Na)。岱海湖水矿化度均在2000毫克/升以上,化学类型主要为Cl_Ⅲ~(Na).及Cl_Ⅱ~(Na)。由此可知,天然水自盆地边緣的山区向盆地中部的湖区的汇集过程,不仅是水量和水能的消耗过程,也是水質的变坏过程。所以全部河水及絕大部分的地下水都可以作为良好的农业用水,灌溉系数在18以上,滨湖低地地下水的質量稍差,灌溉系数在6—18之間、岱海湖水的灌溉系数在1.2—6之間,已不宜于灌溉,但以近年来处于淡化阶段,对发展养殖业尚无大碍。唯在历史上,其水量、矿化度、化学組成均曾有很大的波动,这可能是岱海过去沒有魚类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一类奇摄动二阶非线性边值问题: Ey''—f(x,y,y')=0.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