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孟德斯鸠作为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对于现代共和主义的形成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他所推崇的共和是全体人民拥有最高权力,以平等、自由、法治作为价值基础,以三权分立和制衡为架构的代议制民主政体。他的共和思想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分权制衡观点和价值追求,对于当代中国宪政乃至世界各共和国之"共和"的突显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和合法性的完美结合,其价值取向包括:自由——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的核心;平等——现代法治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秩序——现代法治追求的基础价值目标;人文精神——现代法治最终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对自由、民主、正义、公平等理性价值的追求,蕴涵多元、宽容、均衡、善治、秩序等基本理念。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和谐社会与法治精神在实践层面、目的层面、制度层面存在内在的契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法治精神,走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4.
服务热线     
宪政建设是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权威,以人权和人的自由为本位,以宽法和法制约束权力为重心,以司法审查为保障的一种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只有建设宪政国家才可能实现法治,目前,我国宪政建设有所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我们应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在宪法至上、宪政建设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最终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宪政建设是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权威,以人权和人的自由为本位,以宽法和法制约束权力为重心,以司法审查为保障的一种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只有建设宪政国家才可能实现法治,目前,我国宪政建设有所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我们应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在宪法至上、宪政建设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最终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宪政的价值追求就必须要有一定制度安排,没有一定的制度安排,任何价值追求必将成为海市蜃楼。从宪政的发展史来看,为了实现宪政的价值追求,宪政的制度安排主要有代议民主制度、限权、分权制度、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爆发以前,孙中山与宋教仁对如何实现共和政治有着不同的设计,其要点是需要一段时间革命党独揽大权还是立即实行民主宪政;是权力比较集中的总统制还是限制总统权力的内阁制;是一党制还是两党制。由于武昌起义以后的政治现实,孙中山和宋教仁的设计都没有实现,共和政治的建立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首先是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其次是由一系列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构成。其本质要求法律优良、树立法律权威、依法办事、权力制约、司法独立等,而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于最终使国家和社会达到一种法治状态,这就意味着实现民主、自由、人权、秩序、效益和法律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首先是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其次是由一系列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构成.其本质要求法律优良、树立法律权威、依法办事、权力制约、司法独立等,而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于最终使国家和社会达到一种法治状态,这就意味着实现民主、自由、人权、秩序、效益和法律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与中国宪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原动力。现行宪法在改革开放中诞生,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中国宪政在民主、法治与自由三个方面均已取得很大成就。尽管中国宪政还存在明显不足,但展望未来,中国宪政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公益诉讼的宪政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学术界兴起了对建构经济公益诉讼法或者设立专门的环境法庭来审理环境公益案件问题的探究。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宪政价值研究,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既有利于实现民主价值,又有利于实现法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廖仲恺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一生追求"国基巩固,民生乐利",鼓吹"全民政治"。在其一系列政论性文章及讲演中,蕴含着深刻的宪政思想,是我国二十世纪初宪政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宪政思想主要包括:民主国家的主权总是在人民;直接民权是弥补国会代议制弊端的不二法门;自由的实现需要有实质性内容的保障;平均地权是实现经济民权的手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的开国元勋,是美国独立乃至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领袖人物,是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重要思想家,杰斐逊的宪政思想基于自然法思想,自然权利思想是建立在先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从而使个人权利的价值基础更加稳固而不可辩驳。他主张权力制约,政府权利应加以分割并相互制约。他赋予人民以革命权利,赞赏人民反抗暴虐政府的精神,这对于西方宪政的实行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从秩序、自由、正义、民主、人权五个方面阐述法治精神的价值要素。法治精神反映了人之为人的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自身探求,对理想社会的价值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6.
职业自由与竞业禁止是法律上的两项不同制度,各自具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由于其所保护的利益不同,二者在实践中会发生冲突。如何正确认识职业自由与竞业禁止制度各自的价值,以及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和维护法制统一所面临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行宪政,其核心内容就是违宪审查制度建设.而对中外违宪审查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差别所在,对于完善中国的相应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宪政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违宪审查制度的建构,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并认真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违宪审查制度应当是我们的一种可取之路.  相似文献   

18.
宪政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政治理论具有共同的逻辑起点——人的尊严和自由权利。为了捍卫它,民主理论高扬人民大众的智慧和道德从而求助于多数决定规则;而宪政理论既不敢盲目信奉个人的德行,也不敢完全相信多数决定规贝Ⅱ,从而主张用基本宪政价值与事前制定的公共规则来限制政府行为。它们内在的融通性和各自的局限性,促使它们协同作战从而构建了人类迄今较理想的政制,即法治模式下的宪政民主制。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儒家“天道”还是老子“天道”,都不存在“自由主义”内涵。它们也从未成为中国人争取自由权利的武器。宪政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政治经验,是确立相对稳定的经济政治秩序并达成基本共识的结果。中国宪政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奠定宪政的经验、制度基础,而不是嫁接出诸如“天道自由主义”之类超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伴随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日益渗透到行政领域,而行政程序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和关键,其要义在于对行政权予以合理配置,对行政权的运作进行有效规范,对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并促进行政权与公民权良性互动,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目标。本文从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角度,探讨了对行政执法的程序制约,以求行政执法的正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