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式学堂新办及学制改革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变化。清末民初时期,吉林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以新式学堂为代表的新式教育体制已经确立,但传统教育并未立刻退出历史舞台.学堂与私塾并存成为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吉林地区教育呈现出新旧并存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2.
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积极宣传改革教育的主张,身体力行创办学堂、学会,推动百日维新中国教育改革令的颁布。这一切,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以后近代教育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思想条件;科举制受到有力冲击;开办新式学堂之风从此长盛不衰;培育了一批从事教育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积极宣传改革教育的主张,身体力行创办学堂,学会,推动百日维新中国教育改革令的颁布。这一切,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以后近代教育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思想条件;科举制受到有力冲击;天办新式学堂之风从此长盛不衰;培育了一批从事教育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张倩 《科技信息》2011,(17):173-174
本文从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和福建船政学堂这三所洋务派兴办的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译书活动着手研究,得出洋务派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和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洋务派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在于引进西方模式的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洋务派的教育观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决定了洋务派的教育事业具有浓厚的半封建性和半殖民地性,新式教育事业的创办并没有给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体制形成很大的冲击,也没有给近代中国带来新式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督鄂十余年,不仅在湖北武汉建立起包括冶金、矿业、军工、纺织等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而且建构了近代工业教育体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张公亲自创办湖北工艺学堂,将农桑、丝绸织造教育纳入工艺学堂教育之中,由此揭开了近代纺织教育的历史新篇章.他在开创近代纺织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112年来武汉纺织教育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武汉纺织大学作为武汉纺织教育的惟一传承者,其教育史、校史应遵循唯物史观得出具有112年悠久办学历史的科学结论,她与华中农业大学同时开办,与武汉科技大学同根同源,是具有百年历史渊源的一所国立纺织大学.  相似文献   

7.
李爱民 《科技信息》2009,(32):I0148-I0148
洋务运动是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等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21世纪进行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贵州踏上了教育近代化的历程。近代学校教育的兴起,给贵州传统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新式学堂的大量创办,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迅速掘起,推动分贵州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9.
马莉莉 《科技信息》2013,(18):193-194
刘铭传,台湾首任巡抚,任台湾巡抚期间,大刀阔斧地开展各项建设,特别是教育方面,大力提倡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一批台湾近代化需要的新式人才,促使了台湾人现代化意识的产生,这为洋务运动在台湾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台湾教育乃至台湾社会迈入了现代化时期。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和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李鸿章在近代中国创办的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及对中国传统教育改革等活动和思想,是符合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日本的一些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女子学校,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实施各具特色的教育方针,为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日本女子教育史乃至日本教育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本文将从教育思想和理念、学校的影响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来说明这些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与教育的互动作用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赞誉为晚清"重臣名儒"的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举动,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福建船政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军事技术学堂,也是最早的海军学校,它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海军人材,选派了第一批留欧学生。毕业生中的严复、邓世昌、魏瀚、刘步蟾等都是近代的著名人物。船政学堂是附设在福建马尾船政局的。办局和办学的目的,在创办人左宗棠的奏折里说得很清楚:“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顿水师不可;欲整顿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又说“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①“船政根本在于学堂”。②“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转相传授,传习无穷耳!”③所以,在创办船政局的同时,即着手创办船政学堂,使造船和培养人才同时并进,指导思想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贵州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贵州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潮以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贵州近代的新式教育以及新式学堂的兴办等几个因素是它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贵州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贵州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潮以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贵州近代的新式教育以及新式学堂的兴办等因素是它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贵州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贵州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潮以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贵州近代的新式教育以及新式学堂的兴办等几个因素是它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式学堂的兴办,急需大量的新式教师,师范教育随之产生。重庆建立了师范学堂,并在辖境各地设置了多样化的师资培训机构,按照清末"新学制"的要求实施教育管理、安排课程和教学计划,并对中小学堂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和考核。清末重庆的师范学堂为新式教育培养了所需的合格教师,推动了当地教育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进程,并对当代重庆的教师教育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末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教育,首重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至全面抗战爆发之初,30余年间高等专门学校以上院校培养的各类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中国新式工矿企业及科研、教育机构的中坚力量。《中国工程人名录》以抗战前国防设计委员会的专门人才调查材料为依据,共收录1940年前毕业的各类工程技术专门人才"2万余人",内容包括他们的姓名、生年、学历和履历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直接反映了中国近代新式科学教育特别是近代工程技术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是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人才培养情况的量化记录,也是中国抗战中科技力量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涌入和新式学堂的建立,我国近代的音乐拉开帷幕。作为学贯中西的音乐教育家,萧友梅不仅创办和推动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教育之路进行了探索。本文从萧友梅的生平、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对萧友梅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代回族报刊的创办作为近代回族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了诸如救国、救教、兴族等主张,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回族大众的觉醒与自强。民国年间,大批回族知识分子在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后,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发展回族新式教育的新途径。其中。兴办进步团体、创办各类刊物成为主要的宣传途径。在回族开明人士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建立了许多文化教育团体.创办了许多以面向回族等族穆斯林和其他非穆斯林群众的伊斯兰刊物。经过宣传与倡导,新式回民学校逐渐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回族教育由经堂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一种过渡形式。新式回民教育对回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回族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