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从应用型本科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以能力为本位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群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以课程群为依托的实践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本文为同类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然而,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教务部门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注重“教”、“学”、“管”三方面的结合,以确保公共选修课程的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深化本科教育改革,要树立"全人"教育目标,突破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据此,在构建"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区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性质和功用,将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学科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体现"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想.在选修课中设置若干模块,则应通过选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爱好,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是为了实现跨学科交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课程.计算机作为一个文理交叉的应用性极强的技术类课程,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的特点,在计算机公选课的设置上和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困难,这给高校公共计算机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挑战.分析了公共计算机选修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公共计算机选修教学的课程设置方案,最后给出了公共计算机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罗丹 《科技资讯》2013,(27):172-172,176
高校课程主要分为公共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两种.其中,公共类课程不仅仅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较大的学分比重,还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石,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绝不能忽视公共类课程的基础性地位.本文以成都学院为例,探讨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过程中,公共类课程改革的前提性和首要性.  相似文献   

6.
徐建成  刘娟 《科技信息》2013,(2):279-280
高校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重视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构建起一个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规范的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程体系。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公共选修课数学类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目前数学类公共选修课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数学类公共选修课的设置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学科一门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根据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离散数学的存在问题做了进行分析.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增加实践教学对离散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探讨,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加强实践性教学是高校会计学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石油高校会计学专业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开拓性人才,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有必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科研为基础加强实践性教学。作者在此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期对石油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有所裨益。一、石油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特色1、课程设置的特色。高校会计学专业根据会计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置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含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构成。目前国…  相似文献   

9.
姜翌  周满宏  陈兰婷 《甘肃科技》2009,25(7):165-167
电大园艺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体系与职业化定位有差异、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鉴于园艺专业的特点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该专业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基础+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表现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必修课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模块组成,选修课由多个相互独立且相近专业的专业技能模块构成。应增加选修模块课程,以更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课程实验属于高校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医学本科基础课程实验是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养成的良好契机。为了提高动物医学本科基础形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对动物医学本科基础形态学课程进行了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本文对动物医学基础形态学课程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目的及初步实施情况做了阐述,并简要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应用型大学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分析与实践。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从2001年秋到现在已历时3年多,这是一场基础教育课程的革命,它涉及到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新的评价体系的确立等,它给教师以新的挑战和机遇,也给教师提供理论和环境支持。大学物理是理工类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大学物理教材改革方面,如何建立一种新的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用教材,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课堂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新时期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阐述了以“校企合作,双向互动,反馈调整”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工程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这对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应用性研究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应用型大学中程序设计课程存在"老师课难教、学生课难学"的问题,深入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应用性特色鲜明的课程改革成果,包括:课程定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检验标准.成果在本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标准化建设,提出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结合、标准化与多样化结合、传统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学校与用人单位结合、评估与建设结合等构件原则。在课程建设标准化、实践教学多样化、评价体系专业化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推动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通过分析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执业资格和工程能力评价通用规范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课程体系逆向设计的思路。在广泛开展内部和外部调研基础上,重新审视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模块和模块课程。通过研究以期促进课程体系建设,并为申请工程教育认证奠定基础,对专业建设具有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而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体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的总结,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培育条件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经济转型发展模式的推进,软件工程专业面临众多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分析软件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探讨校企联合制定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模式,提出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模块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探索在教学中引入课程模块化的理念和方法,即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借助课程模块化这一手段,实现培养目标、教学环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的可能性;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高校教学过程中课程模块化与应...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探讨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对应用地球化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教学内容上加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实例,并对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教学方法上运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了班级授课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方式上增加了过程考核。经过2轮课程改革实践,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均得以提高。研究结果可以为同类型学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