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半经验CNDO/2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配体5-Br-PADAP和配合物Ni(Ⅱ)-(5-Br-PADAP)_2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计算。5-Br-PADAP有两种结构模型能与Ni~(2+)离子形成配合物,Ni~(2+)与其中较稳定的构型形成配合物的可能性较大。计算结果表明在配合物分子中存在一个完全的共轭体系。中心离子的电荷分布表明d电子存在离域作用,配合物具有共价性。画出了前线轨道能级图并计算了其跃迁能。计算结果与电子光谱实测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新的锌-尼古丁配合物Zn(nicotine)2Cl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其振动频率.通过使用TD-DFT方法对标题配合物和尼古丁的自由配体的电子谱进行预测.计算表明,B3LYP/LANL2DZ法可近似模拟配合物与尼古丁电子光谱,配合物与配体有相似的电子迁移模式.荧光光谱测定表明,该配合物发出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3.
针对Mikulski等人合成的Ni(puH)2(ClO4)2·3H2O配合物,利用配位场的方法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为C2v,得出了各吸收谱的理论归属与相应的晶场参数,在C2v对称下,求得了该配合物的磁矩(μcef=3.04)与实验测定一致(误差为3.4%),从而说明了确定的该配合物的空间对称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在甲醇介质中 ,合成了稀土混配固态配合物 [RE( AGly) 2 ( Im) 2 ( H2 O) 3 ]( Cl O4 ) 3 ·H2 O( RE=La,Pr,Nd,Sm,Eu,Gd,Dy ;AGly-乙酰甘氨酸 ;Im-咪唑 )。通过化学分析 ,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利用1H NMR,IR,UV,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 ,并结合 TG- DTG对配合物热分解机理的研究 ,讨论了配合物的配位行为。用 AMI半经验法对配体进行了结构优化 ,计算了它们的电荷分布 ,推测出该类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水溶液中采用NiCl2·6H2O与吡啶-2,6-二甲酸(H2PDC)和1,10-菲啰啉(phen) 反应生成了配合物[Ni(phen)2(H2O)2][Ni(PDC)2]·7H2O.通过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微热量计测定了液相反应的焓变.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标题配合物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 (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反应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 (表观自由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配合物的生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6.
针对Nikulski等人合成的Ni(puH)2(ClO4)2·3H2O配合物,我们利用配位场的方法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为C2v,得出了各吸收谱的理论归属与相应的晶体场参数,在C2v对称下,求得了该络合物的磁矩(μeff=3.04)与实验测定一致(误差为3.4%),从而说明了,我们确定的该配合物的空间对称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系列钌多吡啶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DNA键合倾向进行研究,分析这些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性质,合理地解释这三个配合物与DNA键合倾向性质.另外,用TDDFT方法,对三个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进行计算和模拟,计算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并研究配合物的主配体对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密度泛函方法优化了AuPH3-C≡C-C6H5(a)与(AuPH3-C≡C)2(1,4-C6H4)2(b)配合物的基态几何结构,并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得出配合物a与b在CH2Cl2溶液中的发光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计算得出两种Au(Ⅰ)配合物的最低能量吸收光谱分别为295.2 nm和353.1 nm,均属于C(2p)→Au(6p)的电荷转移(LMCT)修饰下的pπ(-C≡C-、■)→pπ*(-C≡C-、■)跃迁本质,并伴有Au(5d)→Au(6p)的金属中心电荷转移(MCCT)性质.配合物b近似由两个配合物a相连接而成,配合物b的分子轨道也由配合物a的分子轨道组合而成.由于轨道组合中存在pπ*或pπ相互作用,配合物b的最低能量吸收谱线的波长大于配合物a的相应值.Au(Ⅰ)的修饰作用使分子轨道的密度分布更具有规律性,使分子的轨道跃迁更活跃.  相似文献   

9.
富勒烯金属配合物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本实验在氮气氛中采用配体取代法合成了富勒烯Ru金属配合物C60RuCl2(phCH2Pph2)2,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光电子能谱、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60以σ──π配位方式与Ru形成了稳定的η2型C60金属配合物C60RuCl2(phCH2Pph2)2.  相似文献   

10.
对配合物VO(pa)2及其取代衍生物VO(5-I—pa)2、VO(5-Cl-pa)2、VO(5-Me—pa)2、VO(5-NH2-pa)2、VO(6-Cl-pa)2、VO(6-I—pa)2和VO(6-NH2-pa)2进行了DFT计算。由计算结果得出,取代基的不同(即使是同一取代基在不同位置)对配合物的配位键长、产生基谱带所需的能量、轨道布居等都不同程度的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很大。计算结果能够解释一些实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预言配合物的稳定性,能为钒配合物的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密度泛含理论和对称性破损态方法,选用反铁磁双核镍配合物[Ni2(μ—O2P(H)Ph)2(bpy)4)]Br2作为研究对象,应用bpw91,bp86,blyp三种密度泛函方法,在不同的基组(SDD/LANL2DZ/6-31G)水平下,计算配合物的磁耦合常数,讨论不同种基组和方法计算镍配合物交换耦合常数的精确度,对轨道能量进行计算,对自旋密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个Ni(II)离子之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单占据分子轨道SOMOs小的能量劈裂.  相似文献   

12.
在水溶液中采用NiCl2·6H20与吡啶-2,6-二甲酸(H2PDC)和1,10-菲哆啉(phen)反应生成了配合物[Ni(phen)2(H2O)2][Ni(PDC)2]·7H2O。通过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微热量计测定了液相反应的焓变。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标题配合物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反应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表观自由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配合物的生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3.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含混合配体的双核镉配合物[Cd2(BHP)2(2,6-pda)2(H2O)2]·H2O(BHP=吡啶2,6-二甲酰肼,2,6-H2pda=吡啶-2,6-二甲酸),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晶胞参数:a=0.999 70(13) nm,b=1.038 00(15) nm,c=1.077 40(16)nm,α=115.601(3)°,β=110.510(3)°,γ=98.416(2)°,V=0.883 7(2) nm3,Z=1.配合物中的两个Cd(Ⅱ)离子都处于七配位的五角双锥几何构型中,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ROB3LYP/LANL2MB水平上,对单核配合物C18H14CoN4O2进行了理论计算.探讨该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电子自旋布居规律及前线的一些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为该类配合物的合成及分子组装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合成并表征了三个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7-CH3-dppz)]2+ (i)、[Ru(phen)2(7-F-dppz)]2+ (ii)和 [Ru(phen)2(7-CF3-dppz)]2+ (iii).利用光谱法和粘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行为.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其与DNA的亲和力顺序为(ii) > (i) > (iii).同时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合理解释了3个配合物与DNA结合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M=Zn,3:M=Cd,4: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合物2~4的稳定性为243.(2)Fe-M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34.(3)NBO分析得到Fe-M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Fe-PnM和Fe-CnM的电荷转移作用,而N-M的相互作用以nNnM离域作用为主.(4)用DFT-PBE0-GIAO方法计算1,3,5的31P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较接近,并预测了2和4的31P化学位移分别为61.66ppm和56.49ppm.(5)形成双核配合物后,Fe-C*Fe-P离域增大,而Fe-P*Fe-C减小,使得P原子核所受的屏蔽作用比1的大,故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合成了Co(Ⅲ)与N—氧化—2—巯基吡啶及其甲基衍生物的配合物。它们经元素分析,紫外—可见,红外和摩尔电导测定方法表征,计算出三种配合物的△值。研究发现,标题中的三种配体及其配合物对六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氨基葡萄糖、有机酸与Mn2+的系列三元和二元配合物,讨论了合成条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表明丙酮酸、水杨酸、半胱氨酸3种有机酸与氨基葡萄糖-Mn2+配合效果较好。将合成的目标配合物进行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实验,发现氨基葡萄糖-丙酮酸-Mn2+、氨基葡萄糖-Mn2+、水杨酸-Mn2+、丙酮酸-Mn2+4种配合物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活性,并有缓释催化的特点,可成为较有前景的过氧化氢持续分解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 M=Zn,3: M=Cd,4: 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合物2~4的稳定性为2>4>3.(2)Fe-M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3<4.(3)NBO分析得到Fe-M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σFe-P→nM和σFe-C→nM的电荷转移作用,而N-M的相互作用以nN→nM离域作用为主.(4)用DFT-PBE0-GIAO方法计算1,3,5的31P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较接近,并预测了2和4的31P化学位移分别为61.66和56.49.(5)形成双核配合物后,σFe-C→σ*Fe-P离域增大,而σFe-P→σ*Fe-C减小,使得P原子核所受的屏蔽作用比1的大,故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稀土氯化钕与N-乙酰-DL-丙氨酸(C5H9NO3,Ac-Ala)及咪唑(C3H4N2,Im)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Nd(C5H8NO3)2(C3H5N2)2Cl3*4H2O,并通过FTIR、UV、1H NMR、13C NMR和X-射线粉末衍射的等手段对目标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DSC和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配合物水溶液的荧光性质测试表示,形成配合物后,配合物水溶液发生了荧光淬灭现象,在10-2~10-4 mol/L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