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午战后一场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午战败震动朝野,光绪采纳了康有为等人的变法建议,于1895年7月颁布推行14项新政的上谕,令各省官员议行。在慈禧及后党支持下,各省地方官员公然抗旨拒行。这场斗争实际上是维新派与守旧派;变法与反变法两大政治势力的斗争;也是帝党与后党实力的一场较量。本文从斗争的发生;要不要变法的抗争;对14项新政的争论;这场斗争的性质及结果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指出:这场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变法大致包括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本文以经济改革、教育改革为要,说明其变法具有的实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法家思想在当时是适合秦国国情的统治思想。对秦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相的促进作用,不能因为秦的速亡而否定法家思想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鞅变法的成功对秦统一中国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但是,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愚民为手段的变法最终导致整个民族创造性意识的萎缩和窒息;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变法举措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的弱化;商鞅变法奠定了中国自秦以后2000多年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化方面的发展模式。在现代的社会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弊端,才能从前人成功的光环中走出来,冷静地反思历史化,这有利于新世纪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翔实的史料考证了慈禧太后在戊戍变法当中的真实态度,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在顽固守旧的立场上阻挠和反对变法的。所谓要“废立阴谋”和“反对变法维新”的说法,都是片面之词,历史应公正,客观地评价慈禧太后对戊戍变法的态度,找出“百日维新”失败的真正原因,以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着,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千年前,王安石变法就象一颗重磅炸弹,在人们心里激起了剧荡,而余波则更是绵绵不决,一直延续到千年后的现在。秉着读史明鉴的目的,本文着重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入手,探讨它的价值和总结它的经验教训,以期能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所脾益。  相似文献   

8.
商鞅变法何以成功地持续了百余年?囿于史料阙如,2000多年来人们难知其详.借助近年来出土的秦简以及标准化、控制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所采取的方法与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迥然不同,其主要做法是在实行郡县制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统一的信息体系和监管体系,以此为基础,统一组织、协同推进包括新的行政体系在内的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实现了制度建设的制度化、体系化.这不仅保障了制度建设能够始终围绕强国目标,也保障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合理性、协调性,并确保其得到严格执行.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良性循环,进而保障了变法过程的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9.
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细考当时的史实,笔以为,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以“聚敛”为特质的“富国之法”和以兵制倒退改革为主的“强兵之术”,导致了社会基础的丧失,因而失败也势所必然。借此反观当代,本提出了点滴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学泰 《科技智囊》2013,(7):I0026-I0027
传统文人上大夫不谈钱。不过作为政治家和变法的主持人的王安石是另一副样子,王安石非常注重物质、极其重视钱,甚至我们可以说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就是“理财”,这也是他得到神宗这个年轻皇帝信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偏执的性格导致其情商较低,因此,王安石在变法中因缺乏平衡思维,树敌过多、误用小人和变法措施激进而失败。一个管理者想要在事业上成功,高情商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王鹰  徐俊峰 《世界博览》2009,(12):64-66
我爷爷王照越级上书,成为了光绪帝变法的骨干之一,但他与康有为之间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偏执的性格导致其情商较低,因此,王安石在变法中因缺乏平衡思维,树敌过多、误用小人和变法措施激进而失败。一个管理者想要在事业上成功,高情商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戊戌维新时期,樊锥和维新派都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他们维新变法思想的相同点包括:都大声疾呼变法维新;都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宪政;都主张大力发展近代民族工业,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都主张改革科举制度,重视培养人才;都主张改革社会陋习,禁止吸食鸦片和女性缠足.然而,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还包括进化论思想、法治思想、“三权分立”思想、自由思想、“地方自立”思想、重商思想、妇女解放思想、大同思想等,对此,樊锥没有明确的提出.  相似文献   

15.
北宋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曾留下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却以失败而告终。细考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财措施的争论,变法之所以失败乃在于这是一场没有抓住社会症结而以政府的强权干预控制经济事务,强化官营禁榷搜刮民财为特征的改革运动。这样的改革运动对民间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遏制和打击,同时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负担。在“人情谘怨”的情况下变法失败也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传统士大夫的典型代表的翁同龢,对中国传统化有根深蒂固的依托感与归属感。但是,随着列强侵略中国的逐步深入以及甲午战争后中国积贫积弱现状的凸现,翁同龢的夷夏观与国势观发生巨大变化,积极以儒家伦理本位接纳西方化,日趋倾向变法,成为官僚士大夫中赞成变法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封建时代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主流是否定,近现代学者则以肯定为主。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涉及经济、军事和人事科举等三方面内容,其核心和争议最大的是其经济改革内容。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颇为相似,而其中的青苗法和市易法与近现代经济法最相似:青苗法近似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近似近现代政府开办金融控股公司。经济法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中垄断的出现,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出现,法治文化基础是对传统公法、私法划分缺陷的超越。宋代显然不具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宋代社会的垄断不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垄断,是政府介入经济造成更坏的垄断;北宋政府不是民主政治政府而是集权专制政府,行政权力和经济权利的结合造成更多的腐败;宋代没有公法私法和社会法划分的思想,经济法不可能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成功方法。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思想过于超前。  相似文献   

18.
商鞅变法使秦逐步走向强大进而一统中国,秦之后历代封建国家均沿袭以法治国之道。本文剖析商鞅变法"以法治国"之思想理念、立法原则、执法规则,分析了法治对秦的影响,从而发现法治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开篇的楔子写“洪太尉误走妖魔“,并非只是为了简单引出下文,这一部分内容与后面的英雄故事有着脉络一致的内在联系.小说将虚构的“误走妖魔“事件安排在王安石上万言书的仁宗嘉祐三年,安排在与王安石家乡和上书时任职的饶州相邻的龙虎山,尤其是小说中洪太尉的性格和行事特点与变法时期的王安石有诸多相仿之处,应当有其特别的寓意.元祐党人及后来秉持理学的儒家人士大多认为北宋的变乱自王安石变法开始,而以蔡京等人为代表的徽宗朝的奸臣多为变法的支持者,这就更加说明了《水浒传》楔子对王安石的影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响应不变法的GM(1,1)模型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M(1,1)模型的建模过程是由白化微分方程离散化得到差分方程,再由该差分方程估计模型参数.由于离散化引入了误差,导致白化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响应发生了变化.基于响应不变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无偏GM(1,1)模型.对基于响应不变法的GM(1,1)模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模型的特性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