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食在人类生活中一直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饮食,大理和绍兴作为我国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其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可以从饮食食材、饮食制作、饮食口味、饮食心理等主要方面对绍兴和大理的饮食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源、民族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对两地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总结饮食差异对两地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1421名大学生的饮食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不同民族和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饮食行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饮食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饮食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颖 《科技信息》2012,(5):279-280
衣食住行,食为天。中西方饮食习俗的不同根源于文化的不同,同时也是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中国饮食体现了等级与和谐并重的伦理文化,而西方饮食则体现着独立竞争、平等理性的社会理念。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差异充分体现了饮食与文化的差异。在愈来愈频繁的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掌握语言与文化差异有益于民族间消除误解,沟通顺畅。  相似文献   

4.
李媛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246-246
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文化背景铸就了不同的饮食习俗。本文从饮食观念、饮食对象以及饮食方式等几方面对西方饮食文化做了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且得出西方处世哲学、民族性格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将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际愈发频繁,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之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饮食方式与餐桌礼仪等方面。了解产生差异的原因,可以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发生冲突与障碍。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笔者认为,饮食方面的差异是最为明显的,也可以说是最为根本的。笔者试从饮食的观念、对象、方式以及性质出发,谈谈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心理与饮食习俗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饮食生活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饮食在饮食结构、餐饮习惯及饮食营养观念等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差异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思维方式等。因此,进行中西饮食方面的文化对比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本文从民族文化心理出发,剖析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造成此差异的深层的哲学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研究南北文化的差异,会有很多深刻的东西提供给我们。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课题,内涵极为深广。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南北艺术、建筑、服饰、风俗、饮食、文学、性格、方言、商业等等差异。本文着重浙江与东北,从饮食方面对南北差异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饮食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员的合理饮食是恢复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科学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介绍了运动员饮食的主要特点,讨论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运动员饮食中的供能作用和合理比例,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物质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要因项目特点、训练周期、季节变化以及个人差异,对膳食的搭配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周昉 《科技资讯》2006,(33):182-183
研究南北文化的差异,会有很多深刻的东西提供给我们。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课题,内涵极为深广。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南北艺术、建筑、服饰、风俗、饮食、文学、性格、方言、商业等等差异。本文着重浙江与东北,从饮食方面对南北差异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民族是由不同的地理等生活环境所造就的,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当然也包括不同的饮食文化。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等饮食文化也产生了严重的地域性。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饮食文化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饮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在对饮食的认识、饮食的内容以及饮食的特点和要求上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98例不同饮食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64例健康成人值作比较。结果表明患者组、谷、甘、鸟、门冬、氨酸明显低于健康组,尤以门冬氨酸降低明显(P〈0.01),精氨酸、支链氨基酸则高于健康对照组。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饮食组中必需氨基酸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南充市中学生饮食自主管理状况。采用问卷方式对890名南充市一中学中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有11%的初中生经常吃西餐,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高于女生,初二高于初一;有66.1%的初中生每天喝奶制品;有71.2%的初中生每天吃早餐,并且存在年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二高于初三;有79.8%的学生表示想有一个好的饮食习惯。部分中学生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应加强对该部分学生的饮食自主管理能力进行干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以40只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定量跑台运动后,经含糖饮食处理,设置运动前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24 h低糖饮食组和运动后24 h正常饮食组,采右侧股四头肌红肌、白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观察肌糖原含量.结果表明:运动前白肌纤维肌糖原高于红肌纤维.运动前后相比,4种不同肌纤维类型骨胳肌肌糖原含量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正常饮食组大鼠肌糖原出现超量恢复,而低糖饮食组较运动后即刻组肌糖原恢复具有显著性意义,呈低于运动前水平的变化趋势.可见,定量跑台运动和饮食干预能形成大鼠肌糖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陈晗凝 《科技信息》2013,(24):169-169,170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普遍特点及其饮食内容、观念、烹饪方式及用餐礼仪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分析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影响,阐述了饮食文化在语言上的不同体现。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碳水化合物含量饮食对大鼠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个饮食组:低碳水化合物(LC)组、中碳水化合物(IC)组和高碳水化合物(HC)组,每个饮食组又分为一餐、二餐、三天、五天、七天等不同喂养时间组(5只/喂养时间/饮食组).经尾椎静脉注射18F-FDG后1h,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和肝脏组织,以γ放射免疫计数器测定其单位质量的放射性计数,并计算每克脑组织与肝脏放射性计数(脑/肝)比值.结果:LC组脑/肝比值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饮食组(F=15.417,P<0.01); IC组和H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经一餐、二餐喂养,大鼠脑/肝比值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三天、五天的喂养时间,脑/肝比值逐渐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一餐和二餐组(P<0.05).IC组和HC组,经过不同喂养时间,大鼠脑/肝比值均无明显变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374和0.405,均P>0.05).结论:一餐乃至一天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影响不大;持续3天以上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才可以提高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苦荞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随机分成常规饮食对照组和苦荞饮食组,对照SHR(SHR-C)正常饮食,苦荞饮食组SHR(SHR-TBW)全荞麦饮食,第3、6和12周无菌收集SHR粪便样本,16S rDNA V3-V4区扩增,Hiseq高通量测序后进行比对和分类。[结果]SHR-C和SHR-TBW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组成多样性有显著性的差异。随时间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iodetes,F/B)值从0.22增加到1.89;未知不可分类的菌群从16.52%增加到50.65%;Allobaculum、丁酸弧菌属、毛螺菌属和变形菌菌属是SHR-TBW饮食的优势菌群。[结论]苦荞饮食能重构高血压肠道菌群,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血压。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这是人类自我延续的生存根本,在发展中不断地对饮食加以内容扩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当前主要探析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成为了人们研究东西方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推进,世界各地饮食文化也相互交融、渗透,"西菜中做"已经成为流行趋势。该文首先分析中西饮食文化在食物结构、饮食方式、饮食观念取向、烹饪理念的差异、特色、优势,从原料的选配、食用方式、调味方面等方面来讨论西餐饮食对中菜烹饪的影响,从而探讨"西菜中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近代科研成果表明: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摄入,达到防癌、抗癌之目的。对于癌症的防洽,我国医学上早已对食物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此国外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美国科学院饮食、营养与癌委员会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大多数癌症,更可能是由于生活和饮食习惯所引起的,而不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所决定的。”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运用饮食方法防癌抗癌,有可能使癌的发病率下降30~60%。 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迄今为止,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已发现具有抗癌特性的大约有40多种.按抗癌性逐渐减弱排列:大蒜、卷心菜、甘草、大豆、生姜、伞形科(胡萝卜、芹菜、荷兰防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