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爱民 《科学通报》1986,31(16):1259-1259
2′-5′(A)_n合成酶是干扰素抗病毒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在通常情况下,该酶是干扰素诱导产生的,但是在未与干扰素接触过的兔网织细胞中也大量存在。显而易见,对干扰素诱导产生和非干扰素诱导产生的2′-5′(A)_n合成酶进行比较研究将是全面了解其生理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新垣 《科学通报》1981,26(8):503-503
干扰素<简称IF>具有抗病毒,抗癌等许多重要功能。因而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关于IF作用机制的解释很多,其中之一认为IF作用于细胞后,使一个合成酶(本文简称为Esi)的活力大大地增加,它以ATP为底物合成pppA_(2′)p_(5′)A_(2′)p_(5′)A(简称2-5P_3A_3>及其均聚物<2-5P_3A_n>,2-5P_3A_n又能激活一个核酸水解酶<简称为Eni>,它能水解病毒及  相似文献   

3.
陈寅 《科学通报》1990,35(15):1177-1177
pppA_(2′p5′)A_(2′p5′)A(简称2′-5′P_3A_3)及其同系物2′-5′P_3A_n(n≥2)是由干扰素诱导合成并在干扰素功能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多聚腺苷酸分子。1985年,李伯良和刘新垣证实在巨噬细胞表面存在专一的2′-5′P_3A_3受体,这是国际上关于寡聚核苷酸受体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吴南屏 《科学通报》1990,35(7):549-549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生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许多重要生物功能,所以,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其中,干扰素引起生物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诱导一种特异的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继而合成pppA2′p5′A2′p5′A(简称2′—5′P_3A_3)及其同  相似文献   

5.
黃耀會 《科学通报》1959,4(13):428-428
作者曾报导了四圜素和脫水四圜素的合成途径。我們拟定的另一合成金霉素及脫水金霉素的途径是从2-氯5-甲氧基苯乙酮(Ⅰ)的Stobbe縮合开始。以所获得的β-乙氧羰基-γ-(2-氯-5-甲氧基-苯基)Δ~(β,γ)戊烯酸(Ⅱ)环化成β-萘甲酸的衍生物后,还原为醛(Ⅲ),再經一次Stobbe或Perkin縮合或其它反应,氢化,环化后可期获得(Ⅳ),然后再构造A环。显然,从(Ⅳ)合成脱二甲胺脱羟脱水金霉素(Ⅴ)不过是一般常規实驗而已。至于合成金霉素本身则可先将(Ⅱ)內酯化,破环后可期获得烷氧基酸(Ⅵ),經上述一系列步驟,最后可期获得金霉素。  相似文献   

6.
李龙  魏永伟  黄耀伟  于涟 《科学通报》2006,51(14):1732-1734
通过PCR方法, 删除传染性法氏囊病毒HZ2株ORF A1和 ORF A2非重叠区的33 bp (96~129 bp)的同时, 引入NheⅠ酶切位点(GcTaGc)作为分子标记, 构建含有A节段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pCI-Nhe3, 与HZ2株B节段真核表达载体pCI-mB在脂质体介导下共转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 用转染细胞的培养液上清不断地接种新鲜细胞, 模拟病毒“传代”. 结果表明, 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发生变化, 产生了类似野生IBDV感染细胞时出现的细胞病变效应(CPE).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 在细胞超薄切片中有IBDV病毒粒子. 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 拯救的ANhe3株病毒的结构蛋白在CEF细胞得到了表达, 而非结构蛋白(VP5)则不能表达. 针对A节段的RT-PCR, 酶切鉴定及进一步的序列测定结果验证了相应核苷酸片段的缺失和分子标记的引入. ANhe3株病毒接种不能导致11日龄SPF鸡胚的死亡, 相对HZ2株致死率(20%)明显下降. 本研究利用基于cDNA转染和RNA聚合酶Ⅱ系统的IBDV反向遗传系统, 构建了IBDV VP5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毒株ANhe3株, 为IBDV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为进一步探索病毒复制和致病机制以及开发基因缺失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洪水皆 《科学通报》1965,10(6):543-543
近年来已提出了数种比色测定钪的灵敏试剂,如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简称PAR)、偶氮砜和二甲酚橙等。其中以PAR最灵敏。Jensen曾于1960年制得一系列类似1-(2’-吡啶偶氮)-2-萘酚(简称PAN)的噻唑偶氮衍生物用作数种金属离子的螯合滴定指示剂。新近,作者合成了2-(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TAE)。此试剂与钪作用的红色反应,较PAR或二甲酚橙灵敏,且较两者均易于合成和纯制,故试用于比色测定钪。  相似文献   

8.
孙双丹 《科学通报》1991,36(23):1825-1825
近年来,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在心血管系统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功能之一是调节细胞的分化、增生。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因而,IFN-γ对细胞分化、增生的这种调节功能可能在高血  相似文献   

9.
周一民 《科学通报》1988,33(6):437-437
继2-(ω-联苯基多亚甲基)-5-联苯基-1,3,4-噁二唑双荧光团化合物的合成及对它们的荧光光谱的测定后,我们又合成了几个ω-对联苯基多亚甲基羧酸4-[5′-对联苯基-1,3-噁唑-2′]-苄酯(化合物1—4)及其模型化合物2-对甲苯基-5-联苯基-1,3-噁唑(化合物5):  相似文献   

10.
田志刚 《科学通报》1991,36(2):143-143
人参三醇皂甙(panaxatriol ginsenoside,PTGS)是人参总皂甙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我们已经证明人参总皂甙对小鼠各种免疫效应细胞具有调整效应,同时还证明PTGS的免疫调整效应部分是通过IL-2和γ干扰素介导的。最近,我们观察到PTGS促IL-2、γ干扰素和其它白细胞介素(IL-1,IL-3,IL-4,IL-5,IL-6)诱生过程中蛋白质合成(~3H-Leu掺  相似文献   

11.
张光 《科学通报》1991,36(1):78-78
<正> 杂环偶氮苯甲酸类化合物是一类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金属显色剂。M.Furukawa,张帆、沈含熙等合成了这类试剂并应用于镍、钴等金属的测定。本文报道一种新化合物2-[2-(6-溴苯并噻唑)偶氮1-5-二甲氨基苯甲酸(6-Br-BTAMB)的合成及其与钴的显色反应。 1.6-Br-BTAMB的制备 在甲醇溶液中将2-氨基-6-溴苯并噻唑的重氮盐与间二甲氮基苯甲酸在0-5℃进行偶联就可得到6-Br-BTAMB。所得粗产品经甲醇-丙  相似文献   

12.
杂环偶氮苯甲酸类化合物是一类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金属显色剂。M.Furukawa,张帆、沈含熙等合成了这类试剂并应用于镍、钴等金属的测定。本文报道一种新化合物2-[2-(6-溴苯并噻唑)偶氮1-5-二甲氨基苯甲酸(6-Br-BTAMB)的合成及其与钴的显色反应。 1.6-Br-BTAMB的制备 在甲醇溶液中将2-氨基-6-溴苯并噻唑的重氮盐与间二甲氮基苯甲酸在0-5℃进行偶联就可得到6-Br-BTAMB。所得粗产品经甲醇-丙  相似文献   

13.
苏育才 《科学通报》1990,35(1):77-77
设A为C上任意具有单位元的结合代数,Xz为A到任意交换结合代数的一个同态,gl_n(A)为A上的n×n矩阵代数,sl_n(A,X)={A∈gl_n(A)|x(trA)=0}为gl_n(A)的李子代数,令历=Kerx。 李代数(或结合代数)L的2-上循环为L的反对称双线性函数,满足  相似文献   

14.
黄宝国 《科学通报》1993,38(5):436-436
4′-硫代核苷类似物已有一些报道,主要是对其化学合成和药物活性的研究。人们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但对于它们影响DNA合成的作用机制还一无所知,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它们的生物活性并开发新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在4′-硫代-2′-脱氧核苷的基础上,合成了4′-硫代-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5′-三磷酸(TsTP)并考察了它对DNA合成的影响,发现:1)TsTP能有效地抑制DNA的合成,2)TsTP对DNA合成的抑制只发生在DNA模板腺嘌呤位置上,即抑制是高度专一的。上述二个性质使TsTP既成为潜在的抗肿瘤,抗病毒的药物,又成为潜在的DNA顺序测定终止剂。  相似文献   

15.
以生长抑制率为指标, 采用改良的MTT法检测新合成的(顺)-3-(氯代亚甲基)-6-甲基-硫色满-4-酮(CMMT)对12株人源肿瘤细胞系(A549, SGC-7901, BGC-823, U937, K562, Hela, MCF-7, HEPG-2, A375, LS174T, HT1080, C4-2B )增殖的影响. CMMT对12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0.41~6.05 ?g•mL−1之间. 与同浓度的顺铂(CDDP)相比, 其抗肿瘤活性明显占优. CMMT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具有极高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类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水稻mRNA多聚腺苷化信号位点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颖  高晨曦  韩斌 《科学通报》2006,51(7):819-826
大部分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涉及到mRNA前体的分裂/多聚腺苷化, 在3′-末端形成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为了研究水稻mRNA前体多聚腺苷化过程所必需的poly(A)加尾信号、下游调控元件和poly(A)位点等序列的特点, 用3′-末端带有poly(A) 的EST与全长cDNA序列进行比较, 建立了一个来自9953个基因的、覆盖12969条poly(A)位点两侧各40碱基序列的数据库. 结果发现, 只有7.9%的mRNA使用AAUAAA作为加尾信号, 超过60%使用AAUAAA的1~2个碱基变化的序列作为加尾信号, 11.5%的mRNA使用AAUGAA及其单碱基变化的加尾信号. 在约25%的mRNA的3′-末端存在多个poly(A)位点. 在90%的mRNA前体的加尾信号下游都能检测到富含U/GU的调控元件, 尤其在以AAUAAA的多碱基变化序列作为加尾信号的mRNA前体中, 半数以上都能在poly(A)位点两侧检测到下游调控元件. 而且, 这些调控元件的位置对poly(A)位点的选择有限制作用. 总之, 虽然水稻mRNA加尾信号的保守性较低, 但大量下游调控元件的存在保证了多聚腺苷化过程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新手性3-氯-2(5H)-呋喃酮的合成及其不对称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慧  陈庆华 《科学通报》1999,44(22):2383-2388
研究了新的手性合成子 ,5 (l 孟氧基 ) 3 氯 2 ( 5H) 呋喃酮 ( 5a)的合成方法及其不对称合成反应 .5a制备方法简便 ,它作为稳定的Michael受体 ,可与氧的亲核试剂发生串联的双Michael加成 /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 ,通过此反应 ,一举生成了 4个新的手性中心 ,得到了一般方法难以合成的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螺 环丙烷类化合物 8.详细报道了 5a和 8的合成以及它们的IR ,UV ,1HNMR ,13 CNMR ,MS ,元素分析等结构分析数据 .经X 四圆衍射确定了手性的螺 [1 氯代 4 (l 孟氧基 ) 5 氧代 6 羰基双环 [3.1 .0 ]己烷 2 ,3′ ( 4′ l 孟氧基 5′ l 孟氧基丁内酯 ) ]( 8)的立体化学结构 .此不对称反应可以为某些新的光学活性螺 环丙烷类化合物提供重要的合成策略 .  相似文献   

18.
张洪彬 《科学通报》1989,34(14):1104-1104
油菜内酯(brassinolide,1)是一个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活性的甾体化合物。自1979年美国Grove等发表油菜内酯的X射线结构分析后,化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油菜内酯及其类似物合成的文章。这一类化合物目前均是利用适当的天然甾体化合物作原料而进行合成的,其中甾体A、B环的结构改造和立体专一性地合成其侧链是整个合成工作的关键。在本文中,我们报道形成A、B环改造的关键中间体3α,5-环-6-甾酮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缝大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支配的超微结构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新文 《科学通报》1985,30(21):1664-1664
Fuxe首先报道,含大量5-羟色胺(5-HT)细胞的中缝大核(NRM)接受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NA)能神经末梢的支配。最近,我们用逆行荧光标记法和单胺荧光组织化学结合技术证明,NRM中的NA能末梢主要来源于延脑A1、A3、NA细胞群和桥脑蓝斑(A6)腹部的NA细胞。但Fuxe和我们的光学显微镜的工作还不能确定NA末梢是否真正和这个核中的神经元成分形成突触连结。本实验用5-羟基多巴胺(5-OH-DA)标记单胺能末梢,对这些末梢进行了必要的超微结构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陈海宝 《科学通报》1983,28(23):1458-1458
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_y~(Ala))的3′半分子叫和相应于其5′半分子(1-35)的三个大片段——1-13(Ⅰ),14—22(Ⅱ)和23—35(Ⅲ)(图1)后,我们就开始进行其5′半分子的合成研究。为了加速取得有关T_4RNA连接酶在两个连接点上的实验数据,同时探索了两条合成路线A与B.A路线从3′端向5′端延伸合成5′半分子的结果详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