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软岩隧道具有变形大,稳定时间长的特点,无论是对于设计还是施工,一直是困扰隧道建设者们的难题。本文以滨绥铁路兴源隧道现场试验段拱顶沉降,围岩压力及钢架应力的监控量测值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初期支护的变形和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炭质页岩的初期变形速率较大,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一致呈现出"急速变形-缓慢变形-变形趋于稳定"的特点,因此对初期支护早期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较高;地下水对于炭质页岩隧道的危害相当大,采用适当的排水、降水措施是保证隧道进度和安全的关键;为了避免台阶法开挖时同一个断面的钢拱架整体发生卸荷作用,同一台阶左右两侧开挖时一般错开2~3 m,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变形主要为掌子面挤出位移、隧道先行位移和掌子面后方位移,所以采用有效的支护方法控制这三种隧道变形,保证围岩稳定,对隧道施工质量、安全非常重要。本文针对隧道先行位移变形,总结了部分相对有效的支护方法,为以后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秦岭隧道围岩在不同温度下蠕变特征的试验结果及现场实测初始地应力和物理力学参数,本文用弹-粘塑性有限元方法对秦岭Ⅱ线导洞围岩在不同温度下变形的时效性进行了模拟计算,一方面可预计围岩是否会发生蠕变失稳,另一方面计算结果可为围岩的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闭寨隧道为工程背景,用Midas GTS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开挖断面在经过溶洞的过程中,围岩位移增加较大,其中水平收敛位移增量最大,存在溶洞断面的水平位移是没有溶洞断面的2倍左右;溶洞左侧与隧道右侧塑性区基本连通,二者所夹围岩稳定性差;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控量测所得的围岩变形规律基本一致,所得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5.
确定围岩-支护结构体系动态协同变形关系是地下工程支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运用Mohr-Coulomb准则推导隧道开挖支护后围岩径向变形与支护结构径向变形的协同方程,探讨Ⅳ级围岩塑性半径、围岩位移及支护刚度随支护强度的变化关系;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验证协同变形方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1)围岩-支护结构体系协同变形方程能很好的反映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半径随支护强度变化的关系,且相互关系是非线性的。(2)支护强度为0.75Mpa时,理论计算拱顶沉降为18.9mm、数值模拟拱顶沉降为21.6mm;支护强度为1.5Mpa时,理论计算拱顶沉降为11.2mm、数值模拟拱顶沉降为11.1mm,表明围岩-支护结构动态协同变形方程的有效性。(3)针对Ⅳ级围岩在采用超前支护和CRD工法施工时,建议支护强度设计为0.75-1.5Mpa、支护刚度设计为59.8-375.0KN/mm。  相似文献   

6.
山区地质构造复杂,难免穿越复杂地层,此类地层强度和稳定性较低,往往对隧道围岩变形起着决定作用。本文以宝鼎2号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隧道穿越断层及煤层时围岩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穿越断层及煤层时,拱顶、拱腰、仰拱处的位移都发生突变,最终位移值皆远大于不含断层及煤层处的围岩,且不同空间位置的煤层对围岩变形的影响不同,与隧道轴线相交的煤层对隧道拱顶、拱腰、仰拱位移都有明显影响,而只处在隧道上方的煤层,仅对隧道拱顶的位移有影响,对拱腰和仰拱位移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大跨径隧道围岩应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对处于设计阶段的广东惠州牛湖山双线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的围岩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一般隧道及按规范规定的简化公式求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大跨径隧道围岩应力的一些分布规律,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石羊岭隧道工程,对高含水率黄土隧道开挖支护后围岩变形进行了研究。利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石羊岭黄土隧道开挖支护后的位移场,并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了黄土隧道的围岩变形规律,给出了合理的支护方案。结果表明:留核心土施工法适用于此隧道,并从开挖过程得到隧道位移分布及影响范围;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可以得出,变形经历三个过程,最终处于稳定状态。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基本一致,并得到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隔的时间为25天。  相似文献   

9.
软弱破碎带隧道围岩变形及初期支护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条山公路隧道的软弱破碎带围岩的地质情况,采用有限差软件分别对台阶法与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时隧道的掘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开挖方式下围岩变形(拱顶沉降和收敛位移)和初期支护(初衬和锚杆)应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上台阶通过时,围岩变形和初支受力都较大;在抑制洞周位移方面,单侧壁导坑法优于台阶法,但在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其优势并不显著;在控制初衬结构受力方面,台阶法优于单侧壁导坑法.  相似文献   

10.
锚注支护是一项维护围岩稳定的新技术.根据锚注支护机理,将注浆锚杆简化为作用于圈岩的一种体积力,并将注浆作用看作为对围岩力学性能的改善,从而建立了锚注支护计算的力学模型.依据围岩流变特性的试验结果,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流变模型.最后应用粘弹性理论,分析了对具有流变特性围岩,锚注支护在维护其稳定性方面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锚注支护对维护流变性围岩稳定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深埋隧道软弱围岩支护要求,具体阐述了常规喷锚支护与锚注联合这两种支护方式下的围岩水平位移、边墙水平位移、拱顶及隧底竖向位移、沉降等方面的对比,并提出适合大埋深、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支护技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铁路隧道开挖向长大型方向的发展,其隧道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成为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性问题。文章选取京福铁路武夷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对隧道在无支护、初次支护和二次支护三个不同阶段中的围岩塑性区动态分布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隧道坍塌的危害性,分析了在软弱围岩中开挖及施工中坍塌的原因,从开挖、支护、改良、加固等方面,提出了软弱围岩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官山隧道位于新建昆明南站至昆明东站区间,隧道通过地段地形起伏不大,山顶基岩零星出露,隧道全长3105m。隧道出口进洞后初期支护沉降量超出设计预留值,侵入二次衬砌范围,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安全风险大。该文结合现场采用大管棚加固软弱围岩和对初期支护侵限的换拱施工,浅析软弱围岩变形处理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隧道地下风机房洞室群的三维计算模型,对隧道地下风机房洞室群的关键部位的稳定性和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各个支洞与隧道的交叉处以及各个支洞的顶部的围岩出现大范围的拉应力,拱顶的沉降值和拱底的隆起值比较大,建议在支洞与隧道交叉处应加强支护;通过对洞室群并列洞室施工过程的分析,得到隧道地下风机房洞室并列施工时相互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以狮子洋隧道砂性地层段地质条件和施工资料为基础,建立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断面监测点随开挖进程的位移值,结果表明:先掘隧道围岩向中心收缩,上下部围岩变形明显大于两侧;后掘隧道对先掘隧道有横向外挤的作用,但对纵向几乎没有影响.对有、无渗流作用的2种工况的比较分析说明,起初渗流对围岩变形影响不大,但最终加剧了围岩的变形程度.提出了开挖面前方土体扰动的累积效应和累积效应曲线的确定方法,通过该曲线可确定土体扰动范围和程度,经过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土体位移速率的2个因素是土体与开挖面间距和盾构推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模型,分析复杂地质条件的马鞍子梁公路特长隧道。依据岩性和初期支护参数,计算锚杆抗拉力系数、围岩抗压力系数、喷层混凝土受力系数及结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初期支护的结构可靠度系数为1.19,达到稳定性要求,可获得稳定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隧道围岩支护系统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点。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伊新国 《科技信息》2012,(36):430-431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隧道塌方、坍塌等事故往往是由于不够重视预防围岩变形所造成的,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在此根据施工经验将预防控制围岩变形的措施加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周边公路隧道及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技术的相关研究,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进行比较和分析隧道围岩的变形状况,研究支护结构对隧道开挖后围岩位移、应力的影响,以达到优化结构,指导施工的目的,为设计、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