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淀粉为接枝骨架,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醋酸乙酯(VAC)为接枝单体,进行了接枝共聚,研究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引发剂秀量以及两单体配比对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酯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和淀粉用量比为2:1,引发剂浓度4.5×10^-3mol/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h,MMA和VAC重量比为6:4时,可得到较高的接枝效率和接枝率,用核磁共振谱对接枝交  相似文献   

2.
乙酰丙酮合锰(Ⅲ)引发淀粉接枝MM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酰丙酮合锰(Ⅲ)为引发剂,研究了淀粉与MMA的接枝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据此得应速率与上述诸因素的关系。推导并验证了接枝反应动力学模型,探讨了反应机理。求得了接枝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3.
接枝共聚单体与淀粉接枝共聚物上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Ce^4+为淀粉接枝引发剂,研究了接枝共聚单体对淀粉接枝共聚物(SGC)上浆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实验对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腈(AN)10种接枝单体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所归纳出的SGC浆料接枝支链的分子结构模型,探讨了几种组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体系及氧阻聚几方面研究了H2O2/Fe2+引发体系对丙烯酰胺(AM)接枝聚乙烯醇(PVA)时转化率及接枝度的影响,证实该体系可代替铈盐引发AM与PVA共聚。  相似文献   

5.
过渡金属乙酰丙酮配合物引发淀粉与烯基单体接枝共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Mn(Ⅲ)、Co(Ⅲ)、Cr(Ⅲ)和V(Ⅳ)的乙酰丙酮配合物引发淀粉与MMA、AN、AM和AA接枝共聚合反应的引发活性。实验表明,4种引发体系中,Mn(acac)3的引发活性最佳,它可以有效地引发淀粉与上述4种单体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并获得较高的PG;Co(acac)3和Cr(acac)3仅对水溶性烯基单体AM、AA有良好的引发活性;Vo(acac)2对4种单体的引发活性均较低。4种单体中,水  相似文献   

6.
HDPE固相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为界面剂,研究丙烯酸(AA)在粉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上的固相接枝反应.红外光谱证实了该接枝反应。X光衍射发现接枝后的HDPE结晶度下降不多,表明接核反应发生在HDPE的无定区域和晶区表面或晶区缺陷上。实验还发现,随着引发剂用量、HDPE颗粒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单体/聚合物比增加,接枝率提高。本研究制得的HDPE—g—AA,其接枝率可高达15.92%。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与尼龙-6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乙酰丙酮锰(Mn(acac)3)为引发剂,丙烯酸为单体、对尼龙-6短纤维进行化学接枝共聚反应.结果表明、纤维的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不同而异、接枝后的纤维、其吸湿性、抗静电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NaBS)为引发体系,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甲基丙烯酸(MAA)为接枝单体,制得了具有亲水性与疏水性接枝支链交联明胶.用红外光谱确证了产物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KPS]=[NaBS]=6×10-3M,[MMA]=6×10-1M,Gelx-g-PMAA=4g,SL=4100,60℃反应5小时,接枝率G%及接枝效率E%均出现最大值.研究了此类两亲性接枝交联明胶的溶胀行为.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影响铈盐引发壳聚糖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反应的一些因素.发现壳聚糖能与MMA发生接枝反应,在稳态下,接枝速率与单体的量无关,与壳聚糖的浓度成正比.并得到稳态下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乙烯—1—辛烯共聚物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实现了乙烯1-辛然共聚物(POE)与马来酸酐(MAH)的熔融接枝反应,实验表明,POE熔融接枝MAH的反应过程中伴随着交联副反应的发生;当MAH/DCP≥20时,体系中不产生凝胶,随着MAH/DCP比值的减小(DC用量的增加)凝胶含量增加,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OE-g-MAH大分子的存在,此外,对POE熔融接枝MAH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