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世纪后期的思想家们曾经热情讴歌他们时代的伟大科学成就,但是,19世纪再加上以前几个世纪科学成就的总和,对于20世纪的科学成就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准备工作。目前,人们正在对于20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进行各种说明。我在这里提出:在20世纪,研究科学的诸学科陆续出现;科学借助于这些学科,达到了自我认识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来回顾和反思吧!首先是,科学史的粉墨登场。马里奥·邦格说过,在研究科学的诸学科中,科学史是老大哥。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2.
辩护和捍卫实在论的立场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价值基础。如何辩护以及怎样论证实在论的观点,则是哲学家、特别是科学哲学家的责无旁贷之责。本世纪以来,学界对实在论问题的研究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活跃。“实在论”这一术语成为20世纪科学哲学研究中出现的最多,但又最缺乏明确界定的概念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从实在论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来揭示或透视实在论研究中发生的方法论转向,有助于展望实在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转向。历史地看,关于实在论的学说古已有之,同既往相比,20世纪的科学发展为在更深层次上研究实在论问题,创设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德弗里斯是20世纪世界著名这家,他对生物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本文从植物学,遗传学和进化论等方面,对德弗里斯的科学生涯和业绩及其对生物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一国为全面,系统的平述。  相似文献   

4.
从陈述到创新:刘世纪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特别是最近的20年里,中国的科学哲学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其主要成绩包括: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科学哲学名著;介绍和研究了众多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及其流派;对科学哲学的不少专题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不少学者还涉足国际科学哲学前沿做跟踪性的研究等等。但总的说来,我国的科学哲学尚处在“陈述”阶段。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大多还局限于陈述(包括介绍、分析、评价、批判等等)别人的观点,而缺少自己独创的并有较大影响的观点,当然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学派了。因此,我国科学哲学在新世纪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应当是,逐步实现从…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科学探视的目光集中于复杂性、大数目现象,今天已很难找到哪一个科学领域不使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该文追溯了统计与概率的历史源头,它们相结合和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库朗是20世纪数学家,也是一位继克莱因之后,优秀的数学组织者。他为发展德国和美国的数学事业,为在格廷根和在纽约建立数学研究所,花费毕生精力。本文介绍库朗一生的坎坷经历以及他在科学和社会活动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方法的两个源头:统计学与概论论的产生与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科学探讨的目光集中于复杂性,大数目现象,今天已很难找到哪一个科学领域不使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该文追溯了统计与概率的历史源头,它们相结合和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突变的证据、现象、特征方面阐述了地球表层突变现象的客观性,并揭示了突变的一般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渐变论与突变论思想变化发展的分析和批判,阐述了地球表层进化的辩证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拉马克主义、直生论、突变论是现代综合进化论形成之前出现的三种不同于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模式。三者各自的进展对应于解剖学研究在胚胎、细胞、基因层面的逐级深入。当遗传学发展成熟并使生命世界的微观图景足够清晰,自然选择学说才得以在突变论的"掩护"下走出误区。生命不是环境对自身的一维塑造,而是环境基于复制机制的三维展开。  相似文献   

10.
皮尔士的科学哲学──反基础主义和可误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发展也是从基础主义到反基础主义的发展,是可误论不断加强的过程。而早在逻辑实证主义之前,美国科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就比较充分地论述了反基础主义和可误论的科学知识理论。虽然皮尔士仍然把真理看做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绝对正确的知道,但他认为没有任何基础保证我们现有的信念是真理,我们的一切信念都可以受到批判或反驳。皮尔士彻底批判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基础主义,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科学知识理论。这种知识理论经过20世纪的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和整个认识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其重要的标志是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产生了几十个至上百个科学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的建立初步奠定了我国现代科学体制化的基础。中国科学研究机构的产生是同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该文从社会科技意识的增强、领导者的组织领导作用、人才资源的保证、经济方面的支持等四个方面来讨论中国科学研究体制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困难与特殊的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中国,由于社会转型造成的脱序效应,非理性主义的倾向颇有市场。用一种迷信的或实用主义的态度崇拜科学者有之,宣称科学与人文精神对立而非议甚至否定科学亦可成为时髦。在整个20世纪,除了少数例外,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可谓不重视科学。但在科学之路上之所以差强人意,一是与科学精神相违背,太随心所欲地把科学当作自己的工具了,追求的甚至是反科学的目标;二是没有始终如一地在体制化上下功夫,致力于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现代化的科研体制、现代化的开发体制,急功近利,南辕北辙,结果无功而返。当有人拿科学当挡剑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明代末叶至清代末年,与日本江户至明治时代,在历史年代上相当。其间,两国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物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交流与影响。17和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包含物理学知识的著作传到日本。19世纪50至70年代,来华新教传教士译述的一些物理学书籍在日本被注释翻译,甚至用作教材。明治维新的成功和甲午战争的结局,使两国之间科技交流的态势发生逆转。20世纪初,中国根据日本的物理学教科书翻译和编译了许多书籍。同时,中文物理学名词在相当程度上也受到日文汉字译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期物理学名词的审订与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名词的审订和统一,首先为一些来华西方人士所关注。他们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进行了包括物理学名词大内的许多工作。清末学部编译审定的《物理学语汇》,明显受到来自自日本的影响。民国之后,名启审定工作由中国专家学者承担,并得到政府部门和学术组织等的支持。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国立编译馆、中国物理学会等机构,曾先后积极组织和进行物理学名词的审订。经过十余年的多次修订,译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随着人们善待动物观念的兴起,社会公众和科学界围绕"动物实验"问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公众质疑以科学的名义残忍对待动物的合理性,科学家们则坚信科学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在科学与伦理的交锋以及科学实践与更大范围的技术——政治相互磋商下,动物实验"3R"原则得以确立。"3R"原则既满足了人们对动物的道德关切,又保障了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论述近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章以科学技术的建制化为主要线索,首先介绍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下依次论述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建立、新中国计划科研体制的形成及其利弊、近20年来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近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趋势,最后作者展望了21世纪中国科学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20世纪的科学大厦中,中国贡献的份额还很少。从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到50年代的“赶超英美”,历经60年代中叶和70年代中叶的“十年动乱”,迎来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再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科学发展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路程。10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在21世纪,创造一个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社会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人类即将迈入一个新世纪。在此之前,每隔十年,算一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但下一个世纪头10年应该怎么称呼?迄今为止,世界上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想出一个既简单又好听的名字。21世纪头10年究竟应该如何简称,如果说成“21世纪头零零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围绕科学的“计划”与“自由”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家、政治家、人文学者与社会民众展开了三次热烈的争论。在争论中,人们逐步达成一致的观点:政府应主导和组织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最终要体现国家目标。这些观点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科学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自然的研究如何导致对自然的理解越来越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主要途径的自然科学获得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对自然的理解真的越来越少吗?本文通过对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自然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的考察,首先确证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纵观20世纪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80年代的科学哲学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功能。所谓承前,就是承继“五四”以来科学哲学发展的传统;所谓启后,就是开启中国科学哲学发展的新开端、新阶段。我们回顾历史发现,踟年代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自然辩证法通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从《自然辩证法通讯》可以看到这一阶段中国科学哲学再生、起步与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