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剑桥举行李约瑟博士悼念活动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1900.12.9—1995.3.24)的悼念追思活动最近在英国剑桥大学和李约瑟研究所举行。李约瑟逝世后,李约瑟研究所收到世界各地上百封唁电,其中有中国学者卢...  相似文献   

2.
将“李约瑟难题”置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与科学史研究工作的背景下加以分析,可以认识到它的真正内涵是下述三个问题:1)什么因素是造成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学超越?2)什么因素促成了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融合?;3)什么因素造成“融合”与“超越”之间的时间差?李约瑟着力解答了第1、第3两个问题,而忽视第2个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是“李约瑟难题”留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的生平及其贡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英国杰出的生物化学家,研究中国科学文化史的权威和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李约瑟博士最近逝世。他的逝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而言是重大损失,我们因此科学史和中英友好事业的贡献。特别讨论了他从三十年代以来对中国文化的皈依过程和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意义。还指出,李博士的形象和精神为我们提供一个现成的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4.
沉痛悼念业绩永存——在李约瑟博士追思会上的讲话”席泽宗(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以最为悲痛的心情,代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和前任院长卢嘉锡教授,与你们一起,纪念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李约瑟博士。’本文为席泽宗院士1995年6月10日在英国剑桥圣...  相似文献   

5.
记李约瑟与《科学前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李约瑟与《科学前哨》钱临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JosephNeed-ham),他的事迹和对中国科学史的贡献早有多种论著阐述,无需我长篇赘论。在此我仅就我所了解的几件事写出来,作为对老朋友的怀念。1943年初,正当日本侵略者的铁...  相似文献   

6.
沉痛悼念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痛悼念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王渝生1995年3月24日20时55分(格林威治时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英国剑桥他的寓所里溘然长逝,享年95岁。他的身边摆满了中国书画和用具,陪伴他的还有他已故的妻子、华裔...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的向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旨在发展一种系统的科学史学史分析。作者通过分析不同科学史研究者心目中所分别抱有的旨趣或动机、所分别认定的认知目标和对象、所分别采纳的研究角度和方式、所分别追求的认知价值和意义,识别、区分科学史的不同研究向度并描述科学史研究之向度空间。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分析这一向度空间的结构及纵向演变机制,以理解科学史研究的整体发展格局(科学史编史思想的纵向发展和横向互动,科学史与纵、横两方向上的相邻学科之关系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在合肥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上,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颁发了第三届竺可桢科学史奖。清华大学(新竹)历史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卓颖博士荣获优秀论文奖,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承晟博士荣获青年学者奖。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聘请杨振宁博士为名誉研究员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博士近年来十分关注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工作进展。在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筹备期间,杨振宁博士是第一位复函表示与会...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被历史学家称作“李约瑟问题”的命题今天仍然是全世界科学史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科学”和“中国”这两个特定范畴。此文的目的不是对这一问题再添加一个或数个特解,即不讨论与此有关的种种动力因素-无论是从科学内部还是从科学外部;相反,它将对国际上有关“李约瑟问题”的近期研究提供一个广角俯瞰,着重分析这一问题的来源和的发展,指出其在世界范围内科学编史学上的作用,进而将“李约瑟问题”置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审视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史家们是否需要通过一场新的综合穿越内史与外史之间、思想史与社会史之间的种种壁垒,突破现行科学观与科学史观的限制,有意识地为二十一世纪科学史研究开拓出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出此一问题是本文之宗旨。作者还从(广义的)科学编史学(包括科学史史、科学史哲学与狭义的科学编史学)角度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希藉此敦促同仁更多地关注此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史分期的根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揭示了西方科学史之父G.萨顿的统一科学史观的矛盾及其根源。由于他的统一科学史观的基础概念“背景”时“时代”建立在广泛的外部联系之上,所以他看不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质的差异,竞以个别学科的进步“标志”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因而不可避免地使科学史分期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4~30日,在北京最炎热的日子里,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顺利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办,主要支持单位包括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天文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学术交流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英国李约瑟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等.来自70多个国家的约120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7月24日,在友谊宾馆友谊宫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等领导,英国驻华公使,国际科学史学会(DHS)主席团成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知名学者吴文俊、李学勤等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祝贺会议顺利召开,表达对科学史发展前景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在其论述中国科学和文明的系列巨著中,展示了他对迷人的古代文明之一-中国文明的概念细微差别与成就的敏锐。另外,他就思想与实践从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文化所作的思考可谓不同凡响。尤为人注目的是,他在天文学、数学、炼丹术及其它方面对印之间科学传播的阐述。虽然为了解印度科学,他大体上依赖于其他学者的研究,但他对待印度科学的客观态度却令人耳目一新,并且由于其巨著对古代印度科学的某些方面提供了相当透彻的见解,因此这部巨著对印度科学史家来说确有价值。事实上,李约瑟精心筹划的多卷本系列形式以及各卷本内容上的旁征博引乃是印度科学史家们灵感之源泉。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国科学史之外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一、所谓「李约瑟难题」大约二十多年前李约瑟博士在其中西社会科学史的比较研究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的科技发展在许多方面超过西方,何以现代科学崛起于欧洲而不是在中国?”李约瑟当时的论点着重于外史分析,他认为由士大夫所组成的庞大官僚机构千余年来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工商业及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造成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的首要原因。自此以后,虽然此一问题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与讨论,但真正以严谨的学术训练对中西比较科学史作系统深入的研究者,到目前为止仍后继无人。李约瑟现在正亲自撰写《中国科学与文明》第七卷中的《科学与社会:中西之比较》一册,我们期盼他能对此一重要科学史及比较文化史之问题有更深刻的分析及更广博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史编史思想的发展线索——兼论科学编史学学术结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简要地勾画科学史编史思想的发展线索,以此为基础,就科学编史学的性质及学术结构(概念、研究维度)进行再界划。  相似文献   

18.
适逢牛津版《技术史》全八卷在国内出版,该书主编查尔斯·辛格引起学术界瞩目。鉴于国内对辛格了解很少,本文梳理相关英文文献并进行评价。辛格早年从事临床医学和肿瘤研究,后受妻子多萝西娅·辛格、威廉·拉姆齐和本杰明·马滕等人影响,逐渐转向历史研究,在医学史、科学史和技术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辛格具有国际主义情怀,二战期间曾积极救助犹太难民以及受迫害的教师和学者。再是,辛格对李约瑟的学术研究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史与人文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对人文主义阐释,来考察科学史与人文主义的和者主要依据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的研究成就,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科学史研究是人文主义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史特别关注科学家的思想和生产,它旨在弘扬人的创造性;作为一门思想史,它还是沟通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国际科学史刊物ISIS(1913—1992年)内容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对国际科学史权威刊物ISIS研究论文与书主意 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展示了科学史研究发展的微观轨迹,提示出科学史研究热点变化及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