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我国炭疽菌属3种,其中国内新记录1种,订正种2种.它们是胶孢炭疽菌小变种,毁灭炭疽菌和球炭疽菌,均有描述和插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真菌标本室(HMAS)和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炭疽菌属已知种26种,其中新寄主植物4种,地理新分布10种,已知种12种.其中,兰炭疽菌虎头兰变型和直形炭疽菌有描述和插图,其余为名录记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生冬青卫茅(Euonymus japonicus L.)上的黑盘抱目(Melanoconiales)真菌3属、11种,其中新种1个,新组合1个,中国新记录种2个。它们是新种苏氏炭疽菌(Colletortichum suttonii W.P.Wu sp.nov.),壳皮炭疽菌(C.crassipes(Speg.)Arx),胶抱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Penz.et Sacc.),卫茅炭疽菌(C.gresium Heald & Wolf),裂胞炭疽菌(C.trichellum(Fr.)Duke)(中国新记录);阿尔及利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algeriensis(Sacc.&Berl.)w.P.Wu comb.nov.)(新组合),短毛拟盘多毛孢(P.breviseta(Sacc.)Stey.),疏忽拟盘多毛孢(P.neglecta(Thuem.)Stey.),变色拟盘多毛孢(P.versicolor(Speg.)Stey.),土杉拟盘多毛抱(P.zalhbruckneriana(Bres.)P.L.Zhu,Ge et T.Xu),卡氏盘单毛抱(Monochaetia Karstenii(Sacc.& Syd.)Sutton)。文中对这些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新种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于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不同胶孢炭疽菌菌株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6个省的38种植物上收集并鉴定43个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aides)菌株,比较和分析了它们的培养特征和生长适应性等性状。43个菌株的培养性状和不同培养条件(温度和pH)的生长适应性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43个菌株的分生孢子的长宽及43个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生长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菌株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水平。聚类分析把43个菌株分为距离相差不大的多个类群;各菌株的分.化与菌株的寄主种类和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菌昧的形态学特征不适合对林木胶孢炭疽菌进行种以下的类群划分。  相似文献   

5.
希金斯炭疽菌可以侵染诸多十字花科植物引起炭疽病,给各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GPCR作为生物体内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感知蛋白,在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酿酒酵母中已经报道的3个典型GPCR序列,利用Blastp以及关键词对炭疽菌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搜索,以及通过TMHMM、HMMTOP跨膜结构域分析,明确该菌存在4个典型的GPCR;同时,通过对上述氨基酸序列进行细胞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以及二级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上述GPCR均具有较高比例的α螺旋结构以及均不含有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在定位方面,4个GPCR均定位在质膜上.此外,通过对希金斯炭疽菌中的4个GPCR与其他物种中的23个同源序列进行遗传关系比较分析,发现该菌中的GPCR与C.graminicola、C.fioriniae等炭疽菌属中的病菌具有较高的同源序列以及较近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深入开展希金斯炭疽菌GPCR功能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其他炭疽菌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禾谷炭疽菌侵染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而引起的炭疽病,给各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植物病原菌可以利用效应分子来操控寄主植物的防卫反应,从而实现其对植物的侵染、定殖和扩展等过程。研究基于前人对禾谷炭疽菌中已报道的177个候选效应分子(CE)的氨基酸数据,利用MEME对全部CE和不同氨基酸类别的CE进行在线motif分析,未获得较满意结果。随后,结合已报道效应分子(E)所具有保守motif的氨基酸位置范围,对82个具有典型特征E的信号肽序列后30~60 aa进行获取,并将信号肽位置大于28、氨基酸数量较小的E进行剔除,最终明确64个E存在着保守的PAAX motif。该研究丰富了真菌保守motif的类型,为进一步开展禾谷炭疽菌效应分子的motif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禾谷炭疽菌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作为植物病原菌G蛋白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对植物侵染、定殖、扩展等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禾谷炭疽菌侵染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引起炭疽病,给各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基于酿酒酵母典型PI-PLC序列,利用Blastp以及关键词对禾谷炭疽菌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搜索,以及通过SMART保守结构域分析,明确该菌存在7个典型的PI-PLC;同时,通过对上述氨基酸序列进行细胞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以及二级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上述PI-PLC在蛋白质二级结构组成、信号肽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差异,除Cg PLC1具有信号肽外,其他均不含有;7个PI-PLC中4个定位在细胞质中,其他则定位在细胞核、高尔基体上。此外,通过对禾谷炭疽菌中的7个PI-PLC与其他物种中的30个同源序列进行遗传关系比较分析,发现禾谷炭疽菌中的PI-PLC与C.higginsianum、C.fioriniae等炭疽菌属中的病菌具有较高的同源序列,较近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深入开展禾谷炭疽菌PI-PLC定位、功能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其他炭疽菌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张凯强  韩长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6):15412-15419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内吞过程与菌丝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发育等关系密切。禾谷炭疽菌是一种半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丝状真菌,可以侵染玉米、小麦、高粱等禾本科植物而引起炭疽病,前人对其分泌蛋白在致病性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对致病性过程中内吞相关蛋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构巢曲霉中具有DPFxD基序的蛋白发挥着受体介导的内吞信号作用,有助于实现真菌的内吞过程。基于构巢曲霉DPFxD蛋白序列,通过Blastp比对分析和关键词搜索,明确禾谷炭疽菌中存在48个DPFxD蛋白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上述蛋白进行了亚细胞定位、信号肽、二级结构等特征解析,以及对DPFxD蛋白和同源蛋白开展遗传关系分析,明确其与炭疽菌属中C. incanum、C.sublineola、C. tofieldiae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究DPFxD蛋白功能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其他炭疽菌内吞作用蛋白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河北和山西省马铃薯植物的一种新病害——马铃薯黑点病。依据形态学、培养学特征和寄主范围,病原菌被鉴定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r.)Hugh.,其为河北、山西两省真菌一新纪录种,对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0.
磷酸二酯酶(Pde)在植物病原菌G蛋白信号传导途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Pde已在粟酒裂殖酵母菌、稻瘟病菌等中有相关报道,然而,对于侵染十字花科植物的希金斯炭疽菌中Pde研究尚不深入。基于酿酒酵母中已经报道的典型Pde序列,利用Blastp以及关键词对炭疽菌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搜索,并通过SMART保守结构域分析。同时,通过对该菌中典型Pde氨基酸序列进行理化性质、疏水性、细胞信号肽、跨膜区结构、亚细胞定位以及二级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外,通过对希金斯炭疽菌中的典型Pde与其他物种中的同源序列进行遗传关系比较分析。通过上述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深入开展Pde定位、功能研究等方面研究,同时,为进一步实现以控制病原菌G蛋白信号途径功能新的药物靶标的开发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作者近年来采自河北省的丝孢菌纲的3个国内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节簇孢属(Gonatobotrys Cda)的简单节簇孢(G.simplex Cda),小枝双孢属(Diplocladiella Arnaud apud M.B.Ellis)的拟梯孢小枝双孢(D.scalarioides Arnaud apud M.B.Ellis)和斯佩霉属(Spegazzinia Sacc.)的四方斯佩霉(S.tessarthra(Berk.& Curt.)Sacc.)。节簇孢属和斯佩霉属系国内新纪录属,小枝双孢属在中国大陆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Oryza sativaL.)等5种植物和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vum(Lib)de Bary)等4种植物病原病菌为受试材料,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青葙(Celosia argenteas Linn.)根水提物化感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250-4000μg/mL浓度范围内,提取物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和醴肠(Eclipta prostrateL.)种子的萌发,水稻和稗草幼苗苗高,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和醴肠幼苗的单株鲜重不产生显著影响,而在相同的浓度范围内,对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inn)Nees)幼苗的根长和单株鲜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对5种植物相对应的其它生长特性方面,只有在高于250μg/mL浓度时才能受到显著抑制。在25-4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Fusorium graminearum Schw.)和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病菌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50μg/mL时,提取物也显著抑制烟草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病菌的生长,400μg/mL时,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45.90%、46.49%、45.64%和41.66%。上述表明,青葙根水提物具有开发为生物源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Oryza sativa L.)等5种植物和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vum(Lib)de Bary)等4种植物病原病菌为受试材料,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青葙(Celosia argenteas Linn.)根水提物化感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250~4 000μg/mL浓度范围内,提取物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和醴肠(Eclipta prostrate L.)种子的萌发,水稻和稗草幼苗苗高,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和醴肠幼苗的单株鲜重不产生显著影响,而在相同的浓度范围内,对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inn.)Nees)幼苗的根长和单株鲜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对5种植物相对应的其它生长特性方面,只有在高于250μg/mL浓度时才能受到显著抑制。在25~4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和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病菌的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50μg/mL时,提取物也显著抑制烟草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病菌的生长,400μg/mL时,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45.90%、46.49%、45.64%和41.66%。上述表明,青葙根水提物具有开发为生物源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pH值对草履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pH值对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种群增长的影响。在酸性较强(pH为3.0和4. 0)的环境下草履虫均死亡。pH为4.0-10.0时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H值对草履虫的密度和种群增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草履虫对酸的耐受范围在5.0-7.0之间;而在弱碱性环境下,pH在8.0时草履虫的密度和种群增长率较大,并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结果证明,蜂花粉对原生动物尾草履虫细胞分裂、个体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多细胞的蓖麻蚕有促进个体生长,缩短五龄日期,提前做茧,提高产丝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培养液对尾草履虫种群增长和个体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培养液对尾草履虫种群增长和个体形态的影响,并筛选合适的尾草履虫培养液。方法 采用稻草、奶粉、酵母、杂粮4种培养液对尾草履虫进行培养。结果 杂粮培养液、稻草培养液和奶粉培养液里的草履虫生长繁殖的较快。结论 奶粉培养液的适宜浓度为0.2%;杂粮培养液的适宜浓度为4%。杂粮培养液培养的尾草履虫长度、宽度都比较大,个体宽短;稻草培养液培养的尾草履虫长度、宽度都比较小,个体细长。不同的培养液适合不同的培养用途。  相似文献   

17.
袁聿军 《实验室科学》2010,13(1):139-141
该文介绍了在不同温度情况下草履虫的采集方法,提出了纯化培养草履虫与生态法培养草履虫的方法,探究了困扰剂法、脱纤毛法和体积——定量法三种草履虫的活体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盾构隧道下穿导致的地表沉降计算中,通常需利用Peck公式理论计算盾构横断面的二维沉降.当盾构以斜交下穿时,盾构横断面不再平行于上部线路沿线方向,其沿线沉降的形式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需要将Peck法推广到平面上任意一点的沉降计算中.综合考虑盾构坡角及隆起效应等影响因素,引入角度系数对Peck公式进行修正,使之可直接计算盾构斜交条件下地表平面上任一点的沉降,进而直接计算上部线路沿线沉降.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法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斜交角度所产生的不同沉降形式对脱轨系数及减载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香石竹扦插茎腐苗上分离纯化了35株镰刀菌,优势菌为:串珠镰孢(F.moniliform Sheldon)11株,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 Neish&leggestt)9株,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8株,其次还有茄病镰孢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vat.coeculeum(Sacc.)Booth)等7株,共6个种和变种;选用12株菌检测其致病性,其中11株菌的致病率高达88~100%;农药药效实验表明。大生的效果最好,0.1g/L即能完全抑制5株试验菌的生长;其次为甲霜灵-锰锌;根病必治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蝙蝠蛾被孢霉[新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四川省汶川县采得的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新鲜样品子座和菌核分离到一种产虫草素(Cordycepin)的真菌新种,定名为蝙蝠蛾被孢霉Mortierella hepiali Chen et Liu sp.nov..本文报道了这个新种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