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峨眉虫属Emeiella Lee 属征:背边直,具边缘脊,壳面具有前瘤和后脊,以及连接二者的背脊;后脊大致平行于后边,背脊前窄后粗,离铰合线有一段距离。模式种:风雅蛾眉虫Emeiella venusta Lee 洒普山峨眉虫Emeiella sapushanensis Huo et Shu sp. nov.(图版V,图1—3;附图Ⅲ—29) 描述:新种建立在三块标本上,其中一个双瓣壳、一个右瓣、一个右模,保存皆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讨论了湖北清泉上Qingquanella hubeiensis、浙川后龙洞虫Houlongdongella xichuanensis、后摆大巴山虫Dabashanella retroswinga等种的个体发育。根据现有材料一般可分为8或9个蜕壳阶段,又可根据某些阶段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分为3个不同的蜕壳期,即幼、青、成年期。这些蜕壳在直角坐标图中都沿一定方向展布,说明等速生长。本文描述和讨论了4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浙川后龙洞虫(新种)Houlongdong-ella xichuanensis sp.nov.和龙泉溪闭壳虫(新种)Beyrichona longquanxiensissp.nov.。 相似文献
3.
西北大学地质系高肌虫研究小组近年来经过广泛的采集、酸解和筛选,往往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获得大量的高肌虫标本。经过反复细致的研究,认识到这些不同大小,甚至不同形态的高肌虫标本分别代表同一物种不同阶段的蜕壳,基本上也形成一个种群结构。在壳长一壳高坐标图上各个种群都沿一定的方向呈现出成团聚集的趋向。每一个点团代表一个蜕壳阶段。这些点团在坐标图上沿着斜率固定的直线分布,即不同大小的蜕壳其壳高与壳长之比基本维持不变,壳的这种生长形式称为等速生长。这是高肌虫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粪化石是所有脊椎动物的排泻物。文中建议建立粪石科代替粪化石,把不同类动物的粪石均按生物命名法给以属种的名称。文内提出了5个属名,鱼粪石建立5个种。 相似文献
5.
6.
Li Yong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
本文记述了早寒武世沧浪铺阶一高肌虫新属Tanguangbiella(gen.nov.),标本产于川东南秀山溶溪剖面下寒武统天河板组中部。新属以壳体巨大,具纺缍形前腹瘤、准生长线及缘膜构造为特征,其主要特征接近于高肌虫类,而部分特征也和介形类相似,加之标本稀少,故暂置于高肌虫目。 相似文献
7.
麦肯兹和琼斯描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带有软体构造的高肌虫,但把前后定向搞颠倒了:1、发育的头部及不发育的腹部应分别占据相应大小不同的空间;2、体节的愈合当始于前部,而不在后部。 相似文献
8.
9.
四川西部峨眉、甘洛等地是我国研究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重要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过在本区开展系统的界线研究工作,在寒武系最低三叶虫层位以下,至寒武系底界附近,不仅发现了门类多、数量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而且在不同地区相当的层位中发现了多种多样的遗迹化石(见表1)。二者从寒武系底部向上平行发展,为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的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为该时期后生动物的发展和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
在《中国南部寒武纪高肌虫》一书的基础上,该书将我国南部高肌虫的地域分布从过去已知的扬子区扩大到江南区和过渡区,其地层分布范围也由原来已知的中、下寒武统3个阶扩展到从下寒武统至下奥陶统的8个阶。在以实例深入讨论了高肌虫个体发育及性双形的研究原理及方法之后,作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高肌虫壳体的显微构造特征,并首次将其壳壁构造模式总结为5型10式,将壳面微饰归纳为7人类型16种形态。基于一系列新的科学发现,作者提出了与传统观念完全相反的高肌虫系统分类新方案,指出:高肌虫类在分类级别上不是低于介形虫类,而是高于介形虫类;介形类只不过是高肌 相似文献
11.
陕西南郑、西乡一带的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叙述了陕西南郑、西乡一带寒武系四条剖面的岩性及三叶虫动物群,根据岩性及三叶虫动物群的性质,将这两个地区的寒武系划分为两个统五个组:即中寒武统的陡坡寺组,下寒武统的孔明洞组、阎王碥组、仙女洞组及郭家坝组。并分别相当于滇东中寒武统的陡坡寺组和川北下寒武统的孔明洞组、阎王碥组、仙女洞组及郭家坝组。 相似文献
12.
继我国南部寒武纪高肌虫研究之后,我们先后在北方的河南淅川,新疆乌什,陕西洛南、柞水、陇县,辽宁金县、复县及青海大通等地找到了丰富的高肌虫化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北方高肌虫无论在生活区域还是在层位上均较南方分布广。2.中国北方的高肌虫在属种形态及古地理上都与西南地区的高肌虫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14.
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早寒武世的高肌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早寒武世的高肌虫最初发现于肖尔布拉克组底部,计有Tsunyiella、Yaoyingella? Liangshanella和Shensiella?诸属。它们在杨子地区主要分布于筇竹寺阶,与它们共生的三叶虫Shizhudiscus为本区最低的三叶虫化石,这属一般自筇竹寺中期开始出现。因此,上述肖尔布拉克组高肌虫的时代不早于筇竹寺期。值得重视的是,整合于肖尔布拉克组之下的玉尔吐斯组也含有大量的高肌虫化石,计有10属15种和1个亚种,其中新属4个,新种(包括亚种)12个。与之件存的化石是许多小壳化石,它们与杨子地区梅树村阶的小壳化石比较相似;在这个层位中未见三叶虫产出,加上其中的高肌虫与筇竹寺期三叶虫有一定差别,因此,玉尔吐斯组中含有高肌虫与小壳化石共存的那个层位,相当于梅树村阶。若如此,玉尔吐斯组中的高肌虫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高肌虫了。 相似文献
15.
基于西南四省市的农业发展,运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通过对农作物的规模结构和土地产出率的实证分析,得出了西南四省市的农作物比较指数优势,以期在资源整合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区域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西南四省市的农业发展,运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通过对农作物的规模结构和土地产出率的实证分析,得出了西南四省市的农作物比较指数优势,以期在资源整合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区域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1—2012年相关入境旅游统计数据,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亲景度、竞争态等指标定量分析陕西、云南、四川3个省份入境客源市场结构演变的规律.研究表明:陕、云、川三省的入境客源市场呈现明显的"倒二八"结构,即与东部沿海城市客源市场的"二八"结构相反,表现为以外国游客为主,港澳台游客为辅;三省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层次分明,呈现稳定均衡发展的态势;陕、云、川三省的亲景客源国及波士顿矩阵4类市场均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与三省的旅游政策法规、旅游资源特性及地理区位等因素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何晓瑞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4)
南盘江属珠江上游,其下游两岸云南、贵州、广西毗连地区包括云南省罗平、贵州省兴义、安龙县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县。北纬24°35'~25°,东经104°25'~105°21'。两岸陡峭,地形复杂。据张荣祖(1979)的动物地理区划,是东洋界西南区与华中区的交界地区。这里的兽类仅有少数零星考察,未见系统报道。作者于1986年6~7月在三省毗连地区作了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最近,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随团到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四川凉山州德昌县等地考察了现代烟草农业,借机了解外面先进生产的同时反思了这些年凤冈烤烟生产的情况。就如何深化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推进凤冈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启示很大,收获不少。 相似文献
20.
我国蚧虫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蚧虫研究史可以分为早、中、晚 3期 ,各期的时间间隔依次为 184 8- 1935 - 1973-现在。 184 8年为法国 Chavannes氏订定中国特产、也是第一个蚧虫 (白蜡虫 )为拉丁学名的年份 ;1935年出版了胡经甫教授的巨著《中国昆虫名录》的蚧科 (现称为蚧总科 ) ;至于 1973年 3月则为中国动植物志编委会在广东召开成立大会的时间 ,从此以后 ,一反早、中期由外人控制我国蚧虫研究的现象 ,开始新中国三志 (动物、植物、微生物 )由国人主持调查、研究、编写的新局面。蚧虫志和其它志的编写进度一样 ,在近期的 2 8年 ,已做出了显著成绩。据最近统计 ,剔除同种异名 ,我国近期已记录蚧虫有 14科 30 2属 115 5种 (其中大陆 85 2种 ,台湾 30 3种 )。考早期记录为 11个科 12 0属 32 0种 (其中大陆 15 2种 ,台湾 16 8种 ) ;中期记录为 12科 195属 6 0 9种 (其中大陆317种 ,台湾 2 92种 )。由此全国已记录蚧虫种数超过了早期的近 3倍 ,也超过了中期的近 1倍 ,而且在早、中期时台湾的种数均超过或接近大陆 ,而近期则大大改观 ,大陆已知种几超过台湾 2倍。但以大陆之大于台湾5 0倍 ,如细加考察 ,其种数尚可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