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和变异系数法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2020年黄河流域整体农业生态效率集中体现在各地区之间资源配置与农业规模的差异。其中,纯技术效率仅山西和甘肃未达到有效状态,规模效率仅山西、山东和宁夏未达到有效状态,其余省区均为有效状态。从动态分析,2011—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基本处于增长态势,源于技术进步优势。不同地理分区农业生态效率表现为上下游高、中游低,区域差异先增后减。提出建议:注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推动现代化新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算了森林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为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拟定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的BCC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视角,对2009—2018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森林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结果】观测期内我国森林生态效率非DEA有效省份显著多于DEA有效省份,全国整体纯技术效率较高,但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问题,区域规模效率出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动态势相反,造成森林生态效率的Global 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较高、高森林生态效率地区由东北、西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演化。【结论】我国森林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但纯技术效率较高;多数省份处于效率改善阶段,省域森林生态效率差异较大但呈现逐步均衡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空间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利用1990,2000,2010年河南省县域非农业人口数据,分析了1990年以来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大致为西高东低,西北部与京广铁路沿线部分形成一个"T"字形的县域城镇化率较高的区域,低城镇化率分布在开封—周口等黄淮地区.②城镇化发展较好的县域大部分分布在那些工业化水平高,资源丰富的地区,而那些传统的农业地区(如黄淮平原地区)城镇化率依然较低.③县域经济发展阶段、人均粮食产量、人口密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是影响河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河南省重点发展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同时,注入更多的精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完善县域产业结构,增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克里金法分析长三角地区41市大气污染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大气污染水平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大气污染水平的季节性和空间性特征明显,夏季空气质量状况最好,冬季大气污染水平较高,且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空间回归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民用汽车保有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会使得大气污染趋于严重,而电力化水平的提升、科技进步和政府对环境的财政投入对大气污染水平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口密度和人均GDP与大气污染水平呈现显著的“N”型和倒“N”型曲线。 相似文献
5.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泰尔指数、主成分分析以及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等方法,对新疆2003年-2012年旅游经济的差异进行区、市域角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收入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减小,其中亚心、北疆、南疆、东疆4个区域间差异呈现出增大-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M"型波动,且区域间差异已经成为导致新疆旅游经济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新疆旅游经济结构呈现"橄榄球"型,球两极均由少数城市组成且变化缓慢,球体部分积聚着大量的城市且交替变化;通过σ、β收敛性分析发现新疆地区人均旅游经济增长收敛微乎其微,其中亚心区人均旅游经济无收敛趋势,南、北疆区相对收敛,且南疆收敛速度比北疆快20年,新疆旅游不存在俱乐部收敛;此外,政策因素对于新疆旅游经济差异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星级旅游饭店2000-2016年经营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基于相关数据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针对那些影响饭店经营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我国星级旅游饭店的发展特点表现为:技术效率水平总体较高,规模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综合技术效率也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同时两者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全生产要素指数偏低且呈现下降趋势,东南部地区高于西北部地区.影响因素方面:人才动力、经济动力和信息化动力等因素对星级旅游饭店综合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市场动力和资本动力等因素对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负向作用.根据研究成果和实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星级旅游饭店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0–2018年湖南省各类土地利用栅格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因子法、LMDI模型测算碳排放效应,土地利用的碳源、碳汇能力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规律及五类影响因子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水域、未利用地用地面积小幅度增加,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小幅度减少;(2)耕地、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源,林地、草地和水域为主要碳汇,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城郊递减规律;(3)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土地利用结构效应、经济发展因子及人口因子对碳排放起推动作用,单位GDP土地利用强度对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与影响因素,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区域之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虽有差异,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从空间上看,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差异波动较小,且逐渐趋于平缓,中部地区相较于东部与西部地区,区域内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波动较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分解的泰尔指数分析江西省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借助多元回归模型阐述这一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江西省入境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逐年增大,相对差异缓慢波动下降;区域间差异呈缓慢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逐渐成为省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三大区域中赣北差异最大,赣中南表现较为稳定,赣西波动幅度最大;(2)接待设施、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禀赋和对外经济是江西省入境旅游差异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赣北、赣中南、赣西三大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将赣北定位为成长型区域,赣中南为成熟型区域,赣西为开发型区域,最后根据三大区域类型提出差异化政策,推动江西省入境旅游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研究碳排放量及其效率的时空差异对指导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碳排放系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辽宁省的碳排放量、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时空跃迁方法,对2006—2017年辽宁省碳排放量及其效率进行动态研究,探讨了二者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1)辽宁省碳排放总量先升后降,各地级市呈现增长型、下降型、倒U型和波动型4种演变类型;总碳排放效率先降后升,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与总效率保持一致.(2)辽宁省碳排放量的空间相关性逐渐凸显,由单一低高集聚区增至低低、高高和低高3类集聚区.朝阳市为低低集聚区,低高集聚区由沈阳市向丹东市转变,高高集聚区以营口市为主;碳排放效率在空间分布中呈分散状态,高高集聚区主要为鞍山市,低高集聚区有丹东市和营口市.(3)时空跃迁方法测度下的辽宁省碳排放量及其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东南沿海地区稳定性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百度指数获取2016—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研学旅游”的网络搜索量,应用季节性集中指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研学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时空差异特征,并从经济、教育、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究研学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研学旅游网络关注度在2016—2021年呈下降趋势,且在季节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在节假日前后呈现一定的集中性.(2)研学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聚类分布特征,并且有较高的显著性:东部沿海和中部省份研学旅游网络关注度较高,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较低.(3)区域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研学旅游的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等因素是影响研学旅游网络关注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人口老龄化的驱动机制,破解未富先老的窘境,本文利用ESDA分析2000—2020年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呈现出自西向东的阶梯式上升格局;(2)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呈正向空间相关性,形成以高-高和低-低聚集为主的空间格局,其中,高-高聚集主要分布于山东,而低-低聚集主要分布于青海;(3)人口因素是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的格局演变的直接原因,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其根本原因。因此,从这两个维度提出黄河流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若干建议,例如:坚持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三孩政策落地,适当提高生育率;依托黄河流域城镇群,吸引劳动力回流;建立跨区域养老协调机制,实现联合养老;大力发展老龄教育,充分开发老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湖北处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段,对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湖北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锡尔指数等方法,对1998年~2016年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和演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虽有小幅减小,但差异仍较大,入境旅游经济差异明显大于国内旅游;2)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均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东部城市群内部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3)旅游吸引物、交通可达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影响着长江经济带湖北段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长江经济带湖北段的旅游业还处于以极化为主的发展阶段,政府应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和规划,充分利用武汉的发展优势,将宜昌、咸宁、荆州和恩施培育成增长极,发挥“黄金水道”联动东西两大城市群的作用,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运用SFA和超效率DEA模型对河南省2005-2014年的环境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讨河南省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河南省绝对环境效率值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整体的K均值聚类呈现出自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对环境效率呈现出低效率地区多集中在北部,较高效率以上的地区经历了东、南部,中部,中、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郑州和周口相对效率值较高且始终表现为有效,而新乡和三门峡则较低且始终表现为无效;各地区之间的环境效率差异在逐渐减小,存在β趋同现象;回归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影响河南省环境效率提升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并探讨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农业生态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1)2011-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出“N”型趋势,且地区间差异较大;(2)2019年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和云南的生产要素投入和碳排放产出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3)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U”型趋势,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4)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受到规模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受灾率、农民收入水平、环境规制水平与技术投资水平等多方面影响。结论 需从农业要素节约、高效投入,严格控制农业碳排放和加大农业技术投资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方面对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
文章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Theil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面板多元回归模型,对2003-2019年间西部陆海通道沿线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2010年为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差异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三大功能区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延展带内差异占总差异的比重最大。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本强度加大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整体经济和三大功能区的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交通水平、对外贸易和科技研发存在的区域差异性发展,是造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整体和三大功能区经济发展差异增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2015—2021年湖北省各地级市AQI数据为基础,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湖北省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气象因子与AQI关系,并结合经济发展数据运用库兹涅茨曲线和灰色关联度揭示AQI与经济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2021年湖北省AQI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分布格局. AQI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AQI与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可知AQI与经济的EKC曲线为“U”形,第二产业、人口密度对AQI有负面影响,第三产业占比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对AQI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国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浙江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并利用IPAT模型对生态足迹进行因素分解.结果显示:2002—2015年间,浙江省生态足迹从7 852万ghm~2增加到15 484万ghm~2,生态压力较大.同时,生态效率快速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不同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丽水是唯一处于生态盈余的地区,2015年生态效率为1.04万元/ghm~2,是全省最高的.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模式是生态足迹的抑制因素,全省共减少生态足迹8 164万ghm~2;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是生态足迹的刺激因素,全省增加生态足迹分别为12 987万ghm~2和2 810万ghm~2.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21,(1):29-33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2009—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旅游生态效率,并通过Tobit模型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上海、浙江和福建的旅游生态效率始终处于环境生产前沿,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实践者;一带一路整体区域旅游生态效率呈现先快速降低(2009—2010年),再快速增长(2008—2015年),后高水平波动(2015—2018年)的态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省份旅游生态效率整体高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旅游生态效率。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水平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生态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旅游业技术水平、旅游业人力资本和城镇化对旅游生态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主题公园在中国长三角地区发展迅速,作为经济及社会文化地理现象,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指导主题公园产业合理布局、发展及区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法探究1985-2021年36年间长三角地区主题公园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长三角主题公园数量逐年上升且阶段性分布明显,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初步探索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三个发展阶段。(2)主题公园空间分布经历了从离散到不断集聚的演化过程。主题公园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中东部密集,四周多组团的分布格局,并呈现以所在的核心区不断向周围扩散的趋势。等级规模越大的主题公园在空间分布上越为均衡。不同主题内容的主题公园,以游乐休闲类分布最广,其余主题公园分布较为集中。(3)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是影响长三角主题公园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对长三角主题公园的空间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