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春天的苔藓,好似一把钥匙,趁着人们还没注意,便悄悄把春的“大门”打开,顺手再把冷飕飕的冬季关在门外。走进大自然,绿意盎然的苔藓映入眼帘。只要我们稍加关注,便能观察到它的孢蒴,那就进入了一个“花”的世界,这正是诗人袁枚眼中的“苔花”世界。“苔花如米小”是诗人袁枚所观察到的苔花的结构,植物学上把它叫作“孢蒴”。观察植物开花、结果的时间,属于物候学的内容,在农作物、种子植物领域开展较多。而苔藓植物的“苔花”的生长时间几乎没有观察记录。我根据多年野外观察的情况,分享一批春天里“开花”的苔藓,为大家观赏“花”的世界增添一类新成员。  相似文献   

2.
<正>你见过花粉化石吗?化石中的花粉虽小,却对人类认识古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哪些植物能产生花粉?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产生花粉,花粉是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根据是否有形态上的根、茎、叶分化,以及在个体发育中是否有“胚”的构造,植物被分为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低等植物包括藻类、地衣等;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处在目前植物界进化路线末端的种子植物说:只有“我们”高等植物中高级的种子植物,  相似文献   

3.
戴蕃瑨 《科学通报》1957,2(23):735-735
苔藓二字已被我国植物学界采取,作为苔藓植物(Bryophyta)的中国名称。采用的依据,出于陈邦桀教授的考订与商榷。可是,苔藓二字,为秦汉以来习用的名词,有本义,亦有变义,陈氏立论,揆之古义,尚未达一间。兹诠订如次.  相似文献   

4.
同步辐射技术在大气环境生物监视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同步辐射先进光源为研究平台, 探讨了苔藓植物监视大气污染的机制. 使用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 观测了苔藓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使用同步X荧光微探针对苔藓组织表面和茎干剖面进行微区扫描测定, 获取了苔藓植物叶面和茎断面Pb, Cu, Fe, Ni, Mn, Zn, Ca, K等元素的精细分布. 结果表明, 苔藓植物对环境重金属污染十分敏感且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环境污染会导致苔藓植物体细胞损伤、超微结构变化和生长发育滞缓等一系列影响. 在遭受污染情况下, 叶表吸附和富集了过量的Fe, Ni, Pb等金属离子, 同时抑制了植物对K, Ca, Zn等微量营养元素的正常吸收.  相似文献   

5.
<正>苔藓历史久远,生长的速度极其缓慢,却与我们相邻而生,随处可见,无论都市或乡野。它是人类世界及其极快发展的见证者。如果我们把自己调到“苔藓节奏”,能从中学到什么?2021年冬日来临之际的某一天,住在牛津的我去自家附近的树林里散步。在一条可以俯瞰城市的长椅旁,我偶然发现了一根长满青苔的圆木,在阴沉的天光里绿得发亮。苔藓的叶子像最精美的刺绣一样细小精巧,像保鲜膜一样薄。我用指尖轻轻拂过这张羽毛床,惊叹于它的细微和复杂,旋即拍了一堆照片。我上一次触碰苔藓是在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6.
<正>"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大家都知道在植物大军中,小草向来比较低调,但在我们的星球上还有比小草更低调的植物——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苔类、藓类和角苔类植物的总称,全球共约18000种,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除温泉和海洋外,它们几乎遍布各地,在大多数的陆地和淡水生境都可以寻到它们的身影。这些苔藓植物尤其喜  相似文献   

7.
在《解读“中华水塔”》的上、中部分.笔者谈了“中华水塔”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它对中国乃至亚洲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水塔”腹地植物对涵水生态系统的贡献。然而,“水塔”的现状如何?它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呢?  相似文献   

8.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7,(11A):51-51
植物生病了不能像人那样去医院看病,那它们是如何根除病患的呢?植物也有它们的“医生”,而且它们会用特殊的方法邀请医生来“看病”。最近,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教授高林纯示等人发现,植物叶子被虫子咬伤后会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吸引来植物“医生”——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9.
本刊上期刊登的文章《陷入“情感”漩涡的植物》中讲道,虽然原地,它们之间也能进行交流。也有明争暗斗。那么,植物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相似文献   

10.
自六十年代英国柯京(Cocking)首次用酶法制备植物原生质体获得成功以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从而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改变植物细胞遗传特性的美好前景。七十年代以来,通过体细胞杂交方法得到的“新”的杂种植物,基本上是种间或种内的。如烟草种内、种间杂种,矮牵牛种间杂种,苔藓  相似文献   

11.
<正>什么是“喀斯特地貌”?以九寨沟、黄龙为代表的岷山式喀斯特和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有什么异同?让我们跟随地质学家范晓老师,在欣赏喀斯特自然奇观的同时去探索其中的自然奥秘吧!岷山式喀斯特广布于桂、黔、滇、川、湘和鄂诸省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重庆武隆等)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喀斯特景观带之一,它的一些典型景观地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小美:植物真的好神奇!怎么就能制造出氧气呢?大潘:它们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小美:如果没有植物,是不是地球上就没有氧气了?大潘:那也不是,我们可以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造氧气。小美:电解质水?那种店里卖的饮料吗?大潘:……  相似文献   

13.
九寨沟自然环境特点及海子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寨沟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和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南坪县境内.它由6条大的沟谷组成.全流域面积650.58km~2,其中森林面积为277.93km~2.流域内最高山峰“朵尔纳”海拔4764m,最大相对高差2768m.流域内几乎全由上古生代至中生代碳酸盐地层组成.流水清澈,水质甘美.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年平均温度8℃左右,年降水650mm 左右.这里在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都具有四川盆地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特点.境内有6~7°地震烈度影响.有泥石流、滑坡、岩崩、岩屑流以及雪崩等自然现象发生,对旅游、登山有一定影响.第四纪中,九寨沟内发育过古冰川,下到海拔2200m,甚至比这更低的位置.九寨沟内一系列海子是第四纪冰期中由冰蚀和冰川终碛阻塞形成.瀑布是冰后期流水在古冰川高大终碛上侵蚀和局部崩塌作用形成.在海子堤埂上从水下长出的灌木和树木是冰后期植物长期适应冷水环境的结果.海子、堤埂,瀑布和雪山林海构成九寨沟奇特风景.对于九寨沟今后建设,作者提出了五条建议供考虑.这些建议是:(1)加强综合研究,统一规划,积极建设;(2)兴利除弊,深谋远虑;(3)把九寨沟建设成为一个地学、生物科学研究基地和教学基地;(4)把九寨沟办成一个自然历史和地学、生物的学习园地;(5)以旅游业为中心发展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植物也有情感”的论调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科普读物上。植物真的有情感吗?在浩瀚的植物王国中,什么才是真正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脉搏     
韦公远 《科学之友》2007,(8A):51-51
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树干增粗速度时发现,活的植物树干有类似人类“脉搏”一张一缩跳动的奇异现象,而且这种植物“脉搏”还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那么,植物的“脉搏”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6.
神农奇观     
植物名景 在神农架的十八景中,有三大植物奇景,它们分别是“千年古杉”、“飞鸽展翅”和“腊梅傲雪”。“千年古杉”位于神农架林区木鱼坪东南8千米处的当阳河畔,海拔近2000米,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古树,其中有一株千年巨树铁坚杉,树高36米,胸径2.33米,五个人牵手相围,也仅勉强合抱。主干坚似青铜,状如铁塔巍然屹立于山坡上,树身苔藓密布,色彩斑驳,枝繁叶茂,雄伟壮观,四周芳草萋萋,古意盎然。“飞鸽展翅”位于大神农架东南约13千米处的千家坪,海拔1700米,这里有一株高大的珙桐树,高约  相似文献   

17.
是的,某些植物真的会战斗,而且还会使用生化武器哦!这些植物的作战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它们的“近亲”或“近邻”。是不是有点难以置信?植物间的斗争和动物间的争斗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人们几乎很难发现植物也有凶险的一面:某些植物会在土壤中下毒,来毒害它的兄弟姐妹或者竞争对象,科学家称这为“相互影响战略”。如黑核桃树会产生一种胡桃酮,这种物质几乎可以杀死周围所有的植物。它们还会遮蔽周围植被所需的阳光,并释放出更多胡桃酮来“关闭”那些为其他植物输送营养的通道。其他物种如凤仙花,会争先恐后地争夺阳光,目的只为排挤它的邻居。  相似文献   

18.
太极图与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蔚芳 《世界科学》1997,(11):24-27
马飞马跑与龟爬,事属遗传非近化;六四易卦基因子,太极图演核酸体。一、引言“太极”与“太极图”是描绘中国原始文化建立所根据的两个基础名词。顾名思义,太极图就是代表太极的图像。“太极”一词首先出现于《易经·系辞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只是解释八卦衍生的顺序,并没有定义出“何谓太极”?再者,《易经》虽然提出了“太极”这个名词,却从未示出太极图像。所以:何谓太极?如何根据太极绘制太极图像?就成为中国文化史中尚无可稽考的两个原始问题。根据史传,太极图像最早出现于东…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科学家在酸雨研究中发现,导致树木死亡的并非总是酸雨,而通常是土壤中生长旺盛的“致死苔藓”借助雨水产生更多的酿造成的。如果在一棵树下长满了苔藓,这些苔藓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一些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树干增粗速度时发现,植物树干有类似人类“脉搏”张一缩跳动的奇异现象,那么,植物的“脉搏”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