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5.
6.
7.
8.
鸡心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的构象与跨膜运送能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的自主性很小,它的大多数蛋白质都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以前体形式合成的,之后再通过跨膜运送到达线粒体各个部位。这些前体都有一段导肽,在跨膜后被水解形成‘成熟’型的分子.但线粒体呼吸链组分之一——细胞色素c却不同,它的前体——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apo- 相似文献
9.
10.
在我国大陆上分布的毒蛇约20余种,其中以蝮科(Crotalidae family)蝮属(Agkist-rodon genus) 中的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 A. halys)的分布范围最广和数量最多,因此与其它毒蛇相比给有关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也最大,我们于1976年在生理学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在我国江苏省和浙江省一带产蝮蛇毒中应既含突触前毒素,也含突触后毒素,接着便首先成功地从该毒中分离了突触前毒素,命名为蝮蛇毒素 相似文献
11.
前文中报导,我们曾经合成出和Sanger所提出的胰岛素B链氨基酸顺序相同的卅肽S-磺酸化衍生物,它与天然A链重组合后,能表现最高达4%的胰岛素活力。现在,我们又在合成方面作了一些改进,所得的B链S-磺酸化衍生物与天然A链进行重组合,能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力,而且此氧化粗产物经仲丁醇-醋酸抽提后,已经获得形状与天然胰岛素完全相同的结晶(图1)。重结晶产物的活力为25个国际单位/毫克(表1)。根据此结果,加上其它的一些分析数据,可以充分说明我们已经完成了胰岛素的半合成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鸡心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具有较其它种类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更强的自发折叠倾向性,部分折叠的鸡心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具有蛋白质折叠中间体的性质.它具有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7.
管圆线虫感染情况据报道2006年8月24日广东省江门市收治一起高度疑似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个案。专家从患者脑内并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但从患者捕食东风螺之处获取的样品送检后已发现线状幼虫。患者今年23岁,因为听信工友的建议,认为生吃本地一种“东风螺”可以治疗失眠。8月1日,他便在草丛和墙壁上找到几只东风螺,将螺肉取出捣烂后直接生吃了,大约两天后,他感到胃部不适,但没有留意。8月5日,他腹痛难忍,且出现低烧、四肢无力等症状,医院按照普通感染进行治疗。8月15日,他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腹痛更加厉害,且出现脑膜炎的症状。病情加重,陷入…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2021,66(27):3631-3644
软舌螺是一类寒武纪出现并于二叠纪末灭绝的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具有重要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意义.但是对于该动物本身生物属性等问题一直莫衷一是,近年中国寒武纪早期的特异型埋藏化石库中发现了大量保存软躯体的珍稀软舌螺动物化石.结合华南、华北同期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的壳体化石,系列报道将软舌螺的化石生物学、壳体矿化和分类系统学研究推到新的高度,为探讨寒武纪大爆发壳体动物的演化,尤其是冠轮动物的系统学提供新的化石证据.澄江动物群的直管螺目三槽螺属化石发现保存有粗大的扇状触手器官,其基部可以在壳体内自由伸缩,与触手基部固定的触手冠动物明显不同,表明软舌螺与触手冠动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结构和取食机制.综合最新微细结构的发现,支持软舌螺是一类与软体动物关系紧密的冠轮动物.软舌螺新材料的研究对寒武纪大爆发后生动物的演化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后生动物在矿化体制发生演化中到底是整个壳体出现早,还是多骨片的骨骼系出现早——即形态上完整的生物壳体是由多个骨片愈合而成,还是反之.如何将矿化的整壳和骨片系与壳体内部组织器官和显微结构进行有效的极向系统分析,是未来冠轮动物进化生物学和古生物系统学研究的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酵母双杂合系统研究了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elense)NifA与PⅡ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Ⅱ蛋白能和完整NifA蛋白自身或其N-端结构域特异结合,不能与NifA的中间或C-端结构域相互作用;与PⅡ蛋白高度同源的Pz蛋白(即GlnK)也不能与NifA结合。将编码PⅡ蛋白的glnB基因进行移码突变后,突变的PⅡ蛋白失去了与NifA蛋白结合的功能。这说明NifA确实可与PⅡ蛋白特异地结合,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Na_2-Al_2O_3-H_2O系相图左侧(平衡固相为Al_2O_3·3H_2O)部分已查明并无异议,其右侧(平衡固相为水合铝酸钠和NaOH·H_2O)则有争议.Jucaitis证明有两种水合铝酸钠固相(Na_2O·Al_2O_3·2.5H_2O和3Na_2O·Al_2O_3·6H_2O),Kuznetsov怀疑3Na_2O·Al_2O_3·6H_2O的存在,认为所谓3Na_2O·Al_2O_3·6H_2O其实是Na_2O·Al_2O_3·2.5H_2O和NaOH·H_2O的混合物.Gessner和Li认为3Na_2O·Al_2O_3·6H_2O是成分变动于(4.6~4.9)Na_2O·Al_2O_3·(12.9~13.8)H_2O的固相,为探讨上述分歧,我们用含Na_2O、Al_2O_3浓度不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