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Cu-Ni单相合金的深过冷定向凝固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发勤  李金山  傅恒志 《科学通报》1999,44(18):1947-1951
利用过冷度的遗传性 ,提出将合金熔体深过冷与传统定向凝固相结合的深过冷定向凝固 (SDS)技术 ,并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上 ,对SDS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实现了Cu Ni合金的深过冷定向凝固 .结果表明 :( 1 )SDS技术获得的定向生长组织与LMC (GL=2 5K/mm ,V =5 0 0μm/s)法相当 ,且一次枝晶间距约为 30 μm ,二次分枝被抑制 ,一次枝晶主干挺直、细密 ,与试样轴向偏差约为 5 .8°;( 2 )建立了描述SDS过程过冷度与凝固速率之间的数学模型 ,即T T模型 ,利用此模型可以解释SDS试样上微观组织的演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ZrTiCuNiBe大块非晶形成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定向凝固装置,进行了不同重力场方向下合金的定向凝固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初生相组成,并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凝固组织形貌。研究发现,当凝固方向与重力场取向相同时,凝固组织主要为大量共晶相+少量针状初生相,当凝固方向与重力场取向相反时,针状初生相多而粗大。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2007,52(24):2825-2825
钢铁材料具有资源丰富、生产规模大、易于加工、性能多样可靠、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和便于回收等特点,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材料.目前及可预见的未来,钢铁材料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构材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定向凝固Al2O3/Al—4.5Cu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与断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双杰 《科学通报》1998,43(9):995-102
采用定向凝固的方法研究了Al2 O3/AL_4 5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定向凝固冷却速率的提高 ,Al2 O3/Al 4 5Cu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塑性提高 ,与搅拌铸造Al2 O3/Al 4 5Cu复合材料相比 ,当定向凝固速度达到 70 0 μm/s时 ,其抗弯强度提高 6 6 % ,断裂应变提高 135% .另外 ,在相同定向凝固条件下Al2 O3/Al 4 5Cu复合材料与Al_4 5Cu合金相比较 ,其抗弯强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而断裂应变则降低 .搅拌铸造Al2 O3/Al 4 5Cu复合材料表现为沿晶断裂 ,而定向凝固Al2 O3/Al 4 5Cu复合材料表现为韧性断裂 ,随着定向凝固速率的提高 ,其断裂面上韧窝数量明显增加 .  相似文献   

6.
著者:张仁元等书号:978-7-03-022917-5出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定价:95元该书论述了材料相变的原理和材料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全面介绍了  相似文献   

7.
快速凝固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的新型材料的制备技术,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冷却速率和明显的非平衡效应,文章讨论了金属非平衡凝固过程的原理与方法,并对非平衡凝固技术在制备新材料中的应用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快速凝固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的新型材料的制备技术,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冷却速率和明显的非平衡效应,文章讨论了金属非平衡凝固过程的原理与方法.并对非平衡凝固技术在制备新材料中的应用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向凝固的方法研究了Al2O3/A-4.5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定向凝固冷却速率的提高,Al2 O3/Al-4.5Cu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塑性提高 ,与搅拌铸造Al2O3/Al-4.5Cu复合材料相比 ,当定向凝固速度达到700μm/s时 ,其抗弯强度提高66% ,断裂应变提高135%.另外,在相同定向凝固条件下Al2O3/Al-4.5Cu复合材料与Al-4.5Cu合金相比较,其抗弯强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而断裂应变则降低 .搅拌铸造Al2O3/Al-4.5Cu复合材料表现为沿晶断裂,而定向凝固Al2O3/Al4.5Cu复合材料表现为韧性断裂,随着定向凝固速率的提高,其断裂面上韧窝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结合作者课题组的工作, 简要介绍了组合方法在光功能材料研究方面的应用. 内容包括组合方法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紫外/真空紫外发光材料、稀土有机发光材料的组合筛选、磁光材料的组合研究. 在介绍研究范例的同时穿插讲解了组合方法中的基本合成技术和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周扬  丁一然  曾梦琪  付磊 《科学通报》2023,(30):4035-4054
为了实现更高效和更智能的产品和系统,需要发展更小尺度和更高精度的制造技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利用率和集成度.原子是物质的最小构筑基元,实现原子级精准制造(原子制造)能以最大的精度定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原子制造能从物质世界底层(原子)出发进行制造,在此过程中,大量的新物质、新器件和新机理正在被发现.尽管原子制造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它是实现精准合成、定制材料性能的关键路线.本文首先从原子制造与传统制造的对比出发,阐明原子制造的内涵.接着以典型体系(包括单原子、团簇、二维材料和高熵合金)为例,从结构设计角度介绍材料的原子制造方法及科学原理.然后以量子信息技术、半导体器件和能源转化为应用场景,从物质的性质定制角度阐明原子制造的优势和价值.最后从发展兼具精准性和可批量性的原子制造方法、原子尺度机理探究、原子制造新材料和新器件等角度总结原子制造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春娟  张军  韩民  陈军  许宁生  刘林  傅恒志 《科学通报》2006,51(24):2915-2919
采用电子束悬浮区熔(EBFZM)技术制备了Si-TaSi2共晶自生复合场发射材料, 并系统地对比了Czochralski(CZ)和EBFZM两种不同晶体生长技术所得到的Si-TaSi2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的定向凝固组织特征和场发射性能. 研究表明, EBFZM法由于较高的凝固速率和较高的温度梯度, 使凝固组织明显得到细化, 也就是与CZ法制备的TaSi2纤维相比, EBFZM技术制备的TaSi2纤维的直径和纤维平均间距减小, 面密度和体积分数增大. 因此改善了Si-TaSi2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的场发射性能, 表现为较好的场发射均匀性和更平直的F-N曲线.  相似文献   

13.
胡伯平 《科学通报》1996,41(Z1):78-78
<正> 1永磁材料概况1.1永磁材料的性能特征 磁性与电性一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物质的磁性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可以分为弱磁性和强磁性两大类。弱磁性仅在具有外场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并随着磁场增大而增强。强磁性主要表现在无外加磁场时仍存在自发磁化。有限大物质的自发磁化通常被分成若干小区域,不同区域的自发磁化强度方向不同以使体系的静磁能最小。这些小的区域称为磁畴。在  相似文献   

14.
著者:韦丹出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定价:45元ISBN:978-3-03-022979-3该书以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核心,分析了信息存储、传输  相似文献   

15.
张俐娜 《科学通报》2007,52(10):1106-1106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天然高分子的来源、结构、性能、功能以及材料改性.主要内容包括天然高分子科学与材料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表征方法以及化学和物理改性的途径.全书共收集1000多篇参考文献,汇集了天然高分子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著者:纪震廖惠连吴青华书号:978-7-03-023284-3出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定价:48元粒子群算法是一种新的模仿鸟类群体行为的智能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主编:J.斯沃布里克、J.C.博伊兰[美]主译:王浩、侯惠民出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ISBN:978-7-03-023131-4定价:680元(共三卷)  相似文献   

18.
仿生结构及其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克松  江雷 《科学通报》2009,54(18):2667-2681
种类繁多的生物界经过45亿年长期的进化其结构与功能已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 实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仿生设计原理为创造新型结构及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向自然学习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 仿生结构及其功能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相关工作, 就光子晶体材料、仿生空心结构材料、仿生离子通道、仿蜘蛛丝超韧纤维、仿生特殊浸润性表面、仿生高强超韧层状复合材料、仿生高黏附材料及其他仿生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 并概要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06,51(23):2737-2737
大分子自组装属超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科学的交叉学科,是当今化学和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也是孕育先进材料的摇篮.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高分子之间,或高分子.小分子间,或高分子.纳米粒子间通过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进行自组装而实现不同尺度上的规则结构.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此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本书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的重要成果,特别着重于我国科学家的富有特色的新成就,包括嵌段共聚物在本体和溶液中的自组装,此类自组装体的化学演化,高分子自组装的“非嵌段共聚物”路线,自组装结构的固定化,以及含有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剂等体系的自组装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2007,52(8):869-869
近年来,有机氟化合物(含氟功能材料)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生命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有机氟化学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书是我国学者编著的第一本系统介绍有机氟化学的著作,其框架结构和内容基于作者近20年来在有机氟化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的切身体会和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