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环境中大地电磁测深阻抗的ROBUST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上,地球的电磁响应函数均采用最小二乘方法估计,它假定信号的噪声是高斯正态分布,如果实际数据偏离这种分布,对系统参数的估计将产生较大偏差,在海洋环境中,研究表明,海水产生的电磁场噪音偏离正态分布,并且海水产生电磁噪音的频率范围正好与天然电磁场的“噪声词”相符,这进一步降低了该频段的信噪比,Robust的程序实现及其在海洋环境中大地电磁测深阻抗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翁爱华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8,28(3):330-334
超球副近方法是一种全局搜索的二次优化方法,将该优化方法应用到大地电磁测深的反演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介绍了超球逼近方法的基本原理后,应用数值结果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3.
从正演和反演理论出发, 分别对大地电磁正演和反演方法进行研究。首先论述大地电磁测深正演和反演方法发展现状, 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归类。然后简要阐述不同电磁正演和反演方法的原理, 对比分析不同正演和反演方法的优势、局限性、适用范围以及改进方法。最后通过对正演和反演发展趋势的分析表明, 三维正演研究及全局寻优的非线性反演结合多参数联合反演方法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探测矿区深部是否具铅锌矿体分布的方法。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各条剖面测深数据之间的联系和空间形态,采用Golden Software Voxler三维可视化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和三维网格化,通过绘制三维矢量散点图、不同高程的切片等值线图、三维曲面图对矿区测深数据进行评估和综合分析,识别和区分孤立的闭合假异常,以达到了解不同高程的电性变化规律和异常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的目的,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7.
相对于传统的光滑反演,聚焦反演可以突出地质体的尖锐边界。此外,指数型聚焦稳定器受聚焦因子(在聚焦类稳定器中普遍存在)影响较小,但这种新型的稳定器只在重磁反演中得以实现。基于此,尝试将这种新型的聚焦器引入到大地电磁测深(MT)反演中。模型试验表明基于指数型聚焦稳定器的反演结果可以有效地突出电阻率异常体的边界,指数型聚焦稳定器适用于MT反演且具有推广至其他地球物理方法聚焦反演的潜质。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源直接探矿仪探测地下油气资源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地层岩性解释模型,剖析了各种岩石的岩性探测曲线特征,探讨了根据地下不同深度岩性综合能量值判别地下岩层性质和位置的方法.研究区3口井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地下油气储层探测符合率总体达到78.5%,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就地层倾角对地下油气资源探测误差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地层倾角为30°时,地下油气储层探测误差接近30%~40%,由此说明,探测层段平均地层倾角为26.3°是造成探测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大地电磁测深法探测地下油气资源的解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空间源直接探矿仪探测地下油气资源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地层岩性解释模型,剖析了各种岩石的岩性探测曲线特征,探讨了根据地下不同深度岩性综合能量值判别地下岩层性质和位置的方法。研究区3口井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地下油气储层探测符合率总体达到78.5%,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就地层倾角对地下油气资源探测误差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地层倾角为30°时,地下油气储层探测误差接近30%~40%,由此说明,探测层段平均地层倾角为26.3°是造成探测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姜华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6(4):43-46
8500残采皮带巷发生突水,最大水量706m^3/h,稳定水量683m^3/h,堵水期间最大水量983m^3/h。8500皮带巷的突水对矿井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由于该地点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为此本次应用了地面瞬变电磁法对该地点进行了勘探,根据对勘探结果的分析,进行了布孔堵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明河流下渗对露井联采采空区和回填区影响的范围及程度,采用瞬变电磁法对鄂尔多斯呼和乌素沟与乌兰木伦河附近井工开采采空区及露天开采回填区进行探测试验,根据距离河流的远近不同从"线、面、体"等角度全方位分析电性响应特征情况,并结合物探区域内钻探抽水试验结果,探讨瞬变电磁法定量探测富水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可精确勘查河流流域露井协采煤矿浅埋深地质异常体(埋深不超过150 m)富水范围及强度,河流附近不含水(或弱含水)采空区高阻特征明显,而河流附近含水回填区低阻特征明显;附近河流对回填区影响较大,横向可达500 m,回填区呈现明显的富水"漏斗",横向影响范围随深度增加缩小,富水强度随深度增加也减弱,基本与露天剥离回填空间范围相吻合,而附近河流对采空区及上部岩层影响较小,横向不超过80 m,纵向主要影响采空区上部含水层,对采空区补给较少,采空区基本不含水(或弱含水);尝试建立钻孔单位涌水量与视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式,并用瞬变电磁法定量探测区域单位涌水量从而确定富水性等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地电磁测深理论,阐述了高精度电磁频谱技术的方法原理,提出了在局部区域内勘探深度和电磁波频率可被看作具有线性关系,使得地层电阻率可以通过测深曲线进行对应. 据此设计了一个多通道探测地下矿层电阻率的观测系统,采用平板电容器作为传感器,克服了体积效应的缺点,提高了勘探的精度. 利用该系统分别对煤层和油气进行勘探,通过与实际钻孔资料对比,解释符合率大于80%,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矿井突水是煤矿生产中危害性很大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准确了解突水通道的位置以及矿井赋水状况,通常运用地质、地球物理以及钻探的方法来确定突水的水文地质条件。SYT电磁波法接收反射回来的带有地下地质信息的电磁波,根据含水层特殊的物性特征,对采集的数据经过特殊的处理,从而得到反映地下含水层物性特征的曲线和柱状,就可以用来判断突水通道及富水性。通过对牛儿庄矿小窑巷道位置突水的探测研究,为下一步注浆堵水工程钻孔井位设计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物探、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下扬子巢湖地区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地层富有机质页岩厚度、有机地化、储集物性、岩石学以及含气性特征研究较为薄弱,为查明该地区五峰组-高家边下段页岩气地质条件,利用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指导井位部署,取得了较好的钻探地质效果。钻探结果表明,在页岩气空白区,表现为强反射特征的波组即为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黑色富有机质页岩。针对强反射波组部署的皖含地1井完整揭示了五峰组-高家边组地层,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实钻深度与预测深度相差156 m,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为43.9 m,生气条件和储层条件较好,见页岩气显示。因此,二维地震勘探为页岩气空白区的有效勘查方法,利用该方法部署的钻井证实巢湖地区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丘陵地区河流系统生态需水量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方丘陵地区河流系统的生态需水系统构成出发,总结、修正和补充了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南方丘陵地区河流系统生态需水量的计算过程,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即将开采的西部主采区涌水量预测问题,通过对三个采区地质和开采条件的分析,确定顶板砂岩水是采区的主要水源。选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建立了涌水量预测计算模型,并以大井法对三个采区的涌水量进行预测评价。与地质条件相似的已开采采区实测涌水量的对比分析表明,十三、十五和十七采区的涌水量分别为22.85、18.76、19.37m。/h。预测结果对三个采区的水害防治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郭启文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2(2):28-33
在郑州矿区二十一次典型突水案例中,有十四次是二1煤底板C3灰岩水和O2灰岩水所致,另有六次为老窑水所致,一次是洪水灌入造成淹井。经综合分析,可看出矿区的水害主要来自C3、O2灰岩水。按突水水源分类,在二十一次突水案例中有顶板裂隙水害、底板薄层灰岩水害、底板奥灰一寒灰水害、老窑水害和地表水害;根据突水通道分类,有破碎带水害、滑动构造水害、采动裂隙带水害、人为通道水害等。根据郑州矿区水害的类型,总结提出了四种水害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水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云台山风景区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台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从地表水丰水期和枯水期2个阶段,运用单项组分评价、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法分别进行了整体性和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云台山风景区地表水水质整体状况良好,其中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枯水期大部分断面水质优良,少数断面水质良好;丰水期监测断面水质聚类效果不明显,而枯水期南北差异相对较大;同时旅游活动和水利设施在丰水期对水质影响明显,而自然本底环境在枯水期对水质的影响则要大于旅游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为云台山风景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为加强该景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藏富集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影响长8油藏石油富集的因素,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等对富县探区长8油藏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富县探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体累计厚度较大,粒度细,沉积相变快,储层物性纵、横向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结论影响富县探区石油富集成藏的储集因素包括岩石学组分、沉积相、砂体展布、成岩作用及物性等;沉积相是最主要的因素,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富县探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应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带上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