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海燕 《科技资讯》2013,(31):213-214,216
本文以汉英花卉词语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汉语词汇学理论,对汉英花卉词语的构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两种语言不同的词形、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2.
侯静  李颖 《科技信息》2007,(16):186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必然会反映在语言上。本文从文化角度论述了存在于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从两种语言的构词、造字、称谓、词序、谚语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拟声法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语言.它既是构词手段.又是修辞手段.从构词方面而言.拟声词的语音构成有一定规律可循.从修辞方面而言,拟声词生动形象,因而在汉英翻译中根据情况准确、恰当地运用拟声词能够取得很好的修辞效果.增加译文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任何两种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互通互译的,但也存在一小部分的不可译现象.从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差异、音韵差异及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5.
汉英三原颜色词和文化认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黄蓝是汉英三原颜色词 ,它聚焦了中西方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信仰、心理、审美等诸多领域的特点 ,折射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社会的文明差异。在跨文化研究中 ,该词系涉及到文化认同性和文化非同性。因而对之进行深入研究 ,有利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翻译、教学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兰宁鸽 《科技信息》2011,(24):I0136-I0137
双关语是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异义、同词异义,使一句话关涉到两件事,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格式,因汉英两种文化差异,很难在各自的语言中找到相对应的同音、同词异义的词语,因而给英译双关语带来困难,但杨宪益先生与戴乃迭夫人在翻译文学巨著《红楼梦》时,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背景,采用直译和意译处理双关语,取得语言含蓄美的效果,成为我们进行双关语英译可借鉴采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彭腾瑶  严峻 《科技信息》2010,(20):I0186-I0186,I0188
语言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影响着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本文试从英汉思维时比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造字构词、词语表达、句式构成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英汉思维在语言上造成的差异,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摆脱母语的思维模式,在英语学习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词汇也反映出这一变化。英语和汉语中新造词、仿造词、外来词这三种构词方式由来已久,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出现一些新的趋势。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就汉英构词新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薛志娟 《科技信息》2007,(5):113-114
本文通过汉英数词不同的构词能力,使用频率及其语用意义,比较两者习语中的数词在实、虚指含义上的差异,来探究汉英翻译该如何填补相对的文化空缺,再者,由于英语数词的虚指对应比喻意义缺失,在翻译中只能舍弃原文的优美结构和主动的比喻,来求得原文在翻译中基本信息的传递。因此,汉英翻译就不能不采用一些策略来尽量保持两种语言中数词实、虚指的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10.
马皓玥 《科技信息》2012,(30):190-190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都会产生不同的饮食观念,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和俄罗斯的饮食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饮"与"食"两方面着手,对中俄两国饮食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中俄两民族在性格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概念.半殖民地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遭受损害的程度,其中,国家主权遭受损害最为严重的时期可以称为深渊或深渊的谷底.如果把中国近代史放在1840年到1949年这样一个完整的时段来考察,中国半殖民地深渊的谷底不是如有的学者所说的在20世纪前20年,应当是在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近代主权遭受损害最为严重的时期.至于半封建,则不存在深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蘩漪身上,既有资产阶级新女性的反抗个性,又兼具"旧式女人"忍让屈从的封建意识。痛恨旧的婚姻,又无法摆脱它;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又迷失了自我,这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  相似文献   

13.
改编并不是简单的从文学到电影的形式转换,而是一次"对话".既是与已经成为"历史"的原作的"对话",也是与正在发展的"现实"的"对话";既是与原作者的"对话",也是与未来影片的潜在接受者的"对话".由于时代、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由于两种艺术形式、两种传播媒介的差异,也由于创作者(包括原作者和改编者)艺术个性、审美趣味、生活经历等等各方面的差异,原作者和改编者之间势必存在两套不同的语言表达系统.改编的过程也是在两者的矛盾冲撞中竭力寻求平衡的过程,是在裂隙间寻找符合现时社会文化所需要的语言表意符码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对话".同时,由于文字语言思维与视听语言思维本身存在的差异,"对话"事实上也是两种艺术形式、两种传播媒介之间的碰撞.夏衍"建国17年"的改编实践在精神主旨和艺术形式两个层面上,成功地完成了与原作和原作者的"对话",既相对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精神主旨,又在剧作的角度创造性地完成了形式的转换--从小说到电影.更重要的是,夏衍的改编实践还完成了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从电影创作方面为新的意识形态的确立提供了引人注目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灵魂问题在古希腊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灵魂"一词含义广泛.且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化过程.弄清"灵魂"一词的含义和演变过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了解"精神"范畴的形成及其和物质的对立,反对宗教迷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雅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雅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更为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新科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侯外庐是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所采用的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思想史研究对象是哲学思想、逻辑思想、社会意识的独特理解,为思想史研究作出了科学定位。在汉代思想史研究中,侯外庐研究了封建社会的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汉代思想作出了具体的研究,得出了许多颇具特色的结论,为科学地认识汉代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关雎》是中国爱情文学萌发和形成时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闪烁着强烈光芒的一首男女恋歌,古老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善良的人性和民间肥沃的艺术土壤孕育了《关雎》的美学风格。在艺术上,它以虚写实,用比兴手法和侧面描写的方法集中塑造了美丽的"淑女"形象,具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美;在内容上,它是单纯表现"君子"痴心追求"淑女"的爱情颂歌,体现了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18.
窦娥是一个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学形象,但对其性格分析批评中存在着简单化倾向,遮蔽了其性格的多重性和复杂性。窦娥性格中善良、正直和坚强的一面是最本质的,但其认同、接受以至于被封建意识形态及伦理道德观麻醉与规训的一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多层面地分析解读,才能使窦娥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立体审美对象,才符合关汉卿创作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的管理思想是在儒、法两家管理思想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在理论上儒、法两家的思想尖锐对立,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却互相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兼融法家学说的独特的封建社会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狂人日记》、《七巧板》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关于文学作品“狂人”形象的新见解:金乃文的荒唐表明用心理动力定型形成的下意识的表现,而“狂人”之“狂”则体现了他早先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但在长期的与封建势力的对垒中精神崩溃了,他对封建礼教及其复杂的封建利害关系的类似自动化的反射系统,同样是心理动力定型学说的反映。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动力定型学说,在心理学与文学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解读小说及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