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有一天你正在餐馆里津津有味地品尝牛排的时候,有人突然告诉你这块肉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种”出来的,你会有何感想?你会觉得它的味道马上发生变化甚至难以下烟吗?小用紧张,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利用高科技“培养”出的肉会同天然肉一样美味,富有营养。  相似文献   

2.
永恒的基因     
如果有人问你:现在世界上关系全人类的一件大事是什么?要是你关注科学,我猜你的答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计划已经进行10年了,目前测序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以后的工作更为艰巨,包括全部基因的定位和基因功能的研究。有人把“人类基因组计划”同“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相媲美。“人类基因组计划”虽然意义非常重大,但实质却很简单,说白了就是要搞清楚人类的全部基因。  相似文献   

3.
当人类从火星探测器上成功取回图像数据,并为此欢欣鼓舞时,是否有人会想到,也许与此同时,外星智慧生命早已发射了探测器来侦察我们地球呢?谁在编制太空“生命目录”人们也许会问:星际间谍活动有可能吗?毕竟,银河系中有数以千亿计的星系,它们分布在一个直径长达10万光年的碟形区  相似文献   

4.
一所知名大学创新思维研究中心的王教授,在一次演讲中,几句开场白后,拿出一个苹果,一根塑料管,问大家:“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塑料管穿过苹果?”会场顿时活跃起来,有人说用钢条将苹果打通后在将塑料管穿过去,有人则讲先将苹果煮熟了再用塑料管穿过去……王教授将大家提出的各种方式逐一排除后,又问大家:“还有什么办法能将塑料管穿过苹果?”听众面面相觑,大惑不解,都以为根本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将塑料管穿过苹果。这时,王教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众目睽睽之下,直接用塑料管去穿苹果。而且没有花多大气力,就顺利地将塑料管穿过了苹果。大家正瞠目结舌时,王教授再一次发问:“在没有尝试一下的时候,你凭什么就认定塑料管不能穿过苹果呢?”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满意“你的女老师满意你吗?”父亲问。“啊,是的,爸爸,十分满意。”“你怎么知道?是她亲口对你说的?”“当然,爸爸。前天她对我说:‘要是所有的学生都像你这样,我马上就离开学校!’这说明,我已经全学会了。”  相似文献   

6.
假如现在问你,艾菲尔铁塔有多高?你也许会回答:300米。我若追问一句:“在什么季节——冷天还是热天?”你又会给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呢? 如果你一时有些茫然,我这里提示:这么高的铁塔,  相似文献   

7.
“人际交往技巧团体训练小组”第一次活动,在“1分钟介绍自己”时,我听到一个响亮而单调的声音:本人叫俊,来自高一(5)班,家住本市中心区,家中有爸爸和妈妈。我平时酷爱电脑,号称“网络大虾”,平时极少与人交往,几乎没有朋友,自称“独行侠”。我寻声望去,这个叫俊的男孩,身材不高,皮肤白皙,有着一双可爱的大眼睛。他说话时像个机器人,双眼低垂,脸部毫无表情,一字一句仿佛从录音机中播放出来。“为什么他始终低垂着双眼?他怕跟大家进行眼神的交流吗?”在作完个人介绍之后,我要求每位同学说说:“你认识了几个成员”,有人说:5人、7人,最多的记住…  相似文献   

8.
幽默三则     
调虎离山“十一”前,我和老李到南京办完事后便踏上返京的火车。那天车厢里站满了人。幸亏我们提前买好了票,按票号找到了座位。火车开动后,老李到洗手间去了。他刚一离座,一位大汉抢着坐了上去。我忙说:“老兄,这位子有人。”那大汉说:“他来了咱给他让座不就得了!。”一会儿老李回来了,我便对大汉说:“请你让一下吧。”可那大汉闭上眼睛,不理不睬。我和老李叫了他十几声,他睁开眼睛,振振有词地说:“这座我坐定了,谁叫你走开的?”老李无可奈何地摊了摊手,说道:“完了,我得站到广州啦!”“什么?什么?”大汉腾地一下站了起来,问:“这车是到广…  相似文献   

9.
晓夫 《科学之友》2003,(6):26-26
如果有一天,当你正在餐馆里津津有味地品尝牛排的时候,有人突然告诉你这块肉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种”出来的,你会有何感想? 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利用高科技“培养”出的肉会同天然肉一样美味、富有营养。目前,一些细胞工程学家正在进行有关人造肉的研究。该项研究的最初目的是为那些进行长期星际旅行——如火星探索的宇航员们提供食用肉的来源,但专家指出,一旦研究获得成功,它也会让普通消费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林业科学家的队伍 中,有着一位33岁的“世 界级名人”,他的名字叫范少辉。 范少辉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杉木博士,他曾荣获中国林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科技奖,而且还分别被美国名人传记研究中心和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研究中心收入《国际杰出人物录》和《世界名人录》。 面对这位名人,我问:“你真的很喜欢林业吗?”范少辉只是笑了笑。我又问:“与树林打交道,需要很有耐心吧?小树成林,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吧?”他还是笑了笑,然后简单地回答:“不会的。”“你在哪国读得博士?”“中国。”“你会出国搞科研吗?”此时,范少辉才真正说出他的心里话:“到外国去读博士,就是在人家的地盘上,研究人家的树种,解决人家的问题。要解决中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7,(12):31-32
如果说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星,那么地球人的兄弟在哪里? 有人问:"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星吗?"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德雷克如是回答:不是,仅在银河系内就可能有1万个文明世界.那么,宇宙中哪里才有地球人的遥远兄弟呢?  相似文献   

12.
学会低头     
记得曾有人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的高度怎么会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苏格拉底可谓是深得人生的真谛:懂得低头。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导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的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  相似文献   

13.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一个秘密:不少夫妻在外貌、表情、体形甚至爱好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称之为“夫妻相”,并认为有“夫妻相”即意味着有缘分,这样的人大多家庭牢固,婚姻美满,容易白头到老。真的是这样吗?你和你的妻子(丈夫)又是哪类夫妻相呢?  相似文献   

14.
仰望夜空,繁星闪烁。你相信吗,在其中某些星球上也有汪洋大海,而且大海之大,足以淹没整个星球。你肯定会问:外星海洋中也有大鲸鱼吗?科学家说,想知道答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道明,1958年中专毕业后便来到株州车辆厂。一次,工厂进口的一台大型设备在装运时被分解成五大块。有人问负责安装的师傅这是什么原因。老师傅说:“没有那么大的车辆来装运”。那人又问:“为什么我们国家不搞大车辆呢?”那位老师傅没好气地说:“咱们那些搞车辆设计的睡着还没醒呢!”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发牢骚“我烦死了”,“气死我了”,“这个人真讨厌”等等。也可以看到一些人虽一言不发,但神情忧郁,精神恍惚。不用问,他们准是碰上令人气愤或烦恼的事情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挫折,那么这时候怎么办呢?你也许早就知道一些方法:找朋友倾诉、打热线电话、听音乐、踢足球,实在不行就找心理医生等等。诚然,上述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大大减轻你的痛苦,不过这里要介绍的是一种认知层面的自  相似文献   

17.
桂铭  相岚 《科学之友》2005,(1):36-38
当你一个人游荡在无边无际的深山空谷,无助地高喊“有人吗?”的时候,听着自己的声音在旷野里回响,你是不是渴望有人能回应一声?  相似文献   

18.
正万荣笑话产生的时间,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至今未有确切的定论。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战国说。有人把它追溯到战国时期,理由是著名的舌辩家张仪是万荣人,他在不得志的时候,寄居到楚相国昭阳门下为食客。一日,昭阳大宴宾客,其家珍藏的国宝和氏璧不翼而飞,众人疑为张仪所盗,张仪不承认,他们就用皮鞭抽打,打得张仪皮开肉绽,其妻抱怨张仪不该外出读书学艺,张仪不悔心,张口问:"你看我的舌头还在  相似文献   

19.
“你们为什么要去南极呢?”好些年来,每逢和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谈起南极的话题,常常有人如此这般盘问。 其实,这个问题就如同问美国人:“你们为什么要登月呢?” 南极与中国相距万里之遥,远隔重洋,那里又是一片冰天雪地,寸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单性生殖”已在哺乳动物——一只小鼠上获得成功。于是,有人就预测:妇女可以不用性交,就可以自己生儿育女。众所周知,决定性别的是x和y两条性染色体。妇女“单性生殖”则只能使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外界条件下加倍,而女性生殖细胞中只含x染色体,加倍后性染色体为xx,仍是女性。由此类推,如果任由妇女“单性生殖”,未来的世界岂不成了“女儿国”吗?那《西游记》里的“女儿国”不也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吗?每当看到“女儿国”,我们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的女子不能生下一个男婴呢?难道吴承恩早已洞察到“单性生殖”的玄机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