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柯 《世界科学》2014,(12):1-1
<正>《自然》杂志2004年10月28日发表了题为"印尼弗洛勒斯岛更新世晚期矮小古人类新人种(A new small-bodied hominin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 of Flores,Indonesia)"的论文,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十年。这个矮小古人类被科学家命名为"弗洛勒斯人",同时被昵称为"霍比  相似文献   

2.
翔兽诞生记     
2006年12月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以《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一滑翔的哺乳动物》为封面文章,封面图片采用了由中科院古脊椎所古生物网总编邢立达和中国恐龙网画师赵闯合作的"远古翔兽"复原图.这是中国画师制作的古生物复原图首次登上《自然》杂志封面.本刊特别约请画作者撰写文章,介绍他们完成这幅画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荟萃了人类体能极限、运动技巧的全球盛会,在伦敦奥运会揭幕之际,英国《自然》杂志介绍了在幕后默默为奥运做贡献的一些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4.
<正>十年前,《自然》杂志刊登了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洞穴中发现的被称为"霍比特人"的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的史前人类文章;十年后的今天,"霍比特人"事件仍然在引发对许多重大问题的争论。《自然》杂志近期登载的一组相关报告,围绕争议物种的发现和论证进行了讨论,包括它是否属于我们的属类——人类。  相似文献   

5.
<正>小骸骨仍然提出大问题在发现霍比特人头骨公布十年之后的今天,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现代人类起源研究的古人类学家克里斯·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在《自然》杂志撰文解释了为何霍比特人对人类进化史研究还如此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06,(8):22-24
10年前的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头“无性繁殖”的绵羊——“多利”在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培育成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动物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哺乳动物。几个月后,英国《自然》杂志刊文,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科学成就。旋即,“多利”羊、“克隆”等名词风靡世界,一批批克隆动物此后相继问世。“多利”羊对经典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冲击是根本而深远的,以至于10年后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学家依然在思考“多利”羊留下的遗产,由“多利”羊引出的一系列课题依然在考验当代生命科学家的智慧。为了纪念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问世10周年,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未来克隆技术领域若干有待攻克的突破口,《文汇报》记者江世亮回访了9年多前参加该报召开的探讨“多利”羊问世科学意义的两位知名学者——中科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先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遗传学家曾溢滔先生。  相似文献   

7.
文澜 《科学之友》2005,(6):20-20
地球在遥远的过去发生过多次物种大灭绝,这种灭绝一次次地将地球生物推向绝境。科学家发现,物种灭绝并不是源于什么突发事件,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而目前地球正处在物种大灭绝周期。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阐述了地球物种大灭绝的周期性。科学家发现当今地球正处在物种大灭绝周期——地球生物随时可能再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  相似文献   

8.
赵方宇 《世界科学》2010,(9):35-38,30
弗农·阿斯珀(Vernon Asper)和他的团队作为首批到达墨西哥湾漏油区域的研究团队之一,他们致力于对英国石油公司(BP)深海地平线油井泄漏事件展开了调查和研究,为最终控制漏油付出了极大努力。然而,他们在取样分析基础上所作出的深海正在形成的石油带的发现,屡次遭到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忽视甚至责难,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以下是《自然》杂志撰稿人马克·施罗佩(Mark Schrope)就此采写的报道,以鄕读者。  相似文献   

9.
事情发生在1929年,随着寒冬的来临,周口店龙骨山野外发掘也将告结束,地质所人员返城了,担任考古发掘总负责人杨钟健教授的助手、年仅25岁的裴文中被留下,负责现场扫尾工作。12月2日下午4时,裴文中和工人们用箩筐盛土从洞中吊起抬出洞外,处理完这一堆砂土便准备收工。此时,一位工人在铲土时意外地在缝隙的底部凿穿了一个洞,这个神秘的洞穴引起了斐文中的注意,于是他坠绳进入洞内,  相似文献   

10.
<正>值此英国皇家学会举行其350年庆典之际,《自然》杂志撰文主张:科学院应该更多的吸收女性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并积极参与到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去。《自然》杂志最近采访了几位法国青少年,当问及他们对科学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2日是查尔斯·R·达尔文(Charles R.Darwin)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毫无疑问,达尔文是现代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达尔文本人也许没有想到,他在自然和科学、宗教和哲学、艺术和文化.乃至政治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至今仍无人匹敌。为此《自然》杂志将对达尔文展开持续的报道.内容涉及与达尔文生活、科学遗产等有关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澳大利亚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一具3.8亿年前的海洋鱼类化石。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发现它生前是条母鱼,因为这具化石完整再现了“鱼妈妈”正在分娩的情景,它的脐带上还连着刚生下的“鱼宝宝”。相关专家表示,这条母鱼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鱼妈妈”。  相似文献   

13.
新疆乌鲁木齐自然博物馆里有十几具古尸展出。最吸引人的是那具在罗布泊西部楼兰遗址中发现的女尸。这位青年女子仰面平卧,全身裹着十分精致的平纹毛布。她头戴尖型毡帽,脚穿翻毛皮制鞋,大眼睛、高鼻梁、栗色的长发散披肩上,面孔十分俊秀。关于这具古尸的年龄有过一场有趣的争论。一开始物理学家确定这具女尸的年龄为6000岁。这立即引起历史学家的怀疑。他们认为古楼兰国的历史记载没有那么长,6000年前也不可能有毛织物、皮制鞋和其他那些随葬品,历史学家认为楼兰女尸的年龄不会超过3000年。  相似文献   

14.
木子 《科学之友》2006,(9):18-19
通过天文望远境寻找数十光年外的“第2地球”,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然而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设想:只要在距天文望远镜24000km的太空中安置一个直径50m宽的花辩状塑料罩,就能阻挡天外恒星的光芒,允许科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到类地行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科学》2007,59(5):F0002-F0002
王淦昌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核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王淦昌先生也是《科学》杂志的名誉编委,为纪念王淦昌先生百年诞辰,本刊特选登部分照片,以此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11,(8):2-F0002
随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北京时间7月21日傍晚降落地面,美国长达30年的航天飞机时代正式落幕。7月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刊出社评,对这一重要事件发出评论。文章认为,尽管对航天飞机不时有反对声,但很多人不希望航天飞机如此快地退出历史舞台,航天飞机的消失很可能预示着整个空间科学将进入一个很长的黑暗时代。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如今是否已经到了该全面整顿的时候了?几位气候科学家在最近的《自然》杂志上对这个如今已面临四面楚歌的组织发表了看法,他们的建议包括对IPCC的有关程序进行调整,IPCC于2014年完成下一次一系列报告之后完全取消等。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与人》2009,(6):F0002-F0002
自1979年10月以来,《自然与科技》杂志已经走过了三十载风风雨雨,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相互期待。也在激动和快乐中持续了三十年。从幼年的《博物》到青年的《自然与人》,再到而立之年的《自然与科技》,一路上有过耕作的艰辛,也有过丰收的喜悦。幸运的是,杂志始终都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朋友的忠诚陪伴和热心扶持!  相似文献   

19.
第一时间追踪2008TC3并观测到它在大气层爆炸的科学家们现在已经捡回了一些遗留在地面的小行星碎片。在3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的一则题为《陨石的发现与研究》的文章中,披露了有关陨石组成的一组有效数据:至少起源于F型小行星。  相似文献   

20.
晓阳 《科学之友》2006,(9):22-23
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甚至被称为“永不贬值的金属”。然而,澳大利亚科学家伯纳德·伍德撰文指出,地核中储存有非常丰富的黄金,是地壳中黄金储量的99倍。如果地核中的黄金有一天被开采出来,黄金可能会大幅度贬值。伯纳德·伍德教授是悉尼麦考里大学的一名地质学家,他在近期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的这个惊人结论。伍德和他的同事制作了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期地球发展的早期历史图表,对地球处于熔化状态下的金属核的形成予以高度重视。要了解地球物质的构成,我们首先得了解行星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其他与太阳目前状态相似的恒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