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单药及联合应用对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15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连续治疗并随访12个月.治疗后测定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Child-Pugh评分,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肝脏硬度值(LSM).结果 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及联合组分别有45例、46例、45例患者纳入统计,治疗后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降低(P<0.05),白蛋白(ALB)升高(P<0.05).结论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可达到快速、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较单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应用替比夫定对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24个月疗效。方法66例对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1,口服),单药治疗,B 组在原阿德福韦酯治疗(10 mg,1次·d-1,口服)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肝功能、HBV标志物、HBV DNA变化情况及耐药情况。观察24个月。结果治疗24个月,A组HBV DNA转阴率为78.8%,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2%,而B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为97.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共有4例(12.1%)患者出现耐药,B组为0。无患者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抗病毒治疗。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替比夫定进一步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高,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时病毒变异的情况。方法对150病例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通过比较对照组(慢性乙肝)与单纯治疗组(慢乙肝合并脂肪肝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以及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与联合脂肪肝治疗),观察拉米夫定抗病毒后的HBVDNA阴转率、YMDD变异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以分析脂肪肝影响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程度。结果治疗2年:对照组HBVDNA阴转率68%,YMDD变异率30%;单纯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0%,YMDD变异率58%;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70%,YMDD变异率28%。结论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时联合脂肪肝治疗,能明显提高HBVDNA阴转率、降低YMDD变异率(P0.05)。  相似文献   

4.
肝炎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在我国,每年有近30万人口死于肝炎相关疾病。肝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有的各种类型的肝炎药物疗效均十分有限,企求一种方法或药物解决其全部矛盾的可能性极小。在治疗上,中西医治疗各有特色。其中,西医的治疗重点是“抗病毒”,主要药物有干扰素以及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核苷类似物。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国,HBV感染易慢性化,部分病人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欲阻断其发展,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存在适应证必须进行.尽管免疫机制在乙肝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现行的免疫调节治疗均未取得满意疗效.抗病毒治疗迄今仍被认为是治疗乙型肝炎的最基本病因治疗.本文查阅近年来试用于临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探讨HBV感染模式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标志物作定性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DNA定性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在66.7%以上,临床意义的乙肝恢复模式对肝细胞依然有很大的损害.[结论]长期HBV感染是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诱因之一,对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员应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逍遥丸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逍遥丸配伍拉米夫定,对照组只给予拉米夫定,3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6.86%和28.26%;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和82.61%.ALT和AST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LT,AST和HBsAg阴转显著降低(P<0.01).结论 逍遥丸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单用拉米夫定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分析21年间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免疫耐受对照组、中医药剂型组和慢性乙型肝炎(CHB)中西医结合治疗资料,探讨了序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必要性和优势。引取1989~2010年21年间3个时段的总结论文资料,统计了HBV转化总有效率及出现激发免疫耐受的频率,并以肝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为回顾分析数值,画出了曲线图作比较。同时进行了符合随机对照原则的病毒转化指标观察。中医药剂型组HBV总转化率59.1%,出现激发免疫耐受率为19.6%。曲线图显示,免疫耐受对照组1年间ALT较平稳,但病毒复制阳性指标所潜在"复燃"的肝损害随时存在;中医药(剂型)观察组疗程中产生了激发免疫耐受"启动"效应的病人,对其加用抗病毒西药(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的序贯治疗,两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显示出良好的保肝降酶与病毒载量降低的双重效果,即协同增效效能,且未发现YMDD变异。对慢性AsC采用太乙保肝胶囊治疗观察过程中,视免疫耐受被激发后的免疫清除期肝损害程度,适时按免疫辩证的论点,加用抗病毒核苷类似物,不仅可以达到保肝降酶和抗病毒的双重效应而促进自然史演变进程,并且有可能减少YMDD变异,还有望解决单用抗病毒核苷类似物需长期用药而不能中途停药之虞。  相似文献   

9.
利加隆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加隆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将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4 6例 ,治疗组给予利加隆口服和甘利欣注射 ,对照组给予奥泰乐口服和强力宁注射 ,肝功能正常后分别改甘利欣、强力宁注射为甘利欣胶囊、甘草甜素片口服 ,继续联合用药 3个月后停药 .治疗前后进行病毒学指标、肝功复常时间以及停药后反跳情况的比较 ,疗程中比较第 2、4周两组间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均值 .结果 两组均有疗效 ,但治疗组在某些症状、ALT、AST、球蛋白 (G )及其复常时间以及停药后反跳情况、乙肝DNA阴转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利加隆联合甘利欣是临床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阿德福韦抗乙肝病毒感染治疗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与安慰剂治疗180余位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国际联合研究的临床数据,以及Nowak等人提出的不带效应细胞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型,提出了一个由两个系统组成的数学模型, 模型对CHB患者的阿德福韦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特别是可以解释为什么患者血浆中病毒数目在停止免疫治疗后会迅速反弹. 该模型对长期的疗效做出预测:血清HBV DNA接近中位数的患者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到5.6 a,以清除CHB患者体内的HBV. 本研究提示:将血清DNA小于500 copies·mL-1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准过于粗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84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每组42例,每组口服用药6个月即停药,停药后继续观察6个月。以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SB)、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比较,能有效地提高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相对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有更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患者84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每组42例,每组口服用药6个月即停药,停药后继续观察6个月.以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索(SB)、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 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比较,能有效地提高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相对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有更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健 《天津科技》2012,(2):17-18
针对我国乙肝治疗现状,研发了抗乙肝病毒新药阿德福韦酯,实现重大突破性创新与产业化,并率先在国内上市。指出了项目的创新性,提出本项目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而且有力推动了抗乙肝新药产业技术和行业技术进步,为国内医药行业突破专利保护、进行新药仿制再创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选取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行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转归情况、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观察组肝衰竭发生率、抗结核方案更改占比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HBV DNA检测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有效抑制血清病毒复制,显著降低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发生风险,并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病毒本身和机体免疫应答是影响HBV感染病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免疫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无法重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因而无法彻底治愈HBV感染。联合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实现HBV感染治愈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和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下降幅度、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活跃的病毒复制与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发展为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显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硬化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抗病毒治疗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失代偿性肝硬化或HCC的风险,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建议使用有限疗程的干扰素作为一线用药,对于有干扰素禁忌症或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及早使用核...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难以根治和危害面广,而与癌症、艾滋病并称“世纪三大顽症”。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达13亿,其中约有3000万以上的慢性肝炎患者。这些患者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就有可能发生肝纤维化,进而肝硬化。在欧美国家除病毒性肝炎外,尚有大量因长期饮酒而致酒精性肝炎,进而肝纤维化、肝硬化者。这个由“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组成的“三步曲”是各种慢性肝病导致严重后果的共同途径。由于肝硬化是肝脏实质性病变,普遍认为较难逆转,因而在治疗上除对…  相似文献   

19.
马彦龙 《甘肃科技》2007,23(8):220-220
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合并电解质紊乱。通过一例乙肝后肝硬化并大量腹水、低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指出纠正电解质紊乱,为利尿剂发挥其功效提供一良好的基础条件,以便更好地治疗肝硬化腹水。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YMDD变异株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发生 YMDD变异的情况;研究HBV YMDD变异的发生率同拉米夫定用药时间及用药前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观察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水平的变化.方法 8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被分为2组,1组为拉米夫定治疗组50例,另1组为对照组30例.采用实时PCR技术,并结合荧光探针技术,分别检测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期间的HBV YMDD变异发生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组在用药前及用药期间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组在用药52周时的HBV YMDD变异发生率为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52周的变异率3.3%(P<0.05); 治疗组在用药52周的HBV YMDD变异率为24.0%,明显高于用药26周时的变异率4.0%(P<0.05);治疗前HBV DNA水平较高组用药52周时的变异率为35.7%,明显高于HBV DNA水平较低组的变异率9.1%(P<0.05);治疗组中未变异组在用药5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为65.8%,明显高于变异组的HBV DNA阴转率16.7%(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导致HBV YMDD变异的产生,并且该变异的发生率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前血清HBV DNA水平较高者在应用拉米夫定后易发生YMDD变异;HBV YMDD变异发生后,可出现HBV DNA复升,但一般不会超过治疗前的基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