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最起码的保障。在制定社会救助政策过程中要考虑到如何最大化地增进社会福利,以期取得较好的政策效果。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在进行社会救助政策方案规划时要注意社会福利最大化、减少效率损失、实行增进型的社会福利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医疗救助作为农村医疗保障的一部分,对确保广大贫困农民获得平等救治机会、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随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社会救助制度的日臻完善,构筑以社区为立足点,以政府、医方和社会工作者为主的多元农村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将发挥许多行政行为无法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柳 《科技与经济》2010,23(5):83-86
当今高科技产业竞争存在一个重要特征,即市场竞争通常是由高科技企业内部知识型员工离职创业导致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创业行为既释放了企业家精神、促进了市场竞争,也降低了在位企业的创新动机,因此在福利上体现出两面性。相应的政策目标是应当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原则,分析知识型员工创业行为对社会福利增进和损害的2个方面,寻找到政策工具的最优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社会保障政策经历了由重城轻乡到城乡并重的演进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表明党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体系,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政策以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农村军烈属和伤残病退伍军人的优抚政策。  相似文献   

5.
当务之急:社会救助SocialHelpIsATopPriority(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北京100053)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刻,社会救助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在当今世界上,凡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老的“欧美模...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社会救助政策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中国社会救助政策主要从社会救助主体、社会救助对象、社会救助内容、区域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政策变迁及其优化、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六个方面展开分析。总体看来,学术界对中国社会政策救助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专项救助制度,社会政策分析视角研究不够,从而导致无法深刻认识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来龙去脉,不能很好地为将来社会救助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未来需要加强对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三个方面研究,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基于体制论和助残论,其最早的法律体现的是殖民地济贫法(包括20世纪的《社会保障法》和“贫困家庭救助法案”项目);社会工作则体现了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当代建设性价值观,即通过专业工作的服务来提升弱势群体应对困难、改善生活的精神能质。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内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视角,在一个统一的模型中探讨了最优循环性管制标准和减量化管制标准的确定问题,以及影响最优管制标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其净价格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而回收再利用成本、要素的边际贡献、物质投入的价格、废弃物的处置费用是影响最优管制标准的重要因素.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制定EPR管制标准时,不能片面追求环境绩效还应兼顾经济绩效,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增进社会福利的关键是规范政府职能,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职能,由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规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财政职能、行政职能角度增进民众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在人类历史上饱受歧视和虐待,对残疾人的救助不同时代和国家给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残疾人救助伦理观念的转变是人权进步的要求,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残疾人权利乃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对残疾人的切实关心,任何社会都是有缺憾、非人道的;残疾人救助应当像正常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一样,同样都是福利社会和人权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