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目前定量观测、分析和控制突发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困难,在定性分析用户关系网络的基础上,研究并选取一系列可定量度量舆情传播行为的指标,给出各指标的选取依据和计算方式。通过试验评估了各指标的有效性,发现在网络中用户数变化各定量指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反应网络舆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粗糙集和集成学习的BBS网络舆情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BS是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产生和传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如何提前发现突发网络舆情是目前网络舆情研究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利用粗糙集结合集成学习的方法建立网络舆情分类模型,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突发网络舆情,为用户和论坛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和方便地提取重要的主题信息,以便更好地对论坛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防范舆情风险,分析网络舆情的细粒度演化,提出一种去冗余的衍生事件内容关联演化分析框架。通过文本挖掘技术从海量文本流中提取主要的衍生事件,将舆情内容压缩到人工可判读的数量级;利用词移距计算相邻两个时间片上的衍生事件相似度,构建反映演化关系的衍生事件链图。以“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为例进行事件链演化分析,得到微博网络舆情事件发展不同阶段涉事主体在各个衍生事件中的话题转移关系,最后鲁棒性分析的结果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具有降低微博短文本冗余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事件演化关联识别分析的准确性。该研究方法为舆情事件的事后复盘、同类舆情事件的预判和介入、衍生事件的科学研判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BBS是网络舆情产生和传播的主要场所之一,由于研究手段的匮乏,预测和引导BBS舆情的研究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考虑到网络舆情具有突现性,以突现计算的观点将发帖人抽象成Agent.通过设定Agent参数和交互规则,利用小世界网络建立了BBS舆情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日增回帖数和个人发言数比例这2个重要统计指标上与真实情况同时吻合,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信息挖掘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舆情分析是有效掌控网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Web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适用于网络舆情分析。利用Web信息挖掘,可以发现网络舆情、分析网络舆情的起源、发现网络舆情受众及其特点、研究舆情在网络上的传播扩散模式以及评估舆情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6.
要想实现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管理,预防舆情危机的突发状况,一个关键的解决方案就是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然而,目前针对舆情演变预测的研究工作却十分有限,尤其是社交网络环境中的舆情演变预测.本文将评论文本的情感值作为演变预测的对象,利用情感词和舆情事件中评论文本的语义相似度,为事件发展的每个时间段都构造一个对应的图结构,再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RU)与图注意力网络(GAT)对情感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以Twitter中弗洛伊德事件的评论文本作为数据集,开展与基于图卷积网络的预测模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模型的R2决定系数为0.569,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基于图卷积网络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实现舆情事件中评论文本的情感演变预测.  相似文献   

7.
如果政府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网络舆情就能充当群体性事件酝酿期发现苗头的“警报器”、扩大期消除矛盾的“润滑剂”与消弭期改进政府工作的“意见箱”;反之,其充当群体性事件酝酿期引发事件的“导火索”、扩大期助长事态蔓延的“助燃剂”与消弭期激发原有矛盾的“发酵池”.我国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健全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和加强网络舆情正确引导,发挥网络舆情在群体事件中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政府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角度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发展现状.方法:文献研究.结论:在政府实践中,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但其管理方式仍属于起步阶段:在学术研究领域,网络舆情正逐步成为各领域的学术热点,然而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还很有限.因此,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熟的舆情动态调节机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魏巍 《科技信息》2013,(12):257-257
针对新媒体和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出现,本文深入研究了舆情信息智能分析技术,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案,以提高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准确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主体特殊性、内容多元性和传播快速性等特点,当负面舆情出现时,传统救火式思维模式已不能有效地解决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蔓延和扩散。高校应综合利用大数据的分布式信息抓取与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等技术,通过舆情热词云分析、舆情演化分析和业务部门关注度分析等方式,快速完成网络舆情数据的多源采集、清理融合、分析挖掘等一系列任务,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厦理工e起来的舆情案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可实现对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实时追踪、预测和研判,防范和及时解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蔓延和扩散,促进高校文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网络民意表达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网络舆情会经历舆论潜伏、网络围观、争辩聚合和影响消退4个阶段,变化过程中集聚效应明显.从量变到质变,网络舆情可以通过“关键词”的计算来确定网络舆情各阶段临界值.同时,根据网络舆情变化规律,可绘制出不规则锯齿型、金字塔型、冰川型3大类曲线图.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变化规律,对于降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概率,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博、抖音、贴吧等新兴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大量用户开始喜欢使用这些平台进行发布和获取信息,因此累积了大量舆情数据。为了能够及时监测网络舆论动向,更好的维护互联网的安全运营和网络安全,针对实时微博数据,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SnowNLP的微博网络舆情分析系统。该系统由舆情数据采集、舆情数据分析和舆情数据可视化组成,能够实现微博数据文本挖掘、网络舆情数据情感分析、舆情数据与关键词匹配结果统计等功能,并能够对微博内容情感分析结果、用户等级、内容分词结果等进行可视化展示。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功能运行正常,同时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系统在网络舆情监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开发智能化的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系统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基于高校BBS帖子信息的舆情监测系统主题监测功能的研发情况,提出了一个实现该功能的流程图,并详述了实现这一功能所运用的技术以及今后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在网络中发布各种信息和意见,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网络舆情,这些网络舆情存在着与高校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果能够正确应对高校网络舆情,加以引导和管理,则能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突发事件呈现出日益增多、矛盾突出、危害性大、复杂多变等发展趋势,不仅造成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极大地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由突发事件所产生的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社会进步,启发民智,增进民主参与,也能产生错误导向,混淆视听,扰乱社会秩序。如何客观地评价网络舆情的影响,如何从观念、制度、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不当行为,既能扩大公众通过网络有序参与公共事件,又能规避其消极作用,建立政民有效沟通的舆论平台,构建网络和谐舆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网络舆情内容分析的流程以及内容分析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详细介绍了基于知识技术的网络舆情内容分析系统框架的构建路径,即将知识技术引入网络舆情内容的分析过程,将信息预处理、信息聚类和分类、倾向性分析等关键技术手段与知识组织、知识表示、知识获取和知识挖掘等相关成果充分融合,将本体论和语义计算等技术与舆情分析相结合,建立基于知识技术的网络舆情内容分析框架,以提高网络舆情内容分析的准确度.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知识技术的网络舆情内容分析系统达到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院校网络发展迅速,校园网络BBS(电子公告板)论坛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使得高职院校校园舆情出现了与网络相结合的新特征。通过网络论坛了解学生舆情方向,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无裨益。本文首先通过限定条件对大批量的网络舆情数据进行清洗,再利用基于关键词评分聚类的关键词挖掘技术,最终汇总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情况,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使各级地方政府遭遇了一种全新的危机模式即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当前,地方政府在网络舆论危机应对中存在诸如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行动反应迟缓等处置失当的问题,折射出其危机意识的缺乏、应对机制的不完善、信息传递渠道受制约和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等。要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地方政府必须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拓展信息传递渠道,做好网络舆论的监测预警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由网络舆论环境、舆论主体和舆论规则体系所组成的人造社会生态系统。现在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主体构成单一,稳定性不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引发网络舆论事件,影响现实社会的安定团结。善治网络生态系统,除了技术监督、政府引导、主流媒体议程设置和社会道德的约束之外,还必须重视舆论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