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麦种子的真空冷冻干燥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用于小麦种子干燥处理的可能性,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3种方式对小麦种子进行干燥处理,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压力下,研究种子中温度-时间分布曲线,并通过分析复水率、出芽率和幼苗生长情况进一步研究了这3种干燥方法对小麦种子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风干燥时必须对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严格控制,否刚容易造成种子的死亡;真空干燥的方法易削弱小麦种子的生物活性,不宜用于种子的干燥处理;而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的种子的生物活性没有受到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小麦种子的平均存活率高于其它两种方式,可以应用于小麦种子的干燥。小麦在真空冷冻干燥下,水分冰晶升华温度与干燥室压力密切相关,在干燥室绝对压力为200-400Pa时,小麦中冰晶升华温度为18-20℃。  相似文献   

2.
长豇豆隧道式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自制隧道式干燥实验台对95,℃漂烫2,min后的长豇豆进行热风干燥实验,分析了在不同热风温度、热风速度、料层厚度条件下豇豆的干燥特性及干产品品质.结果表明:长豇豆干燥过程中干燥第1阶段表现明显,热风温度对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最大;经漂烫后的长豇豆在热风温度60,℃、热风速度0.3,m/s、料层厚度6,mm条件下干燥时所得产品Vc含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长豇豆隧道式热风干燥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在小型高炉上使用硅质球式热风炉的应用.热风炉内壁采用硅质混凝土,耐火球采用φ45mm 的硅质球.在冶金工厂的运行表明:热风温度为1040~1150℃,最高热风温度达1280℃.研究表明:硅质球式热风炉提高热风温度200~300℃,降低了焦比,增加了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鲜香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热风干燥时间、微波功率、热风干燥温度对成品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稳健试验研究确定了微波膨化香菇的最佳工艺条件:热风干燥时间1.5 h,微波功率480 W,热风干燥温度65℃。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孔介质气流干燥理论,建立了纸张穿透式热风干燥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最后通过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热风干燥实验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纸页水分及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常速干燥期和降速干燥期模型计算数据略高于实测数据,水分含量相差4个百分点.证明该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纸张穿透式热风干燥的设计和操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萝卜为原料进行了热泵热风联合干燥的实验研究.以热泵干燥的送风温度、转换点含水率和热风干燥的送风温度为影响因素,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实验安排,对实验结果了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最优方案,同时得出了影响干燥结果因素的主次以及因素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以综合反映南方波纹米粉丝干燥过程中产品品质、能耗、干燥速率的干燥效果评价值为指标,研究了热泵-热风组合干燥工艺中热泵干燥温度、转换点含水量、热风干燥温度对南方波纹米粉丝干燥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完全析因设计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热泵干燥温度、转换点含水量及热风干燥温度对南方波纹米粉丝干燥效果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南方波纹米粉丝热泵-热风组合干燥优化工艺条件为:热泵温度48℃、转换点含水量23%及热风温度78℃。在此条件下所得南方波纹米粉丝干燥效果评价值为86.19,比热风干燥和热泵干燥分别提高了11.99%和13.15%。热泵-热风组合干燥方法是南方波纹米粉丝的较佳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碰撞射流通风系统用于热风供暖时,热风输运距离直接影响末端设计和供暖能量利用率.该距离与送风速度、送风温差及送风口高度因素有关.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得到了热风输运距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可知,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是影响热风输运距离的主要因素,而送风口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自制的远红外果蔬脱水机上进行试验得出了几种常见蔬菜远红外脱水加工的较佳工艺条件.在这些工艺条件下,蔬菜的营养成分保存较好、干燥时间短.远红外和热风对比试验显示,当干燥箱内温度高于远红外脱水装置的温度4℃时,甘蓝的远红外干燥时间相比热风干燥时间可缩短30%左右.通过远红外和热风对比试验,证明研制的该远红外果蔬脱水机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HAUNI松散回潮过程控制能力低,热风温度标准偏差大的问题,通过探索合理的预热温度偏差设计,优化热风系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从而达到降低片烟热风温度的标准偏差。结果表明:调整预热温度偏差对热风温度过程控制影响较大,当预热偏差设定为6K时,有利于在过料初期热风温度能够快速降低至中心值附近;对PID控制参数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热风温度的稳定性,当对应PID值分别为3.4、36、12时,批次间热风温度的标准偏差值控制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片烟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发酵柑橘皮渣饲料的流态化干燥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态化干燥方法对发酵柑橘皮渣的干燥进行实验研究,建立一个小型的流化床干燥试验台,分析了各干燥参数如风温、风速、颗粒粒径、床层高度以及初始含湿率对发酵柑橘皮渣干燥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经过预处理的发酵柑橘皮渣介质,采用流态化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干燥效果;在各干燥参数中,初始含湿率、风温和粒径对发酵柑橘皮渣干燥特性的影响较为显著.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干燥特性回归数学模型,可以为实际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缫丝副产物湿蚕蛹的干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垂直穿流热风强制对流干燥方式,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热风温度、流速、蚕蛹层厚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获得了指数形式的实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干燥工艺对稻谷发芽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薄层干燥试验台,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对辽宁省稻谷主要品种942进行研究。分析了热风温度、表现风速、初始水分、干燥时间对稻谷发芽率损失影响的规律,建立了稻谷发芽率损失回归方程,在干燥时应采用低温干燥,以保证其发芽率。利用贡献率法确定各因素在二次非线性模型中的主次关系为热风温度、初始水分、表现风速、干燥时间,为进行辽宁省稻谷深床干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开展了kg级烧结混合料干燥实验,研究了干燥介质流量和温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是由较短的升速段、较长的恒速段及一定的降速段组成,其中恒速段表现为分段性;升速段、恒速段、降速段对应的水的质量分数(指干基水的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6.5%~7.5%,2%~6.5%和2%以下;升速段约发生在干燥前10 min内,且当水的质量分数为7.0%~7.5%时,干燥速率最大;不同工况下临界水的质量分数不同,其介于1.6%~2.8%之间;干燥介质流量和温度是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流量越大,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大,但它们不成线性关系;干燥介质流量与温度均存在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5.
 使用Airpak软件,对集装箱烘房内气体流动传热问题进行非稳态模拟计算.针对两种不同送风方案,计算得到了烘房内气流的各种场分布(流速、压力、温度、空气龄等).重点考查了箱体表面的温度场、温升和空气龄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所研究的两种烘房送风方案中,方案1是从烘房底部送风,方案2则是把送风口位置抬高到集装箱内部送风,其他条件相同.计算结果表明,与方案1相比,方案2温度场分布更均匀,温度升高更快且空气龄较小(尤其在死角位置).可见采用方案2能较好地保证烘干质量,提高烘干速度,缩短箱体死角位置的加热时间,降低烘干能耗.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两相流理论,提出了一个描述含湿氧化铝颗粒气流干燥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干燥管内气固两相间的传热和传质、气固两相温度和含湿量的变化.利用Bird等所提出的努赛尔数经验公式对该气流干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含湿氧化铝颗粒在不同气流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整个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可以用来预测含湿氧化铝颗粒的干燥湿度.另外,对固气比、气流温度以及气流速度对颗粒湿度沿干燥管高度变化的影响也作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固气比和气流温度对颗粒湿度的变化影响较大.低固气比、高气流入口温度,干燥过程颗粒湿度变化大,有利于颗粒干燥.而气流速度对颗粒湿度变化的影响则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7.
以辽河油田某采油污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理化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含油污泥干燥过程的因素及其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掺煤量、粒径、干燥风温度、干燥风流量是影响油田含油污泥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掺煤比例越大,粒径越小,干燥风温度越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干燥风流量越大(在一定流量范围内),干燥速率越大;且当掺煤比例为20%,粒径为20 mm,干燥风温度为125℃时,这些因素对污泥干燥的强化效果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陕西渭北旱塬近43年气候暖干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 1 95 5 - 1 997年陕西渭北地区 5个县、市的气温和降水资料 ,对近 43年来陕西渭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近 43年来 ,陕西渭北地区温度、降水的变化呈明显多重周期波动 ,年平均气温上升 ,降水量减少 ,变旱趋势明显 ,气候呈暖干化  相似文献   

19.
在脉动流化床上对玉米进行了干燥试验,分析了入口风温、风速、频率、床层料厚四个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出玉米在脉动流化床上干燥时,当脉动频率为6Hz时,脉动流化干燥性能最好;风速以6.3m/s为宜,当风速能够使床层物料产生脉动流化时,在此基础上改变风速,对传热传质不会有明显的影响;料层厚度对脉动流化干燥的影响最大,在保证床层物料能够流化的基础上,料层越厚越好;考虑减少单位热耗,应该适当降低风温;只考虑增加去水速度时,应该适当提高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