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T型管引流是胆道术中胆总管的常规引流方法,但若置管和裁剪方法不当及常规拔管均可引起并发症。选用合适的T管,裁剪长度不超过1.0cm,斟情冲洗胆道,适时拔管,预防及妥美处理胆管等措施均是对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T管引流患者术后大量胆汁丢失对康复的影响,以及口服胆汁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9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65例随机分为非口服胆汁组32例和口服胆汁组33例,观察其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及体重变化、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口服胆汁组在维持术后长期T管引流所致的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状况、术后康复等方面明显优于非口服胆汁组(P<0.05)。结论口服胆汁法对长期胆汁丢失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性作用,且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T管引流患者术后大量胆汁丢失对康复的影响,以及口服胆汁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9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后患者65例随机分为非口服胆汁组32例和口服胆汁组33例,观察其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及体重变化、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口服胆汁组在维持术后长期T管引流所致的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状况、术后康复等方面明显优于非口服胆汁组(P〈0.05)。结论口服胆汁法对长期胆汁丢失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性作用,且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T型管引流是胆道术中胆总管的常规引流方法.但若置管和裁剪方法不当及常规拔管均可引起并发症.选用合适的T管、裁剪长度不超过1.0cm、斟情冲洗胆道、适时拔管、预防及妥善处理胆管等措施均是对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心包引流方法.方法:应用动脉鞘管对心包积液6例进行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第一天引流500ml后暂停,第二天起持续引流至无心包液流出,观察l~2d,无心包液后拔管.结果:6例心包积液患者都得到有效引流,临床有效率100%,未观察到与动脉鞘管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应用动脉鞘管进行心包置管引流,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拔除T管致胆漏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1991年1月至2005年4月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11例的诊治经验。结果:由于早期诊断,7例经及时置管引流后治愈;4例经非手术治疗未缓解,经再次开腹置T管后治愈。结论:拔T管后造成胆漏、腹膜炎原因很多,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手术和拔管应操作规范;术中应注意T管的选择和正确置放;拔T管的时间应“个体化”;对年老体弱、营养状况不佳、贫血、合并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的患者应延长拔管时间。一旦发生胆漏,应立即经窦道口置入粗尿管引流。若引流不畅,应及时剖腹探查,重置T管引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猪活体胆汁引流技术的研究结果。对13头试验猪的引流手术的观察表明,每头育肥猪平均24小时取胆汁1175ml,持续引流24天胆汁质和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术后猪只一期愈合率为12/13,未见并发症和其他副作用;本项技术开发适于屠宰场及养猪场。  相似文献   

8.
梁某,男,26岁,司机。患者因车祸致“胰腺外伤,全腹膜炎”于1996年5月9日在我院外科行胰腺破裂修补术。术后第7d出现腹胀、呕吐、腹痛,以下腹部为主,肠鸣音弱,无发热。经B超检查提示:腹腔积液。腹腔引流液查淀粉酶为19671-393μmol/s·L1(57351U/L),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9.1×109/L,确诊为“胰瘘”。遂在原腹腔引流管处置尿管一条引流,并加用善得定治疗,引流液明显减少,每24h约100mL。但4d后,引流液复增多,每24h约900mL,考虑患者对善得定敏感性降低,故停用…  相似文献   

9.
林虹 《黑河科技》1995,(3):46-46
肝叶切除术后,患者全身带有各种引流管,如,胸腔闭式引流管、“T”形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输液管及供氧管等。对于这些导管要严格密切监护视察,保持引流通畅,并要按时准确记录各种引流液量、色、味,是非常重要的。一、胸、腹腔引流管的观察患者肝叶切除后,带有胸腹腔引流管及“T“形引流管多达4根,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定期更涣引流管和引流瓶,以防逆行感染。采用胸腹用范约对口,术后均作胸腔闭式引流,引流管要防止压迫、屈曲、折叠、脱落。一般术后2-3天即可排净胸腔内气体和残留液体…  相似文献   

10.
胡彩平  罗正武 《科技资讯》2010,(24):232-232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了328例胃镜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在328例胃镜检查中,诊断为慢性胃炎者202例,其中胆汁反流性胃炎52例,占胃炎总数的25.7%。结论:内镜下见到胃腔内有大量含有胆汁的胃液(粘液湖黄染)或胃壁上附有较多含有胆汁的粘液或内镜下见到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呈泡沫样或水流样从幽门口反流入胃内;胃粘膜充血、水肿,呈弥漫性暗红色改变,越接近幽门其程度越严重;幽门口充血、水肿、变形或关闭不良。全部病例治疗原则:投予胶体果胶铋与吗叮啉口服,合并十二指肠疾病者加服奥美拉唑,合并胆石症胆囊炎者给予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胶囊口服,对HP阳性者常规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1.
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8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经过严格选择,应用LC共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病人共68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重度粘连中转开腹1例,因胆管畸形术中电传导损伤胆总管术后形成胆汁漏一例,行开腹胆总管修补加“T”管引流治愈,其余均顺利痊愈.治愈率97%.结论: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女性,52岁,因反复寒战高热15天,出现黄疸3天入院。CT检查提示: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乳头处管腔突然中断,省壁呈不规则给节状向腔内突起。胰管不扩张。生化检查:ALT229U,TBIL25mmol/L。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癌。先行胆囊造瘘术减黄时,进行了腹腔探查以了解肿物是否可以切除。18天后行二期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时,由于腹腔粘连较重未能显露和切断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主干。因此,在游离十二指肠横部后切除胰头及十二指肠时,靠近肠静脉,用止血钳分段错夹、切断、结扎构突组织及其内的血管,包括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的前支和后支。…  相似文献   

13.
选用成年家犬通过手术建立胰胆返流致石模型。在人为胰胆返流七天后,伴有胆管完全梗阻的 A 组和部分梗阻的 B 组胆汁胆酸、卵磷脂、胆红素显著减少,胆固醇绝对值虽也减少,但相对比值却升高,胆汁沉淀压积增多,且肝外胆系有胆砂形成。单纯胰胆返流而无胆总管下端梗阻的 C 组,四种成分都减少,无胆砂,但有胆红素钙及胆固醇结晶沉淀。D 组(对照组)夹管仅造成胆管梗阻无姨胆返流,术后胆汁各成分按比例升高,胆管既无胆砂又无胆红素钙及胆固醇结晶。根据实验结果,作者认为胰胆返流特别是合并有胆总管下段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是胆石症重要病因之一。据此建议采用手术方法中断胰胆返流,将有助于防止胆石形成和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阴性病例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5 2例良性病胆囊切除术连续病例。结果 :胆总管探查 380例中 15 1例探查阴性 ,其中 31例胆总管 期缝合 ,12 0例置 T管引流。结论 :胆总管探查阴性病例在术中胆道镜仔细检查的条件下 ,胆总管探查切口 期缝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牛顿流体张量本构方程出发,引入stokes条件和各向同性条件而简化关系式,并考虑到胆道流动特点,认为纯剪切条件下的牛顿粘性定律可以描述胆汁流动。 作者对51例患者“T”管引流胆汁(663份标本)进行系统连续测定,发现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胆汁粘度变化呈明显规律。手术96小时后,72.5%(37例)患者胆汁粘度明显下降且稳定在2.54×10~(-2)cm~2/s以下;而肝感染较为严重的14例(27.5%),尽管术后患者体温,脉博均在72小时左右趋于正常,一般情况较好,但由于胆汁中持续或间歇含有脓性物质,使胆汁粘度推持在较高水平或反复波动。由此可见,临床中毒症状消失并不意味着胆道感染已彻底消除;“T”管引流后,由于oddi失去其阀门作用,故不论胆囊切除与否,引流胆汁粘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认为,用理工方法分析、测定胆汁的流动特性,将对进一步了解肝内感染控制情况,提供有益的参考,这也是生物力学在胆道疾患方面一个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病人女性,58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30年,2次胆道手术后,多次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于1996年4月4日入院。1966年,病人因“急性胆囊炎”在外院行“胆囊造瘘术”。当时胆囊内取出大小不等结石近百枚。术后仍常感右上腹疼痛不适,向同侧肩背部放散,伴恶心呕吐,均经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缓解。至1986年,因症状加重在另一医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形管引流术。第2次手术后,原症状仍频繁发作,多次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并胆总管扩张。病程中始终无黄疸及发热病史。本次入院后B超检查提示:慢性胆…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患者,女,58岁,因"呕吐3周,加重1d"于2012年10月1日入院。患者于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性,每日约3~4次,每次量约50 mL,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及咖啡样液体,伴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无向肩背部放射,未予重视。入院1天前呕吐加重,每2~3 min 1次,呕吐物同前,每次量约80~100 mL,伴上腹隐痛,呕吐后腹痛较前加重,伴声音嘶哑、全身乏力、胸闷、心悸、行走困难。无发热,  相似文献   

18.
本又系统地研究了肝胆汁和胆囊胆汁的流变特性。采集肝胆汁(T管肝胆汁)5l例223份,胆囊胆汁39例标本,包括急性、慢性、梗阻和非梗阻性的胆囊炎和胆石症胆汁。实验结果表明:肝胆汁粘度随胆道炎症减轻而减小,并趋于一定值;胆囊胆汁为非牛顿粘弹性流体,其流变特性与病理状态紧密相关。胆囊胆汁按其物理性状可分为三类。在实验基础上得到了几种胆汁的本构方程并提出了胆囊胆汁粘弹性模型—改良Maxwell模型。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G3P1,住院号701922.因腹胀1年余,加重1月,于2007年3月15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以下腹部为主,偶有便秘,服助消化药后缓解,近1月感腹胀加重,且平卧时出现呼吸困难,故就诊.月经正常.查体:生命征平稳,腹部膨隆,腹部触及一巨大包块,上达剑突下,下至盆腔,两侧到腋前线.表面光滑,囊实性,无压痛.余无异常.妇检:宫颈不能暴露,宫体前位,正常大小,附件触诊不清,盆腔内触及一巨大包块,占据整个盆腹腔.辅助检查:彩超示:盆腹腔探及一巨大囊实性包块,最厚处约28cm,包块内见大量"蜂窝"状液性暗区,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诊断为卵巢肿瘤.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62岁,因左腰部可复性包块并反复酸胀不适5年,于2007年4月6日入院。既往无外伤史,亦无明显重体力劳动史。发病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肿块,约鸭蛋大小,有酸胀感,症状进行性加重,站立或弯腰时明显,用手挤压后肿块消失。查体提示:肿块质软,无明显触压痛,用手可扪及腰部有裂隙。彩超提示:左腰部软组织包块,质均,无血管征,无液性暗区。于连续硬膜外麻下行左腰疝修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