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的内涵,有过两个不同的表述。恩格斯说,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斯大林的提法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以下简称“三方面说”)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以下引孙冶方语未注明出处者均见此文)指出:这两个定义有两个不同点:第一个不同点是,恩格斯的定义中没有“所有制”;第二个不同点是,斯大林的定义中没有“交换”。  相似文献   

2.
商品经济,是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列宁说:“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商品经济由于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这就是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及其它著作中,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所有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贯通、前苏联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上造成的难以估量的危害等方面 ,对“公有制生产关系不可能在私有制内产生论提出了质疑与争议 .  相似文献   

4.
《庄子》“道”“气”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文本中,“气”与“道”都是“哲学第一概念”。“气”与“道”两大范畴之间不存在属种概念之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根本不存在谁统摄谁、谁说明谁的关系。换言之,在《庄子》文本中,存在着两种宇宙生成论:一是气论;二是道论。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形式上的系统”在《庄子》文本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造成《庄子》文本内在结构性与逻辑性矛盾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庄子》一书的成书过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的地理环境理论具体化为地理环境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类社会起作用,这被认为是对马克思的发展,但他们的思想在四个方面存在差异:一是人与环境的相关点,马克思认为是生产-劳动,普氏认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是人与环境关系如何变动,马克思用“相互作用”论,普氏用“可变的量”,三是自然向人的逻辑过渡,马克思指出自然与人的本质统一,普氏说明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四是人自然矛盾的解决,马克思导向了人的自由和人类解放,普氏却在原地兜圈,其政治上的保守性窒息了理论上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6.
怎样认识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应当认真地把它搞清楚。匡萃坚同志在《马克思和“不断革命论”》一文(载《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中说:“把‘不断革命论’当成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学说发展史上的一个惊人的误会。”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看一看实际情况究竟怎样。一、“这种社会主义”不能指社会主义制度吗?马克思曾经指出:“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分配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统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表现的观点。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具有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苏东剧变后,关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终结”的末世论学说在西方世界盛极一时,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率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从而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相似文献   

9.
刘怡 《世界博览》2010,(14):76-77
卢梭的矛盾 “一碰着金钱,你们就等着枷锁罢。钱财这个字眼乃是奴隶的字眼。” 对细致的读者来讲,卢梭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第三卷第15章发出的这番感慨显然矛盾非常。这位现代民主之父曾在另一部著作《论政治经济学》(1755年)中坦言:“财产是政治社会的真正基础,是公民立约的真正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明确地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此看法仍有分歧。原因是在于对马克思上述这句话中所说的“生产方式”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属于社会意识范畴。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从审美符号的构成方式、审美符号的形式特征、审美符号的内容来源等三个方面论析了符号学文艺理论的包容性。指出审美符号作为一种有主体精神介入的动态存在,囊括了文学的范畴,促进了对文学本质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收入分配关系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取决于社会的生产关系,更直接决定于社会的所有制结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变迁来考察、分析当代中国的分配制度。认真总结其经验,汲取其教训,对于我国今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廷焯的《向雨斋词话》频频以“味”论词,“味”是其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陈廷焯将传统的“涛味”论移植到词论中,强调作词必须“含蓄蕴藉”,同时进一步提出“厚味”的美学主张,对词体的美学品格作了更深层次的审美规定:深入考察陈廷焯的“词味”论,对准确把握其词学思想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黄东阳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18-121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采用“物质条件最后成熟”的提法,通过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变迁中的关系,引申出对人类解放和物质条件之间联系的探讨.物质条件和人类解放密切相关:第一,“物质条件最后成熟”是人类解放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人类解放和物质进步在契合中通向共同的彼岸;第三,解放的人类应当真正享有“物质条件最后成熟”的果实,同时还需拥有自主而快乐的生产劳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内在机制是在其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的,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真正的理论生长点。马克思是以实践为基础、起点,来逐步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这一点可以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感受得到。恩格斯把《提纲》称为“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也就是肯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生长点。如果我们把《提纲》看作“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纲要的话,那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就可以看作  相似文献   

17.
徐斌 《科技咨询导报》2009,(33):189-190,192
将《道德经》分为"论道体、论道之理、论修道、论事理、论治国用兵、论处世及修养"六个范畴,并将经文以"言"为单位打散重新编入以上范畴,并对每一个范畴进行总体的研究及把握。通过这样的研究,使得对《道德经》的理解与把握更加清晰透彻,从而也使得《道德经》能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四篇复信草稿反映了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的思想脉络,本文仔细研究了四篇复信草稿的相互关系,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卷的《初稿》、《二稿》、《三稿》的次序是误编,真正的第一草稿不是《初稿》,而是《三稿》;《初稿》、《二稿》是第二、三稿。如果以此程序来理解这四篇复信草稿的相互关系,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的思路,更接近于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发展命运的思想真谛。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中,“交往”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关系到正确研讨《形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乃至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本文仅就此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引起深入研究。一《形态》是在立足“现实的人”的基础上,和论述人类的历史过程中,提到了“交往”概念的。他们首先是把它和生产作为一对范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要生活就要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历史科学”和“历史观”,更主要是作为一种“历史解释原则”而存在的“世界观”。本文从“马克思面对的主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新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前反思状态中的世界观”四个方面把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清理出来,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