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茹娜 《科技信息》2010,(23):J0411-J0411,J0310
舞蹈创作包括两层含义,即“创作什么”与“如何创作”,两者共同构成了舞蹈创作的过程,而且这两方面几乎是同步进入舞蹈编导的思维过程之中的。然而,做好这两点且必须明白在创作中编导内心情感的运用才是关键所在。只有合理运用内心情感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创作题材其实都表现了一些人类共同的情感诉求,只有这样,创作能力才能稳步提高。在舞蹈事业的发展中,舞蹈创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舞蹈艺术不仅靠肢体语言表达作品内容,更重要得是依靠音乐——那种充满感情的音响激励来烘托作品。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舞蹈表演者的自身素质。音乐教育为提高舞者的艺术素质,以音乐特有的个性特征,运用节奏,旋律和人体肌的律动有共同的内在的联系,加深舞蹈艺术的感情色彩,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所以,对舞蹈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是寻找情感变化的最佳依据。  相似文献   

3.
郑谷 《当代地方科技》2010,(15):165-165
舞蹈道具广义上是指一切表演艺术中用以表演的器物,它的功能主要有三个:即装饰、标志、表现。用活道具,使道具在作品中变得有感染力和艺术生命,成为一幅幅织铸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动图画。  相似文献   

4.
舞蹈道具不能单独做为艺术呈现在舞台上,它将以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有机结合、巧妙应用,才能完成道具艺术的功能。在道具的运用上,不同的编导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对道具特性的掌握,是编导创造出好作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艳 《科技咨询导报》2011,(16):237-237
通过对气息在舞蹈中运用的分析,来说明气息对舞蹈表演的重要作用.指出舞蹈训练与气息运功的关系,气息与情感的关系.并以中国古典舞和朝鲜族舞蹈为例,具体分析了气息在其中的运用和作用.最终说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必须深刻认识到气息的重要作用,重视气息的训练.不能单纯的机械的去跳舞,而是以气息、意念引导自己的整个身心去舞蹈.  相似文献   

6.
陈珂馨 《科技信息》2013,(21):275-275,295
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丰富舞蹈表现形式或提升舞蹈内涵的道具融入到舞蹈表演当中。这些道具的运用极大地增加了舞蹈的艺术宽度,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舞蹈艺术的发展。本文从舞蹈道具的实际运用出发,力图说明其对增强艺术表现、内涵及意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玉花 《科技信息》2013,(3):485-485
<正>呼吸给予人类的是生命,给予舞蹈的是活力,表演者在表演舞蹈时合理地把握、运用呼吸,有利于创造出最美的舞台形象。舞蹈表演艺术中,舞蹈者在生理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合理地把握、运用呼吸,使呼吸与舞蹈动作达到高度完善的统一,只有当舞蹈动作的韵律与呼吸韵律完全一致,才能揭示舞蹈艺术全部的美。  相似文献   

8.
舞蹈是艺术之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起源于人的生命,是生存、劳动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经验的积淀;是情感的宣泄。舞蹈作品总是以情动人。情与志是相联系的,情动则为志,有了思想就会有感情。而舞蹈又是形式感很强的一门艺术,舞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体动作,即"情动于中而形于体"。舞蹈的意蕴和本质总是从人体动作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表达舞蹈作品的思想与情感,本文就是以此而展开阐述的。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一种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不仅结合了音乐,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所呈现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抒发。舞蹈本身就是一门抒情艺术,是舞蹈与舞者之间相互结合,从中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不光是对舞蹈作品的尊重也是对欣赏者的尊重,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就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也是一个舞者的灵魂所在。舞蹈是由肢体语言、舞蹈节奏、表情音乐等多种要素组成的,是通过这些要素融合协调来直观的塑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最终传达出一种情感和意蕴。可以说肢体语言和节奏本身就是舞蹈表演的一种外在形式,而情感是舞蹈表演的核心,只有真挚的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才能使得舞蹈更具有感染力、表现力,也才能受到大众的青睐和认可。该文从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探讨,阐述了在舞蹈表演中对好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也更好地提高了舞蹈表演的表现力是舞蹈表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道具运用的基本原则,结合一些优秀的团体操作品和借鉴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总结出道具的四种拓展途径,即提炼现实生活中能够表现时代气息的道具;挖掘民族体育形式中可在团体操中运用的道具;借鉴相关的艺术形式进行道具的创作;汲取一些新的创作思维指导道具的设计。以求丰富创编者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行为艺术。与成人舞蹈不同的是少儿舞蹈的动律非常欢快明朗,它包含了少年儿童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艺术感受和追求。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审美能力的培养、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就个人的感受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其木格 《科技资讯》2012,(14):242-243
所谓的"二度创作"就是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对一首声乐作品而言,词曲作家仅仅完成了铺面的艺术表现,要把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用声音和情感准确,传神表现出来,则要依靠表演者的"二度创作"。音乐欣赏者对作品及词曲作家创作意图的理解,正是通过表演者的创造性表演来完成的。因此表演者"二度创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做好"二度创作",首先要了解作品,把握内容;其次,要把握作品的风格;最后,提高修养,增长所需知识,实事求是,一切从演唱者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日本的“笔部队”作家和军队作家创作了大量侵华文学。这些作品形成一个特定的中国形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对这一形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形象是当时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大东亚中国观”的文学化,同时也是战争时期特定政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贯穿舞蹈表演的始终。中国古典舞与西方现代舞呼吸的运用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舞蹈作品的呈现不仅需要肢体语言的表达,而且需要呼吸的合理运用。中国古典舞的呼吸是以圆为中心,具有可循性,以“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动势规律为特征;西方现代舞的呼吸是以人为中心,不同的人物其呼吸运用方式不同,它表现的人的真实情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并不是局限在一种文化圈或特定地域本身来展开故事的,而往往是设有一个异质文化的参照系,以一种跨文化的视野,透视文化交流与撞击过程中人物性格的变化。并通过个体形象的方式使其观念具体化。表现在男性人物身上,是相对于中原的“涉入者”与“回归者”的差别;在女性人物身上则体现为,造成其爱情悲剧契机为主动的与被动的两种。造成这诸多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特定人物与特定环境之间的互动,究其根本则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两种文化互渗互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略论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及其艺术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舞蹈由劳动人民直接创作和享用 ,在一定环境中由参与者 (即兴表演者 )进行传承 ,于民族交融中发展。它的形成受地域、自然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哈尼族舞蹈的种类与动作特点 ,反映了原始图腾信仰与祭祀舞蹈  相似文献   

17.
健与美的运动 2,400年前,古希腊著名雕塑巨匠米隆的杰作——《掷铁饼者》,塑造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它以惊人的雕塑艺术美启迪了人们的思想,陶冶了人们的感情。在文艺复兴时期,健美的形式更多地被艺术家运用来反映新兴阶级的人文主义精神,突出地表现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人体健美。人们欣赏古希腊、罗马艺术宝库中精致的人体雕塑之余,体魄雄伟、肌肉粗壮的“海格拉斯”和体态丰腴饱满、神情安详庄重的“维纳斯”雕像,令人心驰神往,留下永恒的魅力。健美运动是运用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反映人体的健美,并结合美学而发展起来的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苏珊·朗格(Susan.k.Langer)符号学的理论为基础对羌姆舞蹈作了如下分析:舞蹈仪式对于虚幻空间的营造和引导,并使参与者通过精神幻悟的体验而达到宗教意念的实现;作为意念的物化形式,羌姆舞蹈实现了情感的表达,也实现了对宗教崇拜和信仰所产生的虚幻心理的视觉补偿;“羌姆”舞蹈动作形态的展示作为人们信仰的物化验证和模拟再现的精神体验,实现了象征情感的现实转化;“羌姆”舞蹈作为宗教信仰约定的显现,在新时代下对其仪式的发展和传承的现代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和舞蹈界至今仍有这样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先有音乐,然后根据音乐创作出舞蹈;另一种与之相反,认为先有舞蹈构思、动作的编排,然后请曲作者配上与之相符的音乐。看上去这两种观点完全相反,截然对立;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观点在不自觉地相互接近与渗透。追究根源,即音乐与舞蹈是否有互解关系的问题。一般说来一个舞蹈作品自始至终儿乎都离不开音乐。新作品的诞生要经过编导的创作、构思、实践、修改不断完善而完成;有些编导起初构思的根据往往就是音乐。当然也有不同者,如先舞蹈后音乐者也不乏其人,艺术的手法往往不是绝…  相似文献   

20.
空气调节的意义在于“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状态”或“使空气处于正常状态”,所以,一个内部受控的空气环境,一般是指在某一特定空间内,对空气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及洁净度进行人工调节,以使人体感到舒适或者满足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