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氏田鼠的嗅觉通讯II:2种不同方法下气味辨别实验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2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法对布氏田鼠气味辨识别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给予单个气味刺激同时给予多个气味刺激的2种不同实验方法,所得到的数据结果没有显性差异,都能够反映出动物对气味的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布氏田鼠的嗅觉通讯Ⅰ:非繁殖期的种内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观察箱内处于非繁殖期的成年布氏田鼠嗅觉通讯,特别是种内识别的研究表明:布氏田鼠对带有鼠味的底物和清洁底物有分辨能力,并能够辨别自身气味和陌生个体气味,但对群体气味和不同性别的陌生个体气味在探究时间上没有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3.
马克  于泽 《科技咨询导报》2010,(20):215-216,218
啮齿类动物与蛇是一对不相容的动物,只要两者存在就会存在捕食关系。而在啮齿类动物不断进化中,也学到了许多自我保护的方法。在相同环境的实验室下通过对不同气味和不同温度的感应,研究气味对于啮齿类动物是否具有保护自己的功效。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表明不同气味会对蛇辨别食物起到一定的误导作用。而不同温度,并不能使蛇改变自己最初的决策。这些结论对于生物链中存在不同种间关系的生物具有自身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做出了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嗅觉是比较迟钝的。实验室的实验表明:人们在某一段时间内只能嗅出百分之七十的不同气味,而人们在同样的一段时间内辨别不同的声音,或者识別不同的看得见的物体时,却很少出差错。不过,当进入记忆时,嗅觉好象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日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工嗅觉的呈香物质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人工嗅觉在物质识别中的应用,概述了使用模式识别辨别物质气味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人工嗅觉系统的硬件设计,算法和软件实现方法,最后使用本系统对不同香气物质进行了识别,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几种拆分手性药物的方法的列举,比较几种方法,详细介绍了几种方法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不同作用。各个方法中又列出了不同的线索,根据这些线索来研究这几种拆分的方法,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针对这些缺点的解决方法,最后给出了几个典型的用该方法的实验,以辨别它们的效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是建立一种简易的血管内电刺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动物血栓模型。方法:采用血管内电刺激与夹闭动脉结合法,造成动脉栓塞。通过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观察血压曲线。从刺激开始到血压曲线变为直线的时间即为栓塞时间。结果:电刺激+夹闭动脉组平均栓塞时间为19.29±2.56min,夹闭动脉组,电刺激+夹闭动脉+肝素组在实验观察的1h内未形成动脉栓塞。结论为该血管内电刺激诱发家兔血栓模型简易可行,适用于急性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8.
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无溶剂微波萃取法提取了四川大红袍花椒和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精油,用电子鼻对花椒产地、提取方法和同种提取方法下的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所得花椒精油进行了辨别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花椒精油的特征气味指纹图,发现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花椒精油.各主成分分析图中,第1、第2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8.989%~99.5969%,辨别指数为93~95.初步探索了统计质量控制法控制花椒精油质量和判别因子分析法判断花椒精油的来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单尾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对不同数量比的两个刺激鱼群的偏好以及该偏好是否受群体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该鱼倾向加入较大群体的行为习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鱼类行为观测装置,通过改变仪器两端的刺激鱼群(Stimulus shoal)的数量以及密度大小,进行二元选择(Binary choice test)实验,计算目标实验鱼对两刺激鱼群的选择率。【结果】在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当数量比为1212,126或66时,目标实验鱼对两刺激鱼群的偏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密度不同的条件下,当数量比为1212和126时,目标实验鱼偏好高密度刺激鱼群;然而当数量比为66时,目标实验鱼对两刺激鱼群的偏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中华倒刺鲃不能单独通过离散型数量信息(刺激鱼群的个体数)辨别鱼群的大小;当刺激鱼群的个体数较少而实验装置的刺激区空间较大时,两刺激鱼群之间的密度差异可能达不到中华倒刺鲃连续型数量信息(密度)辨别的阈值;中华倒刺鲃幼鱼可能采取了模拟数量的机制处理大数量信息而使用了对象文件系统机制处理小数量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单尾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对不同数量比的两个刺激鱼群的偏好以及该偏好是否受群体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该鱼倾向加入较大群体的行为习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鱼类行为观测装置,通过改变仪器两端的刺激鱼群(Stimulus shoal)的数量以及密度大小,进行二元选择(Binary choice test)实验,计算目标实验鱼对两刺激鱼群的选择率。【结果】在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当数量比为12︰12,12︰6或6︰6时,目标实验鱼对两刺激鱼群的偏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密度不同的条件下,当数量比为12︰12和12︰6时,目标实验鱼偏好高密度刺激鱼群;然而当数量比为6︰6时,目标实验鱼对两刺激鱼群的偏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中华倒刺鲃不能单独通过离散型数量信息(刺激鱼群的个体数)辨别鱼群的大小;当刺激鱼群的个体数较少而实验装置的刺激区空间较大时,两刺激鱼群之间的密度差异可能达不到中华倒刺鲃连续型数量信息(密度)辨别的阈值;中华倒刺鲃幼鱼可能采取了模拟数量的机制处理大数量信息而使用了对象文件系统机制处理小数量信息。
  相似文献   

11.
以恒河猴为被试,选择人类面孔、几何图形和食物3个范畴的刺激。为使恒河猴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反应,经过了3个连续训练步骤(同时辨别、相继辨别和重复启动范式)。结果表明,恒河猴通过训练,能和人类共享一种重复启动实验范式,且正确反应率达到90%所需训练时间具有刺激范畴依赖性。讨论了恒河猴重复启动实验范式学习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昆虫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以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联合的方式,通过建立蟋蟀嗅觉联合学习记忆实验模型,探究了双斑蟋嗅觉联合学习记忆能力。实验以蟋蟀自主学习为主,利用奖惩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嗅觉联合学习训练,训练时气味A伴随清水出现,作为奖励,气味B则伴随盐水出现,作为惩罚,使蟋蟀在主动饮水过程中辨别气味,形成记忆。训练后24 h测试蟋蟀对气味识别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表明,蟋蟀一次嗅觉联合学习训练,就能够形成对气味的记忆,并且能够通过再次学习训练替换之前的记忆,显示了蟋蟀还具有容易刷新以前联合学习记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知识动漫》2007,(6):30-30
世界上哪种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告诉你,既不是以循气味追踪猎物而闻名的猎犬,也不是长着硕大鼻子的大象,而是你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昆虫——蚕。不过,这里讲的不是蚕的幼虫,而是雄性蚕蛾。雄蚕蛾能辨别出远在10千米之外的雌蛾的气味,而它本身的长度仅仅才几厘米。  相似文献   

14.
多导脑部磁刺激仪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脑神经系统可由外部的时变磁场加以无创刺激,考虑到要对大脑多个不同部位同时进行刺激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由多线圈组成的多导脑部磁刺激系统.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了线圈阵列工作时所产生的磁场,并与实验测得的磁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软件仿真的数据精度误差在6%以内,并总结出变化规律:随着刺激线圈个数的增加,中心线圈轴线上同位置处的磁感应强度逐渐加大,与单线圈工作时相比,磁刺激深度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在开放集下的未知故障迁移问题,提出了基于理论边界优化的渐进式迁移学习网络.首先,对迁移学习模型的误差边界进行了分析,为模型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其次,设计基于对抗网络的双辨别器识别未知故障数据,通过粗辨别器输出相似性排序为精细辨别器进一步划分决策边界;最后,通过渐进式辨别器的输出对目标域样本和源域样本进行加权分布匹配.为了全面评估所提出模型的鲁棒性,设计了4种不同程度域偏移的故障迁移案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类内识别精度为96.3%,相比其他迁移学习模型在不同开放度差异下表现出更优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变压器生产中“以铝代铜”现象危害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为了简单有效地辨别变压器绕组材质,提出了一种基于扫频电阻法的辨识方法和实验方案,并根据该方案搭建了一套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系统。首先对基于扫频电阻法的辨识方法进行了相关理论推导和证明,之后对基于该方法的检测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对不同类型变压器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辨别变压器绕组材质,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序列中两帧相邻图像从分割所得二值图像的各个候选目标块中确定真实目标的有效算法.背景配准后,可获得背景噪声分布的直方图,同时获得具有对应关系的候选目标块间的噪声分布直方图,通过比较它们与背景噪声分布直方图之间的差异性,即可准确地辨别出真实目标.通过对实际图像序列进行实验,证实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甲醛气体浓度相对高的特殊环境,以草履虫为实验材料,利用草履虫体表纤毛与人呼吸道纤毛结构相同的特点,给草履虫以三种不同浓度甲醛的刺激,观察草履虫的反映.试图以此说明甲醛气体对人体呼吸道的毒害作用有不容忽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三种麻醉剂对离体骨骼肌收缩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麻醉剂对蟾蜍离体腓肠肌收缩性的影响.方法:把剥制好的离体腓肠肌标本先浸泡在任氏液中,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最适刺激下的单收缩曲线;然后换上不同浓度的麻醉剂浸泡8min,记录单收缩曲线.分别测定单收缩的最大收缩力、收缩速率、舒张速率、抑制率.结果:三种不同的麻醉剂对蟾蜍离体腓肠肌收缩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浓度下氨基甲酸乙酯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的抑制作用最小.中、高浓度下水合氯醛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氨綦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的抑制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20.
提供了两种分析认知事件相关电位(ERP)复杂度动态变化的估计算法——时变Tsallis熵(ETsEn)和时变近似熵(EApEn),并将其应用于分析Stroop任务中ERP的动态复杂度.实验发现:BTsEn比EApEn能更好地反映不同刺激类型的ERP复杂度差异;EApEn比ETsEn能更准确地体现ERP复杂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额区、中央区和顶区的ERP的ETsEn和EApEn在刺激前、刺激处理过程中、刺激处理后均有显著差异,即在刺激前熵较大且无明显变化,刺激处理过程中熵显著减小,刺激处理完成后熵恢复至刺激前状态,其变化的时序与行为数据基本一致。结果证明了时变的Tsallis熵和近似熵对动态复杂度从不同方面度量的有效性,为客观度量ERP的复杂度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