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言语行为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言语交际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非言语交际积极地发挥着其潜在的魅力,它以其形象、生动、简明的特点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本文探讨了非言语交际对高校外语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非言语交际的分类、功能及运用原则,以改善教师教学技艺,融洽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非言语交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本文就非言语交流方式的作用和运用展开讨论.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非言语行为与英语教学特点相结合,具体论述了非语言行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给英语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阐述了恰当的非言语行为是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非言语行为与英语教学特点相结合,具体论述了非语言行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给英语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阐述了恰当的非言语行为是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结合紧密,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教学内容与场景不断转换,充分利用非言语教学手段对于加强师生间良性互动、科学组织和合理控制学生体育课堂行为、优化体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言语符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从教学过程中的非言语符号的涵义入手,指出非言语符号的四个特征:伴随性、连续性、表情性和动作性;非言语符号所具有三大功能:信息传播与反馈功能;情感交流功能;调节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7.
言语信息的传递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非言语信息的传递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职专生的英语水平比较低,学生对英语学习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很难谈及兴趣。因而,在职专英语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利用非言语因素,鼓舞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探讨面部表情、目光语、身体语言、实物演示等非言语因素在职专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以优化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侯本华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1,27(2):97-98
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分子体育在田径教学中,应正确地认识非言语教学的特点、作用,运用巧妙的方法(如表情、目光、手势、声音等),在动态无声交往、静态无声交往、有声交往中,与学生进行非言语多方面“立体”交往,使学生多通道接受信息,从而提高田径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非言语信息也称人体语言或身体语言。它是介于传播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一门边缘学科。通过人的身势、手势、眼光、间距、服装仪表等无声的语言传递信息。本文就这几方面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作了探讨。希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高 ,促使体育教师对非言语信息有一个全面、正确和合理的了解运用 ,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路静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4):106-108
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非言语交际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路静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6)
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非言语交际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彦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1):72-74
论述了非言语交流的各种特点、内涵,并指出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应科学运用非言语交流技巧,以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切入,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从交际活动中的"人际距离"、"目光视线"、"色彩"、"体态语"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非言语行为的异同点,以便日语学习者准确地应用到语言交际中。 相似文献
15.
彭立群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
非言语沟通行为在课堂中无处不有,本文通过体育教学训练中非言语沟通行为的阐述,进一步表明,深入研究并合理运用非言语沟通行为,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及其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了几种主要的非言语交际方式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形成其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徐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53-55
英语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采用互动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互动中的言语行为是教学内容传授和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而非言语行为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贯穿整个交际过程。论述了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内涵,着重探讨分析了非言语交际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同步性、调控性和暗示性等特质,并提出非言语交际在英语课堂互动中应用途径,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非言语交际行为在外语教学中的课堂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晋婉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91-94
非言语交际行为既有其广义定义、又有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狭义定义。非言语交际行为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特定符号、严谨的语法规则和固定的结构,传递形式主要表现在人们面对面的交谈过程中,发挥多种交际功能,产生不同交际效果。同时,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具有不同的交际含意。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非言语交际行为,能够增加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创造逼真的语言环境、激活学生思维以及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人类经常会借助面部表情、手势和其它的身体行为向别人传达信息,这就是非言语交际行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各种非语言交际手段的恰当运用传递了丰富的信息,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本文介绍了非言语交际的内涵,指出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起着言语行为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传递了人类交际中的大部分信息。本文对非言语交际及其文化差异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非言语交际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