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解决大庆外围部分区块油井井下气液分离问题和抽油泵的泵效,提高整个油井系统的工作效率,利用室内模拟抽油机井实验装置,模拟采油八厂芳48区块抽油机井系统的井底流动状态,并以水和空气作为流动介质,用优选出的螺旋气锚与现场采油抽油泵进行组合,设计出泵外和泵下两种防气装置,在不同冲次、不同排量、气液比为20 m3/t~8000 m3/t条件下,对两种工艺设计的气液分离效果进行比较。防气装置设计中将进液孔同时作为分离气的排气孔,在泵外防气装置衬管环空顶部产生“气帽”效应,抑制气体进入防气装置,有效提高旋流分离的分气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安装泵外防气装置的泵效要明显优于安装泵下防气装置的泵效,为现场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南油田是我国一个典型的低渗透油田,通过岩心的观察以及岩心分析数据研究,对文南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砂岩成岩作用、成岩矿物进行研究。将研究层段的成岩相划分为粒间溶孔发育成岩相、斑状溶蚀成岩相(碳酸盐式和假杂基式)、致密胶结成岩相(碳酸盐基底式和碳酸盐孔隙式)、致密压实成岩相共四类成岩相及四类成岩亚相。分析不同成岩作用的测井响应特征,选取深浅侧向、自然伽马、密度、声波等测井曲线建立成岩相测井响应模式和成岩测井相模型。对研究区成岩相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认为沙三中亚段砂组成岩相的发育受砂岩组分和胶结物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防喷大修取套与深部封窜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油田油水井防喷大修取套和深部封窜工艺技术的原理、实施程序及适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应用研究,并针对大修取套和深部封窜工艺技术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简明地对大修工艺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为老油田油水井大修工艺从普通型逐步演变成防喷型指明了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油井常规作业起下管柱过程中,当油井井下压力较大时,油管将溢出或喷出大量的井液;当井下压力较低时,因泵固定凡尔的密封作用使油管内的液体不能泄入井内,起出的油管内油液全部倾泄到井场,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人健康。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一种防溢防喷泄油装置。该装置安装于泵固定凡尔座于筛管之间,具有低压泄油、高压防溢防喷双重功能,达到了常规油井免压井、安全健康、清洁作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下寺湾油田的油藏特征和开发现状的论述,得出开展油井防气的必要性。同时对预防气体影响提高泵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对井下气锚、立式气体分离器、制套压、深泵挂和调整防冲距五种防气措施的原理和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突出煤层打钻过程中易造成喷孔引起的瓦斯、粉尘超限这一问题,结合十二矿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钻孔施工工艺的改进,自制了钻孔施工防喷装置,基本杜绝了在施工上向穿层钻孔过程中的喷孔引起的回风流瓦斯超限问题,同时,提高了降尘率,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陈玉  张金来  曹哲  张飘石 《科技资讯》2013,(10):104-104,106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靠的抽油杆防喷悬挂装置,该装置能够迅速控制井喷,避免抽油杆落井、火灾及人员伤亡等重大损失的发生。本文主要对其结构、工作原理、解决的问题、现场应用及效益评价进行了说明。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注水井在测试时,需要使用高压测试防喷管,更换仪器时需要工作人员攀高,而且仪器较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冬季进行操作时,易发生安全事故。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新型注水井测试防喷装置的试验应用。现场应用证明该装置不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安全操作系数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防喷安全装置的原理、结构及提高防喷效果的技术途径。通过在松河矿1500运输石门揭煤抽放钻孔施工中应用防喷安全装置进行试验,实现了安全揭开具有严重突出危险性的17#煤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牛、青、茨油田有侧钻井124口,开井75口,日产油水平为267t/d,占全油田日产量的35%。受套管内径限制,各种常规井下工具难以通过悬挂器进入小井眼,采油、作业工艺配套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成功地研制出了小直径抽油泵、小直径堵水工具、小井眼大通径防砂工具配套井下工具,完善了侧钻井采油、修井配套工艺,提高了侧钻井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33断块沙二下亚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分支河道侧翼、分支河口坝、水下天然堤-决口扇、远砂坝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沉积微相类型对砂体发育与展布、储集层物性及水淹特征的控制作用,建议在下一步的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中,应充分考虑沉积微相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玉门油田贫氧空气驱油先导试验中3口采油井过早发生明显的气窜,使产液量与产油量大幅下降,影响正常生产。采用Waring Blender方法测定了矿化度8.3×104 mg/L、温度114℃条件下的不同配方体系的泡沫性能,确定了较优的0.2% WP4+0.3% NS强化泡沫体系配方,通过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该体系的高温高压稳定性、低渗透裂缝岩芯封堵性及气驱后贫氧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强化泡沫在高压条件下稳定性明显提高;能够增加流体在基质及裂缝中流动时的阻力,具有流度控制能力,阻力因子分布在5.09~38.66;对于贫氧空气驱后采用强化泡沫调驱的岩芯,提高采收率可达16.70%~38.11%。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油田地面处理系统污染防治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情况,主要包括采出液无回压密闭除砂洗砂、污水体外循环清洗核桃壳过滤和难降解采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效果。通过研究工艺技术与开发产品在现场的应用,已成功实现采出液无回压在线密闭除砂和难降解采油污水的达标外排。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文南油田沙三中亚段8-10砂组沉积微相类型、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在岩心、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用地震相约束并结合单井微相、连井剖面微相和平面微相等方法,对该区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8-10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浊积体、前三角洲泥、滨浅湖滩砂、滨浅湖坝砂和滨浅湖泥等10种沉积微相,微相的平面展布在8-10砂组3个阶段变化较大,物源主要来自东南方向,西北方向次之。随着湖平面的升降,沉积演化总体上表现为由三角洲前缘逐渐过渡到滨浅湖,再由滨浅湖过渡到三角洲前缘,最后又渐变到滨浅湖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油田稠油疏松砂岩油藏实施防砂配套技术进行区块单元综合治理的方法及取得的良好开发效果,旨在对其他疏松砂岩油藏的开发有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对极浅海油田出砂井防砂时要先对地下油藏的特征进行一定的分析,分析时要考虑地层的土质特征和油质特点,在对油藏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适应改特点的工艺进行一定研究和实施。常见的防砂技术和工艺有先期排液解决堵塞技术、柴油解堵护油技术、悬挂金属棉滤砂管防砂、绕丝筛管砾石填充防砂工艺、螺杆泵开采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在煤矿井下复杂地质条件下穿层钻孔施工中,采用压风钻进,经常出现喷孔、塌孔、煤尘大等状况,容易造成瓦斯超限以及影响环境危害职工健康,我们通过研制一套降尘、防喷装置,防止抽放钻孔施工过程中喷孔造成瓦斯超限及煤尘危害职工身体健康,提高钻机施工中的安全系数,及最大限度的降低煤尘对巷道的污染,通过实践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伟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460-5462
油井在长期关井时,井筒中流体温度将逐渐降低至环境温度。当井流物温度低至原油凝固点温度时,原油将在井筒内凝结,发生凝管现象。海上油田油井所处的自然环境及热力条件复杂且恶劣,井筒中结蜡及发生凝管的风险也远高于陆上油田。对海上油田关井期间井筒防凝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挤生产水防凝的新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海上油田关井期间油井防凝方案设计及油田低成本、安全开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抑制低渗油田注空气过程中气窜的发生、提高注空气效率,开展了空气泡沫防止气窜技术研究。对研究出的复合泡沫体系ES-70/O12的抑制气窜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泡沫的注入速度、注入方式对泡沫抑制气窜效果和采收率具有显著影响。提高注入速度和采用段塞式的注入方法,可以提高泡沫封窜效果和提高采收率。研究出的体系在含油条件下仍然具有高的发泡效率。通过对研究出的体系在贝尔油田空气驱矿场试验过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出的泡沫体系对空气驱过程中气窜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注入泡沫后注气效果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0.
首先在研究影响各防砂效果因素、有效期等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计算孤东油田各区块、各层位、各防砂方法有效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然后在综合分析各防砂方法原理、特点、适应性等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防砂方法优化决策的技术评价模型和经济评价模型.通过对3 000余井次的现场验证和应用表明,采用该优化决策技术不仅提高了防砂成功率和有效期,克服了防砂工艺决策的盲目性,而且还降低了防砂措施的费用,保证了油田生产的顺利进行.该技术对同类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