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林永欣 《甘肃科技》2014,(5):57-58,60
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果。因而,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熊慧娟 《科技信息》2010,(10):72-73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与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论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危害,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和心境,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不良心理倾向,从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的问题,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阻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会使教师整体素质降低,进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分析和克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学生的成长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循着教师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工作因素和社会因素,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危害,以期为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预防、减少职业倦怠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之一.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教育的发展极为重要.通过对西部地区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成因分析,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教育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有工作态度积极、健康向上的教师才能引领学生走向光明未来。然而,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非常有必要。该文论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发现工作压力大、地位薪资与付出不符和自身职业信念不够坚定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并从教师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两个方面提出对策,从教师、学校、社会的角度提供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对中小学心理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高,尤其表现为职业成就感降低;教龄10-20年是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阶段;学校安排的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那部分立志从事该职业的心理教师。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6):115-118
近年来,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Maslach和Jakson职业倦怠理论,从教师情绪状态、人格状态和个人成就感三方面分析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探究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发现教师多重压力过大、地位和薪酬与付出不符、职业理想目标缺失等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从教师自身构建强大的职业动力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作为职业压力的一种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以中学英语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并不十分的严重。在英语学科中,男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略低于女教师;年龄在40~49岁教师职业倦怠相对严重;职称与是否获奖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所在学校是否重点以及学段对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明显的影响。最后,根据调查状况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吴娴兰 《科技信息》2009,(14):178-179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承受着来自社会意识、学校管理及自身因素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本文基于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分析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五大原因,指出当前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今教师,特别是广大中小学农村教师的工作很苦,压力很大,生活仍很清贫,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全社会对教师的过高的期望值,加之教师聘任机制的推行,导致现今不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日趋普遍。这直接制约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现就本人二十多年的从教体验,谈谈教师职业倦怠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愿与教育同仁分享共勉。  相似文献   

12.
当今教师,特别是广大中小学农村教师的工作很苦,压力很大,生活仍很清贫,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全社会对教师的过高的期望值,加之教师聘任机制的推行,导致现今不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日趋普遍.这直接制约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现就本人二十多年的从教体验,谈谈教师职业倦怠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愿与教育同仁分享共勉.  相似文献   

13.
金丹 《科技信息》2009,(9):167-167
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心态、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是当前困扰着教育界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要求、社会地位、社交环境、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职业压力、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的人格与特点七个方面阐述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以供教育决策者参考。减少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俊华 《科技资讯》2011,(34):228-228
社会舆论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社会对一个行业的舆论在某种程度反映着人们对于这各行业的认可度,而当代关于教师行业的社会舆论占上风的并不是誉美之词。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教师职业倦怠日益凸显。本文围绕社会舆论现状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讨论当前关于教师行业的社会舆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曹晶 《科技信息》2012,(17):157-158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有教育形式的重要补充,但是由于我国对于中职教育的不重视使得我国中职教师现阶段职业倦怠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而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背景,结合对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学生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五个方面,指出了我国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解决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相关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早在1974年由美国人Herbert Freudenburger提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它不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必然会影响到教育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职业心理问题,也是一个困扰教育界的比较头痛的问题.从心理和社会角度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实现教师的心理与职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瑞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180-181
在现代社会,教师职业倦怠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提出了避免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陈静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123-125
通过分析心理应激与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表现及差异,探讨心理应激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关系,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特别是心理应激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潜在影响。这既可以为有效预防和缓解高职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提供思路和借鉴;也能为探求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切实提高,并进一步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叶宝祥 《科技咨询导报》2011,(13):196-196,198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已经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活力,成为了学校长远发展的一大阻力.本文以激励理论为指导,在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有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