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黎 《科技信息》2012,(11):201-201,227
自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从文化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日益深入,结出了累累硕果。女性主义,性别与翻译的结合,以及译者的身份和地位等问题都是这次转向中突出并受到关注的问题。女性主义翻译观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派新理论,它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对该主题的独到主张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杨金华 《科技信息》2012,(15):26-27
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之后,在西方女性主义影响下,女性主义译者介入翻译,利用译者主体性这一因素,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实现翻译实践,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尽管女性主义翻译观受到了批判和质疑,但是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理论家斯坦蚋的阐释翻译理论,从文学阐释学视角提出翻译过程的四步模式,即: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并借助这四个翻译过程他认为从译本的选择到作品的阐释,再到语言层面上艺术的再创造,都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张睿思 《科技信息》2013,(8):213-213,215
女性主义翻译观兴起于西方翻译界,它关注语言中的性别问题,强调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主要探讨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来体现女性话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莉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105-106
"误读"是文学批评、文学史、阅读学、比较文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命题.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有意误读体现于女性主义译者特别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对文本有意识的干预,通过有意误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解构"忠实",使翻译行为最终成为彰显女性主义标记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解释学、接受美学和解构主义3个方面说明了后结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中译者主体问题,并认为受这3种文学思潮的影响,译者的主体性经历了确立,再确立,直至张扬的过程。并由此指出后结构主义范式中译者主体性问题研究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唐黎卿 《科技信息》2010,(33):I0295-I0296
本文从传统翻译观对译者的态度及转变出发,概括了译者主体性的凸现及国内近年来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分析说明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阐述了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做了小结,为今后的关于译者主体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机器翻译的分类及其特点,探讨了机器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客观存在,指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机器翻译中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机器翻译离不开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了达到迅捷、高质量的译文,我们应该将机器翻译与译者翻译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翻译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出发,通过对江苏省内数家企业的简介翻译进行分析,指出译者应该了解中英文企业简介之间存在的价值观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对源文进行主观能动性的改造,提高翻译质量,从而达到对外宣传企业形象、业绩、文化内涵,吸引投资或潜在客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处于社会惯例和文化习俗之复杂网络中心的、原创性的、主体性的活动。指出在后现代语境下,译者主体性是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动态平衡的存在,进而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语境重构就是译者对语际转换后的文本进行词汇、句法以及语篇层面发挥主体性的创造性重构,以便使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并欣赏译文。  相似文献   

11.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词义翻译又是翻译之根本。而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原作的选材、理解、翻译策略的选择都体现了主体性能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蔡瑛 《科技信息》2006,(12):104
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译者的主体性.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翻译,提出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即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他们各自的认知都不相同,因此,给译者留下了较多自由处理的空间,从而使译者的主体性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13.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主体作用。但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认识到是哪些因素影响其主体性的发挥,这样才能译出好作品。  相似文献   

14.
赵丽荣 《科技信息》2012,(9):254-254,245
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译者作为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之间的协调人,既要推断出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又要正确判断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译语读者的期盼和原作意图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理论研究中,译者的身份历来受到翻译理论家们的忽视.20世纪后期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就译者的身份作一历史回顾.探讨译者在翻译发展中的身份变化和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由关注语言转向关注翻译,形成并发展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其理论来源于法国心理分析家拉康、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巴尔特和解构主义思想家德里达的相关思想。这一理论否定单纯的语言翻译,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各种翻译手段干预文本达到创造性叛逆。通常使用的翻译策略为:补偿、前言或脚注以及劫持或挪用,利用这些翻译方法,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原文本进行修改,以达到突出女性特征的目的。但因过于强调翻译中译者对语言的操纵和干预、以女性为标准审视男性文明和以女性为中心排斥男性,而使得激进派女性主义译者翻译出来的作品晦涩难懂。因此,辩证地看待女性主义翻译才有利于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将性别引入翻译研究领域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范围,给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注入了新鲜活力。本文选取女性译者祝庆英和男性译者黄源深的《简·爱》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发现女性主义译者和非女性主义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以及语言特色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以此来探讨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译者和非女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的显现。  相似文献   

18.
李丹 《科技信息》2013,(6):518-518,520
受到时代、传统、文化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翻译意图和文化背景对原作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再创作,这一现象在文学翻译中尤为突出。近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深入全面的阐释,对鲁迅和林语堂的翻译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视文化意识、翻译目的和审美取向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译者主体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译论及语言学翻译理论的规范性特点使翻译的标准问题成为关注的中心,而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却长期得不到承认。但翻译描述的兴起最终使译者主体性问题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译者主体性活跃于翻译全过程,并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同时翻译和文化的关联赋予了译者主体性很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文化影响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时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往活动,可以说它是一种伦理行为。译者是翻译活动的实践主体,译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改写,那么这个改写是随意的么?翻译的伦理介入对翻译主体性的改写有了一个宏观上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