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改善40.5 k V开关柜D型母线穿墙套管出现局部绝缘老化、尖端放电问题,提出在穿墙套管内部增加高低电位的屏蔽环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分别对穿墙套管无屏蔽、穿墙套管有高低电位屏蔽、优化后的穿墙套管高低电位屏蔽3种方案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穿墙套管内部空气域和外部空气域的电场均低于空气临界击穿场强值,屏蔽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地下防护工程坑道中金属门对电磁波的屏蔽作用,建立了简化的计算模型,以矩形波导中TE10模和TM11模作为激励模式,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金属门的屏蔽效能,分析了门框嵌入岩土介质深度、门缝大小以及贯穿导线对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门框嵌入岩土介质一定的深度,可有效提高屏蔽效能;门缝的存在对屏蔽效能有较大影响,门缝大小变化时对屏蔽效能影响不大;门框外侧的贯穿导线对金属门的屏蔽效能影响非常小,贯穿导线越靠近坑道中央,对屏蔽效能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多分裂导线静力风荷载,进行了原尺寸刚性节段模型测力风洞试验,计算得到了多种直径导线阻力系数,并分析了包括雷诺数效应、屏蔽效应等因素对其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线阻力系数试验结果较规范取值小,且由于导线表面粗糙度及紊流度的增加,会使其临界区雷诺数范围提前,尽管导线雷诺数处于名义的亚临界区域,其阻力系数依然随雷诺数变化比较敏感.对于多分裂导线而言,由于上游导线的遮挡干扰,导线整体阻力系数有所降低,必须考虑这种屏蔽效应的影响.拟合得到了考虑雷诺数效应以及屏蔽效应在内的输电导线阻力系数经验公式,为输电导线静力风荷载的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柯文斌 《科技资讯》2014,12(23):126-127
变压器导线焊接是变压器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导线焊接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变压器质量.本文描述了导线焊接的几种方法,从不同的焊接方法看现在导线焊接方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应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法对电磁干扰脉冲作用下,导线连接屏蔽箱体内电路上的耦合干扰电流进行了建模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当有导线穿过屏蔽箱体时,箱体内电路上的耦合干扰电流会显著增强,连接导线的长度、电磁干扰脉冲的入射角度对箱体内电路上的干扰电流都有影响。并提出了一种用开口金属环抑制这种干扰电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定量讨论了导磁园柱筒对外界磁场的屏蔽作用,指出被屏蔽空间的磁场强度反比于园柱筒的磁导率,并随筒壁厚度的增大而减小。若把载流导线置于园柱筒内,由于被屏蔽载流导线将不受磁力作用,但作用在园柱筒上的磁化力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铌钛多芯复合超导线的焊接是各种超导磁体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铜基铌钛多芯复合超导线的结构特征出发,对超导线接头进行了储能焊试验和测试,使用本校开发的特种对焊机和焊接工艺技术,成功地焊制出了一批超导线对接接头,其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接头的水平。该工艺方法可靠,设备简单,接头性能优良,适合于现场焊接、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通信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实现电磁兼容的目的,利用电磁屏蔽原理提高通信设备抑制电磁干扰的能力,通过分析通信设备对机箱的设计要求,得出了通信设备机箱屏蔽设计包括机箱材料选择和保证屏蔽完整性两方面的结论,并进一步给出了通信设备机箱结构上关于盖板、通风孔、导线穿透和开口、缝隙处理等方面电磁屏蔽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邱会有  蔡伟贤 《科技信息》2011,(36):376-377
本文对一台220kV变压器高压中性点套管介质损耗因素超标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采用内外屏蔽法最大限度地排除该中性点套管对高压侧绝缘电阻测试的影响,根据屏蔽前后绝缘电阻测试值的变化,验证了该套管确存在缺陷。本文还对该套管取油样化验,诊断出该套管内部绝缘缺陷原因所在。最后,针对缺陷原因,本文提出将该高压中性点由原先的不接地运行方式改为直接接地运行方式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了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该措施的提出具有极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田建学  魏俊淦  张然 《科技信息》2009,(27):I0089-I0089
本文简述了电子设备设计时与布线相关的电连接器、导线分类以及屏蔽等电磁兼容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套管在变压器间接出线结构下尾部电场计算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压器间接出线结构条件下,应用模拟面电荷-表面电荷法对220kV油纸电容式套管的尾部电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均压球的轴向位置,最大外径以及芯子尾部上、下屏蔽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为制造厂家提供了科学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八盘峡水电站位于多泥沙的黄河上游,机组运行过程中不仅对水轮机过流部件气蚀磨损非常严重,还加速了导叶轴套密封的磨损,造成了导叶轴套漏水量增大,顶盖淤泥增多,顶盖排水泵频繁启动,从而加大了设备检修维护量,降低了机组运行可靠性.针对电站水轮机导叶轴套的漏水问题,在机组大修过程中对导叶轴套的密封形式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导叶轴套的漏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也减少了设备的检修维护量,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焊锡炉具有大滞后、非线性、大惯性等特性,这给模型辨识带来了难度。该文以焊锡炉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其结构与温升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继电器反馈的建模法。通过与阶跃响应面积法相比较,可以看出该算法更具合理性,对焊锡炉温升过程曲线的依赖性小。实验结果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与常规壁厚螺杆钻具相比,等壁厚螺杆钻具以其输出功率大,输出扭矩稳定等优点获得业内认可。随着等壁厚螺杆钻具的逐步推广使用,等壁厚橡胶衬套失效问题也日益突出。橡胶衬套失效以后,螺杆钻具输出性能降低,使用寿命也减小,这对钻井速度和钻井效益都有较大影响。基于热力学原理、Principal strain疲劳算法,建立螺杆马达定转子数值模型,研究了井深、过盈量及粗糙度对橡胶衬套热力学行为的影响,并运用Fe-safe疲劳分析预测橡胶衬套寿命。研究结果表明,等壁厚橡胶衬套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失效;通过等壁厚与常规壁厚橡胶衬套对比分析可知,等壁厚橡胶衬套较常规壁厚橡胶衬套有更好的密封性能,且对静液柱压力敏感程度更低。对等壁厚橡胶衬套进行设计时,应重点考虑过盈量对橡胶衬套磨损的影响,以确保螺杆钻具安全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风荷载作用下引下线对特高压变压器套管顶部接线柱的作用效应,通过仿真分析与等效风荷载试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端子板类型、引下线布置方式、跨点间距变化等影响因素对变压器套管接线柱应力作用。结果表明:在风速作用下套管接线柱是结构体系的受力薄弱部分,无法满足25.98m/s风速作用的结构安全要求;仿真分析模型与试验测试结果误差在-9.06%~7.97%;采用一字型端子板、单引下线结构形式可降低34.60%套管接线柱受力。可见进行引下线结构体系优化,可确保变压器套管在户外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从煤矿竖井提升罐笼衬套的实际服役条件出发,采用普通灰铁、悬浮石墨灰铁、杂铜三种材质试样与钢丝绳具有同样材质对磨付之间互磨损来模拟实际钢丝绳与衬套之间的相对运动,分析衬套耐磨性。并对悬浮石墨铸造灰铁中的石墨形态、基体组织、力学性能及滑动摩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其磨损机理。研究表明,加0.3%石墨粉进行悬浮铸造,并经退火处理的灰铸铁是一种价格低廉、耐磨性好、与钢丝绳磨损最小的新材质,适合代替杂铜制造的罐笼衬套。  相似文献   

17.
高压变压器套管电容芯子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等电容、等极板台阶设计的电容芯子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偏低的原因,提出以极板边缘最大场强 E_(max)为设计基础,以各绝缘层局部放电平均场强与极板边缘最大场强的比值恒定作为设计目标的新的设计方法。本方法调整了各极板下部的轴向场强 E_2(i)的分布,使纸油界面上的切向场强下降且趋于均匀,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可知,新设计的套管局部放电起始电压有较大提高,并有利于提高油中闪络电压。  相似文献   

18.
根据缸套平顶网纹的表面形貌特征,初步地探讨了平顶网纹气缸套的工作特点,详细地介绍了运用试验设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平顶网纹缸套的珩磨加工工艺方案的研究,并通过与普通珩磨网纹缸套的性能对比试验,验证了平顶网纹缸套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微极流体的热流体动力润滑特性,根据微极流体的基本理论和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推导了微极流体的能量方程;依据其润滑条件假设,得出了润滑条件下微极流体的能量方程的简化形式.以有限长滑动轴承为例,将所推导的能量方程与微极流体的雷诺方程和轴瓦热传导方程联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油膜及轴瓦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采用微极性流体润滑,其油膜及轴瓦的温度均比采用牛顿流体有所升高,流体的微极性越强,温度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高压套管作为变压器重要的附件,研究套管的温度分布是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以220kV油纸电容式变压器套管为研究对象,基于电容芯子温度与介质损耗因数(tand)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温度的迭代算法。首先固定tand,计算电容芯子的介质损耗,再与其他热源加载到温度场分析中,得到套管初始的温度分布,根据公式对不同温度对应单元的tand修正,重新计算介质损耗,再求解温度场,直至相邻计算步之间对应节点温度的相对误差小于1%。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采用迭代算法与直接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电容芯子上的最大温差都非常小,在进行套管温度计算时不必考虑温度与tand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对于电容式套管温度场的精确计算和tand非线性变化的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