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径向磁化半环磁铁钢丝绳无损检测仪,难以实现理想的径向磁化进而导致的钢丝绳缺陷检测灵敏度低等问题,采用漏磁原理开发了一种基于平行磁化NdFeB磁体段的新型钢丝绳无损检测仪,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评价实验分析。首先,利用自制夹具对32段等弧形NdFeB永磁铁进行组装,并完成无损检测仪结构的设计与装配;然后,基于新型钢丝绳无损检测装置设计了传统的钢丝绳漏磁信号检测系统;最后,运用BP神经网络进一步提升传统系统对钢丝绳损伤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无损检测仪在钢丝绳受损处能检测到强烈的漏磁信号,此外运用BP神经网络后断丝数量和位置检测精度分别提升了31.5%和22.4%,该检测仪器的有效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2.
杨家山 《科技资讯》2011,(17):23-23
简要介绍了运用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对煤矿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产品进行的无损检测。近些年公司对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进行无损检测,发现了不少安全隐患,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应用漏磁方法检测铁磁性材料原理和虚拟仪器技术,引用美国NI公司的DAQ数据采集模块组合,借助小波变换的分析处理方法和具有强大函数库的LabVIEW图形化编程系统,研究MBV钢丝绳芯胶带监控仪器,对钢丝绳芯强力胶带进行在线无损检测和实时监控,能定性、定量的诊断出钢丝绳的缺陷和接头间距等状况。  相似文献   

4.
杨辉 《科技咨询导报》2010,(13):234-234,236
钢丝绳断裂是我国在用机电类特种设备当中的多发事故,钢丝绳安全状况对设备和人员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从目前我国机电类特种设备钢丝绳的安全状况出发,提出了应用先进无损检测技术推进钢丝绳安全检验,以实现机电类特种设备钢丝绳安全、节约、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段志敏  姜如华 《科技信息》2010,(36):I0238-I0239
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检测,介绍了EMT智能钢丝绳探伤仪在起重机钢丝绳断丝,磨损,变形,腐蚀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根据现场经验指出了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分析了优势和不足之处;阐述了现阶段起重机钢丝绳无损检测现状。  相似文献   

6.
钢丝绳截面损耗探伤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钢丝绳截面损耗缺陷的电磁无损检测原理,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Hall元件在获取磁路主磁通变化信号中的特点,探讨了提高探伤精度的技术措施,并据此研制了采用多个Hall元件组合探伤的钢丝绳截面损耗电磁无损探伤传感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该文以电梯起重机的钢丝绳为研究对象,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形变等现象,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因此该文对电梯钢丝绳的损伤形式和原因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现今情况下电梯钢丝绳的探伤方法,通过观察、无损检测等方式能对钢丝绳的内部与外部损伤进行检测,并针对电梯起重机械钢丝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维护措施,以期为各位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特种设备之一的钢丝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面对钢丝绳断裂造成的严重事故,需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来预防。从技术方面分析钢丝绳无损检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基于电磁原理的各种电磁检测方法做了详细的说明,为开展钢丝绳安全检测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开发检测仪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雷管无损检测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对电雷管的性能进行无损的、智能的一种检测技术,它是在不损伤被测电雷管的情况下,应用热瞬态测试方法来确定其物理性能、状态和内部结构,检测其完整性、均匀性及质量可靠性,从而确定检测电雷管合格与否,本文讨论了电雷管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及可靠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Hall元件在钢丝绳断丝电磁无捐探伤中的应用特点,探讨了提高探伤精度的技术措施,并据此研制了采用多个Hall元件组合探伤的、具有随动定心探头及多通道信号输出的钢丝绳断丝电磁无损探伤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目前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中存在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化钢丝绳断丝检测系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可方便地实现对钢丝绳的数据采集、实时分析,实现了对钢丝绳断丝检测的综合判断.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模拟检测,结果表明:网络仿真与实际相符,准确判断率为81.82%.该系统用于钢丝绳断丝识别可行.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工业用钢丝绳无损在线检测技术。根据电磁感应测量原理,自行设计了一种磁感应式钢丝绳断丝检测传感器及装置,实现了钢丝绳断丝的定量精确检测。其基本原理是,当检测到有断丝产生时,磁导率会降低,磁阻增加,电感量减小,导致线圈不平衡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判断出钢丝绳断丝的情况。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漏磁检测技术不能精确检测钢丝绳内部断丝的不足,具有检测精确度高、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等特点。经多次实验室检验和工业实验,证明了该设计的正确性,检测精度达到了95%以上。推广后将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吴义群 《科技资讯》2012,(12):106-106
本文主要是对电梯钢丝绳的执行强度级别现状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和分析。以往在进行电梯设计时,通常都会选择使用10mm的曳引钢丝绳,但到了最近几年,8mm的曳引钢丝绳也逐渐成为人们选择的重点。因其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电梯的制造与安装中对于曳引钢丝绳的选用有着极为明确和严格的要求,我们在进行实际的工作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将曳引钢丝绳的表面硬度、曳引力大小以及摩擦产生的作用都考虑在内,然后通过相关的成熟技术来进行设计和处理,使其实际的强度和硬度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并通过无损探伤仪等先进仪器对钢丝绳的状况进行检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钢丝绳缺陷检测励磁结构尺寸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钢丝绳缺陷类型的性质设计出钢丝绳无损检测励磁结构模型,根据磁化强度对局部缺陷型(LF)和截面积损失型(LMA)缺陷信号的影响选择钢丝绳需要磁化的磁化强度,并以钢丝绳能否磁化到一定的磁化强度作为励磁结构设计合理性的一个依据;根据励磁结构磁化回路等效模型,通过励磁结构尺寸参数设计及理论计算,分析励磁结构尺寸变化对励磁的影响,得出励磁结构的理论计算尺寸,利用得出的励磁结构尺寸进行ANSYS有限元仿真,理论计算尺寸仿真结果与钢丝绳应磁化的磁化强度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调节关键尺寸参数可以使钢丝绳达到需要的磁化强度,并以最后的尺寸作为励磁结构尺寸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拆股钢丝绳制样技术无任何标准,通过自行设计研制的拆股钢丝绳单丝无损调直机将现行的人工锤直制样方法转变为机械化控制,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467根钢丝绳进行机械制样,得出丝径与配力关系及制样方法,并与人工制样进行力学性能重复性试验,发现同等时间内其功效可达人工制样的4.09倍,机械制样的钢丝力学性能高于人工制样结果.实现了节能、高效、机械化的优势目标.  相似文献   

16.
煤矿机械装备维修再制造无损检测技术对于煤矿机械高效安全运行和煤矿安全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煤矿机械装备维修再制造无损检测技术,并对其预测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与分析.指出煤矿机械装备维修再制造无损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无损检测应为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由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金属磁记忆作为一种新兴的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可对钢丝绳应力集中及缺陷部位进行定位,但对其应力状态及损伤程度的量化关系研究不足。为探究带缺陷钢丝绳拉伸状态下应力与金属磁记忆信号之间的联系规律,将缺陷诱发的钢丝绳损伤判别视为钢丝绳应力变化导致磁记忆信号改变的问题。基于磁机械效应及力磁耦合理论,考虑弹性阶段及塑性阶段磁特性参数(磁导率、矫顽力)随铁磁构件应力变化的不同规律,创新性地提出考虑磁导率和矫顽力影响的力-磁耦合修正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带缺陷的1×7型单股钢丝绳进行静力场计算和环境磁场共同作用下的三维静磁场计算,利用力-磁耦合修正模型对两种物理场进行力-磁耦合。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进的模型可以较好地分析钢丝绳的力-磁耦合模拟问题,为以数值模拟为手段的钢丝绳拉伸应力与损伤量化关系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现代检测与诊断系统在工业上的应用日益繁荣,而其也必然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在未来社会里,随着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的提高,无损检测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家庭、医学、军事和空间科学技术等许多科学领域,而信息智能化、数字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运用必然使其如虎添翼,其应用前景是相当乐观。该文主要阐述了无损检测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新的钢材含碳量无损检测方法,设计了可靠性材较高的检测系统,以钢材的磁特性为基础,用Autolisp语言编制计算机接口软件,测绘出钢材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碳量和磁性特征量间的非线性映射,实现含碳量的智能化检测  相似文献   

20.
提升钢丝绳安全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矿井提升钢丝绳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基于钢丝绳损伤检测确定钢丝绳损伤后剩余强度的方法以及钢丝绳张力实时在线检测技术,提出了钢丝绳动态安全系数与全程最小安全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科学评价钢丝绳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