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翠芬 《科技信息》2007,(22):226-226,254
文章主要分析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幸福》的叙述手法。作者把"不可靠"叙述者的内心活动,与第三人称叙述和对外部环境的描写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破坏大自然会招致大自然的报复,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警告.《吕氏春秋·孝信览·义赏》篇中说:"竭泽而渔,岂不多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打猎),岂不多得?而明年无兽."《国语·鲁语》记载:鲁国国君宣公,在鱼儿成长的季节,在泗水上捕鱼.大夫里革见到了,把渔网割断扔到水里,对鲁宣公说:山上不要砍伐幼树,水中不要捕捞小鱼,"繁庶物也,古之训也."《孟子·梁惠王》篇中也说:"数罟(细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重视自然资源的繁衍.我国古代很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知道不同层  相似文献   

3.
<正> “痰饮”作为病名,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了记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水饮内畜,中满不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特别是《素问·脉要精微论》还直接提到了“溢饮”。另外,《素问·气交变大论》又进一步指出其临床症状为:“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可见上述饮证,都是脾运失常,水液积聚  相似文献   

4.
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破灭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艺术形象、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手段和小说的叙述艺术来体现小说的主题: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将财富当成人生成败的标志,在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之间划上等号,理想破灭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深刻道理的“套话”。《礼记·大学》中说:“谚,俗语也”。《尚书》中称“喭”(按:喭即谚)为“俚语”。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  相似文献   

6.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孟子》等儒家典籍中就有关于麒麟的记载,这表明我们祖先对麒麟的认识最迟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就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一说;而《春秋·公羊传》中也提到:鲁哀公十四年,在  相似文献   

7.
1986年3月21日,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发表玛丽·T·雷诺兹的题为《〈尤利西斯〉在中国》的文章,报道了中国《世界文学》刊登金隄先生译介《尤利西斯》的消息。该文说:“1922年,当《尤利西斯》的征订单送到西尔维亚·毕奇的巴黎书店时,乔伊斯曾写信给哈丽特·威弗尔说:‘给北平寄10本!’这10本书现在早已不知下落,如今查遍中国的各家大图书馆也只能找到寥寥几册1946年兰登图书公司的版本。……然而,《尤利西斯》很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悬念性叙述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而探讨了该小说的艺术特色.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得小说的时序颠倒,结构奇特,情节跳跃,充满悬念;同时,作者还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小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铃兰空地》是图尼埃的一篇具有象征色彩和深刻寓意的小说,它以一个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写成的悲剧故事表达了现代人的一种生存体验:在机械化的、高速运行的现代生活中,人的自然状态的生存方式已被异化,执着于理想追求只能导致悲剧的结局。作者运用象征、暗寓、对比等手法来表达这种哲理寓意。小说中着力描写的高速公路、栅栏、铃兰空地等都具有象征寓意。  相似文献   

10.
从詹姆斯·费尼莫·库柏开始,美国的战争就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和主要作家写作的主体。描写美国战争的文学名著《红色英勇勋章》(1895)、《永别了,武器》(1929)和《裸者与死者》(1948),是美国重要的文学遗产。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有深远的影响,而对这些战争的文学描述又影响着当代的战争思想及其性质。本文将概括地论述描写这些战争的文学作品和过去二十年来发表的有关评论文章。主要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一说汉字的构造,人们便崇尚“六书”,即《周礼·地官司徒·保氏》里最早提到的,后经东汉许慎归纳总结出来的所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t??iε〕~2)诎(〔t??‘y〕'),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  相似文献   

12.
试论《红字》“A”的内涵寓意及其双重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字》 (TheScarletLetter)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rntalHawthorne)的代表作。作者以象征罪恶和耻辱的红字A (英文Adultery通奸的缩写形式 )为线索 ,通过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 (HesterPrynne)的悲惨遭遇 ,不仅深刻揭露了清教殖民统治的黑暗与腐败 ,同时也给我们展示出红字绝妙的内涵寓意及其完美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3.
寓言界说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著《庄子》一书中。《庄子·杂篇·寓言》中说:“寓言十九”。晋人郭象注:“寄之他人,则十言而见信。”唐朝人成玄英疏:“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已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清人王先谦集解云:“寄寓之言,意在于此,而寄于彼。”前人的这些解释,虽然还不全面、不确切,  相似文献   

14.
李璇 《创新科技》2008,(6):62-63
<正>温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11月20日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盖瑞·威尔斯(《纽约书评》第45卷第15号,1998年10月8日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与周代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诗经》反映了周初到春秋时周人经济、政治、生活、信仰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情况.饮食习俗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在《诗经》中也有间接或直接的体现.所谓间接,是指诗歌中或用作比兴,或与饮食关联的种养、渔猎等经济活动,或宗教、祭祀均纳入分析.更有一些诗篇直接记载了饮食方面的情况.而《诗经》中反映的饮食文化情况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从《诗经》入手,并证之以《周礼》、《周易》《左传》等重要典籍,试图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汉代"独尊儒学"的思想对《汉书·艺文志》的编撰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汉书·艺文志》的编撰体例上,而且体现在其对不同学派的评价方面,同时,从《汉书》的其他部分也可以找到相类似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物形象、人物取名、细节描写三方面剖析了小说<药>,认为该文具有如下特色:人物形象寄寓丰富的社会内涵;人物命名寓意深刻;细节描写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18.
屈原《九歌》中的爱情描写扑朔迷离,对于其爱情描写的读解争议颇多。我们应从3个层面来理解《九歌》的爱情描写:《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交感巫术意识的体现,是以男女情爱来敬神娱神的描述;《九歌》的爱情描写是用“男女比主臣”的比兴艺术手法,来抒发个人哀怨之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编辑同志:我有一个植物学问题,一直弄不明白,特致函请教你们.有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典故,说的是晋代名士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羮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其中菰即江南人惯吃的"茭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查《辞海》等  相似文献   

20.
中央报刊文章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一九七一年元旦社论1(1)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夺取农业新丰收 .,..............................……‘..................……、........……《人民日报》社论4(1)无产阶级专政胜利万岁 —纪念巴黎公社一百周年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编辑部7(1)“三里丝”柞蚕品种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