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验以轻烧氧化镁和锆英石为原料,采用湿法共磨工艺,合成了镁锆质熟料.并以此为主要原料研制了镁锆铬质浇注料.实验证明,镁锆铬质浇注料的抗渣侵蚀能力、抗渣渗透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坩埚法研究了锆英石加入量对镁质浇注料的抗渣性的影响,用水急冷法研究了锆英石加入量对镁质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配料中锆英石的增加,浇注料抗渣渗透性增强,抗渣侵蚀性降低,抗热震稳定提高。主要探讨了镁锆质浇注料抗渣渗透性机理。  相似文献   

3.
由于水泥回转窑用镁铬质耐火材料在使用中生成有害的六价铬盐对环境和人体有危害,所以替代镁铬质耐火材料的研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以电熔二钙砂、方镁石一氧化锆共晶材料为原料,制备出了再结合镁锆砖,并对制品的烧结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水泥回转窑用镁铬质耐火材料在使用中生成有害的六价铬盐对环境和人体有危害,所以替代镁铬质耐火材料的研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以电熔二钙砂、方镁石一氧化锆共晶材料为原料,制备出了再结合镁锆砖,并对制品的烧结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坩埚法研究了锆英石加入量对镁质浇注料的抗渣性的影响,用水急冷法研究了锆英石加入量对镁质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配料中锆英石的增加,浇注料抗渣渗透性增强,抗渣侵蚀性降低,抗热震稳定提高.主要探讨了镁锆质浇注料抗渣渗透性机理.  相似文献   

6.
SiO2对镁锆合成料抗渣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吸渣荷软法研究了SiO2成分对镁锆质合成料抗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镁锆合成料中SiO2含量的不同,故在与渣作用时形成的低熔点相不同;随着合成料中SiO2含量的提高,吸渣荷重软化温度明显下降,造成合成料的抗渣性恶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镁锆砖和镁铬砖抗RH炉渣侵蚀机理以及简化模型法,研究了镁锆砖的制备工艺参数与抗RH炉渣侵蚀的相关性.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了颗粒级配、助烧剂、烧结温度、氧化锆含量和氧化锆种类对镁锆砖抗渣性能的影响,确立影响镁锆砖抗渣性能的关键因素为烧结温度和氧化锆含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烧结温度和氧化锆含量对镁锆砖抗渣侵蚀性能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手段,利用中心复合设计,建立镁锆砖的抗侵蚀统计分析模型,并作响应曲面图形.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经液相浸泡法表面处理过的镁钙砂而制成的镁钙浇注料的物理性能、抗渣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镁钙浇注料具有较镁质浇注料更好的性能,其中,当CaO含量为10%时镁钙浇注料的物理性能和抗渣性能最好,试样中镁钙砂的包覆膜没有受到破坏,且起到某种程度的辅助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电熔镁砂和锆英石为原料,研究锆英石质量分数和烧成温度对镁锆质试样物理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锆英石质量分数为20%、烧成温度为1 650 ℃时,镁锆质试样具有最佳的物理性能;当锆英石质量分数超过20%,试样的物理性能和热震稳定性开始下降.试样的主要物相由t-ZrO2、方镁石和镁橄榄石组成,t-ZrO2晶粒与MgO晶粒交错分布,形成二相结构.  相似文献   

10.
精炼钢包渣对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轻烧镁粉和轻烧白云石粉为原料,合成镁钙砂并制砖;利用高温显微和岩相分析,将材料抗水化性与抗渣性结合起来,研究了精炼钢包渣对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的侵蚀。结果表明: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对碱性渣有很好的抵抗性;少量添加剂既可提高抗水化性又不降低抗渣性。  相似文献   

11.
以多金属氧酸盐为构筑块的功能性复合材料在无机化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在催化、导电、磁性等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简单评述了近年来合成的此类复合材料的功能(催化、导电、磁性)、性质及其结构,并展望了其潜在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库技术和模块化设计方法,采用Delphi7.0程序设计语言为开发工具,建立耐腐蚀材料数据库系统.系统实现了对耐腐蚀材料信息的多种查询功能,并有数据存储、库的维护及打印等功能.运用多种现代选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评判,实现合理的智能化选材.系统为耐腐蚀材料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使用硫脲或硫化钠为硫源,在少量聚乙二醇分散剂存在下,分别利用一步和两步溶剂热合成方法制备了CdS-TiO2复合材料,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测试,并以甲基橙溶液的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在太阳光照射下CdS-T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以Na2S为硫源、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得的S1复合样品具有最佳的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活性炭-γ能谱法测量表面经过预处理后的不同建材样品氡析出率,计算求得该建材氡固有析出率。实验结果表明,建材固有氡析出率能真实反映出建材氡析出率的情况且不受建材自身形状因素的影响,不失为一种准确可靠测量建材表面氡析出率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决策树(DT)模型及其衍生的随机森林(RF)模型、极端随机树(ET)模型和梯度提升树(GBDT)模型,对用于甲烷吸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进行了高通量的计算筛选。利用1 800种材料的特征向量数据,计算了特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重要度分析,发现材料的结构特征与化学信息特征的相关性不大,但是结构特征的重要度较高。将数据库中的1 260种材料作为训练集并使用上述4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再将剩余的540种材料作为测试集对模型的筛选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查准率-查全率(PR)曲线结果表明,GBDT模型自身稳定性强且预测结果精度高,因而成为筛选吸附甲烷的高性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最佳模型。针对RF模型和GBDT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发现协调单个决策树的个数和决策树节点的分裂特征数量能够有效改善RF模型的性能,而调节回归树的学习速率和迭代次数可有效改善GBDT模型性能。最后基于540种材料的测试集,利用GBDT模型筛选出前20种高性能吸附材料,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特征向量与甲烷吸附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邻甲基苯甲酸和溴为原料,分别采用AIBN引发和光引发自由基反应合成了邻溴甲基苯甲酸,并利用IR和1H NMR对所得产品进行表征.考察了原料配比、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多层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高能炸药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为填料,采用超声吸入法制备了CL-20/GO的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利用TEM、DSC-TG、XRD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光点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实验方法制备出了CL-20/GO纳米复合含能材料,证实了GO片层内部和片层上的负载物质为CL-20晶粒,负载部位在GO的片层内和片层上,呈晶粒状,清晰可见,分布较分散,无团聚,粒子大小主要集中在10~20 nm范围内,个别粒子尺寸较大,约40 nm;CL-20/GO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分解峰值温度较纯CL-20均有所提前;CL-20/SMWNTs光敏感性强,50 W的激光能量就可以将其点燃。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鳞片石墨、生石油焦和煅后沥青焦为基体炭质原料,以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掺入定量SiC,B4C陶瓷相,通过模压成型(140MPa 1min)制备弥散型C-SiC-B4C复合材料.研究了原料种类及含量对C-SiC-B4C复合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C-SiC-B4C复合材料的性能和显微结构与基体炭质原料的种类和含量有关,生焦的微观结构以流线型为主,以生石油焦为原料制备的复合材料抗压强度最高,达到226MPa;煅后沥青焦的显微结构以镶嵌型居多,制备的样品导电性较差,抗氧化能力最弱;以晶态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的复合材料显示出了较低的电阻率和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晶体醋酸锂或尿素为反应体系的液相,研究了不同锂和锰为原料,液-固燃烧合成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锂和锰为原料对液-固燃烧合成LiMn2O4的影响较大,其中醋酸锂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可得到单相的尖晶石型LiMn2O4的产物,但加入尿素不利于合成LiMn2O4;以碳酸锂和二氧化锰或碳酸锂和碳酸锰为原料,产物中都有杂质,但碳酸锂和二氧化锰为原料优于碳酸锂和碳酸锰为反应原料.  相似文献   

20.
石膏性质对半水硫酸钙晶须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石膏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半水硫酸钙(CaSO4.0.5H2O)晶须的可行性,侧重考察了石膏(CaSO4.2H2O)性质对水热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纯石膏、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或合成石膏(由电石渣或氧化钙与硫酸反应制得)为原料,用水热法均可制备半水硫酸钙晶须.纯石膏晶粒度较大,磷石膏含杂较多,二者只能合成短棒状晶须.脱硫石膏和合成石膏的晶粒度小、含杂少,更有利于形成高长径比晶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