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皖南民居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几座代表性皖南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现场详细测试以及室内外气温的连续监测 ,澄清了一些错误看法 ,如认为民居高大空间内温度分层明显 ,以及“冷巷”空气可被用于室内降温等 ;此外 ,结合天井、屋檐、屋顶等建筑细部处理的特点以及测试结果 ,指出遮阳是皖南民居设计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自然通风设计则作为辅助手段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桂北山区乡村民居热环境现状,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旧民居和新民居,分别测试其在夏季和冬季的热环境参数。测试结果表明:桂北山区气候条件独特,夏季湿热、冬季湿冷;同一季节,新旧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并没有显著差异;夏、冬季测试期间,新旧民居在大部分时间段均处于Ⅲ级热湿环境标准,但整体而言,民居的夏季热湿环境要优于冬季。针对该地区民居构造特征,在改善民居室内热环境时需充分考虑地域气候特征,将加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自然通风、遮阳隔热、集热蓄热等措施相结合。研究成果可以为山区乡村民居热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适宜尺度的中庭可以起到缓解夏季室外炎热气候影响的作用.为掌握地处热湿气候盆地区域中不同尺度中庭的热环境状况以及为该地区的中庭尺度设计提供参考,以广西东南部传统村落为对象,测绘了20栋民居的中庭,并在夏季典型晴天日选取不同尺度的中庭进行热环境实测,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不同尺度中庭空间的热环境分布状况.将实测期间的空气温湿度等数据作为计算条件,采用Ecotect软件分析了各中庭夏季的气候适应性状况.基于上述实测和分析结果得到了适应于热湿气候盆地区域的中庭尺度模型,即中庭尺度的宽高比小于1∶1且进深宽度小于3 m,并对该区域中庭的热舒适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国际上一些常用的热环境指标,探讨了它们的来由和适用的条件;结合我们对建筑热环境实地调查及测试的实例,挑选出较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热环境指标,同时给出了亚热带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达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厦门住宅夏季室内自然通风热环境实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市4户住宅的夏季室内风速和热环境实测为例,探讨从参数变化中获得房间自然通风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用累积分布预测平均热反应指标(PMVN)来评价房间自然通风条件下热环境的方法,统计分析所测房间自然通风下PMV值的大小及其出现概率.结果表明,房间的白天室内风速较大而夜间室内风速较小,但就PMV值而言,房间PMV值白天... 相似文献
6.
安徽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计适应地方气候的建筑结构有利于节能和环保。为研究安徽传统民居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在实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对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将实测数据,如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围护结构热物性参数和房间内扰模式等作为已知边界条件,通过对不同自然通风模式的室内热状况进行模拟比较,拟合出了与实测情况相符的自然通风模式。验证了:采用热惯性小、隔热作用好的围护结构和双坡屋顶结构减少建筑的太阳辐射得热对改善室内热环境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北乡村民居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实践与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改善西北乡村地区冬季居住热环境,降低冬季采暖能耗,结合当地太阳能资源富集特点与技术经济条件,提出适宜性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方案,并在银川市碱富桥村进行了工程实践。通过实验测试以及与传统乡村民居做比较,并利用室内主观舒适温度计算对新建民居冬季室内环境进行分析,测试与计算结果表明新建民居保温节能效果显著,验证了西北乡村地区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汪志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3(2):156-163
本文探讨了亚热带气候条件下中国南方住宅的室内热环境问题。南宁棉纺厂职工住宅作为本文探讨的例子。本文通过实测该职工住宅内的热环境,和利用计算机程序DEROB-LTH进行模拟和分析,提出了改进南方住宅室内的热环境的途径。还对南方住宅内的热环境用较为合适的热环境指标SET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泉州某洋楼民居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的热环境进行测试,分析洋楼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等参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计算热舒适度PMV(预测平均投票数)指标值.结果表明:洋楼外廊有明显的气候缓冲作用;夏季白天洋楼室内的热舒适性不佳,但各用房存在相对舒适的时段;灰空间在居民的迁徙型居住模式中有重要作用,增加开敞度、屋顶隔热、房门对位等是改善洋楼热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典型庭院建筑开敞空间冬、夏季热环境分别进行了连续实测,分析了不同自然通风条件下,太阳辐射和气象条件对庭院内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通风对庭院热环境有重要影响,且该影响在不同太阳辐射和季节条件下效果不同.无论开窗或关窗,太阳辐射对庭院热压分布都有显著影响,庭院密闭性越好、太阳辐射越强,庭院内冬季空气过余温度就越高,但夏季无此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广州气候特征导致的几个城市环境问题,根据室内热舒适性评价的计算公式,在相关简化条件下,计算出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条件下的PMV-PPD指标;同时根据热环境评价理论进行了夏热冬暖地区热湿环境的主观评价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夏热冬暖典型城市———广州居民对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最后通过实验测定广州地区室内外干湿球温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等参数,根据实验所测参数对室内热舒适状况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为改善和提高室内居住热舒适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热环境与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详细了解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热环境状况和居民热舒适水平,分别在2006年冬季和2007年夏季对湖南某典型村镇住宅热环境与居民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总户数85户,131人.调查结果表明,村镇居民在夏季和冬季对室内温度的满意度分别为71.6%和80%,对相对湿度的满意度分别为75.4%和80%;夏季仅有48.1%居民对室内风速感觉满意,因此有必要在夏季加强通风设计.夏季服装平均热阻0.31 Clo,可接受热舒适操作温度范围为15.65~30.14 ℃,冬季服装的平均热阻2.15 Clo,可接受热舒适操作温度范围为8.41~15.65 ℃,全年可接受的热舒适操作温度范围为8.41~30.14 ℃.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占地广,对高校建筑进行有效节能可以改善校园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能源消耗并降低校园的维护成本.该教学楼地处夏热冬冷地区,教学楼建成以后,由于大面积使用排窗,和对室内舒适度考虑欠佳,造成夏季过热,本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并以此作为初始边界条件,利用CFD软件模拟了改教学楼的室内外风环境、热环境、室内的热舒适指标(PMV—PPD),通过模拟发现,该教学楼室内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总结分析,为教学楼的生态绿色改造提供参考,利用高校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社会认同度,可以成为建筑节能的示范与榜样,起到引导和推动建筑节能向全社会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突变热环境,配合使用桌面风扇供冷方式下的人体热感知和工作表现。用两种不同的瞬态温度条件(34-26 ℃,34-30 ℃)进行实验,另设置在30 ℃热环境中使用风扇供冷对照。实验以研究热环境对人类生产力的影响,并考虑室内热感知和热环境复杂性的个体差异。招募了18名健康受试者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热舒适问卷和神经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可以从主观感觉评价、神经行为测试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人员的工作效率,不同热突变环境下人员的工作效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且高温环境下使用桌面风扇有效的提高了人体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因此,可以通过动态调节室内温度,来主动的调节办公人员的神经行为能力,调动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白族民居建筑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特点。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大理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因素,从白族民居建筑顺应自然、施法自然的特点着手,通过对白族民居建筑的框架结构、建筑材料、物理环境等方面的特征进行解析,呈现出白族民居建筑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白族民居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伟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4):104-107
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已无法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对目前湖南省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作者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助力湖南省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所选基地秦茂村位于秦岭之巅,气候寒冷,属温性山地气候。通过实验测试,分析研究了秦茂村传统民居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出夯土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会呼吸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得出秦茂村的建筑物理环境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冬季保温问题,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其热工性能的方法。期望通过这些量化分析和研究,可以对秦岭山地民居的热工性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引导当地民居向着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化,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19.
This paper focused o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process. Using GIS and SketehUp software, a common digital relief map model of a residential district was created, and the air distribution (both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within this residential district was established by CFD simulation. So, 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of the air at any location with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as well as the worse flow area and overheat area can be clearly presented. An index of micro thermal environment for the air distribution evaluation was established.Depending on a certai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model, from the air parameters of the micro environment at any location with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such as air velocity and air temperature, the index of micro thermal environment was obtained by certain principles and data processing process. By this index,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scheme was evaluated corresponding to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If this index is not good enough or unsatisfied,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idea and process can be changed or im-proved accordingly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judged by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