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清洁生产:海水养殖业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型工业生产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有助于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水养殖业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如对海洋系统水环境赞成直接的影响,养殖水产品对污染物的富集,养殖生和的病害严重等,清洁生产是实现海水养殖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文在较为系统地论述海水养殖业开展清洁生产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海水养殖业开展汪有洁生产的基本思路,如立足生态养殖,发展工程化养殖等,并提出亟待解决的离岸设施生态养殖,养殖用水高效处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较为系统地回顾了近现代我国淡、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历史,重点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产养殖业成功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分析了制约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种质、病害与环境等关键问题,展望了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前景。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朗,即朝着生态养殖和工程养殖两个方向发展;其理论基础是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生物与工程技术,协调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的关系,达到互为友好、持续高效;其总体目标是实现养殖生物良种化、养殖技术生态工程化、养殖产品优质高值化和养殖环境洁净化,最终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对策是实施生态工程养殖战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立足基础研究。强化高新技术的应用;实施良种工程,不断推出养殖新良种;从平衡水域各产业的需求出发,调整现有养殖区养殖结构、规模与布局;集成现代生物和工程技术,实施陆地和潮上带工程化养殖;以养殖生态学理论和现代工程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浅海离岸设施渔业;从改善我国人口营养结构出发,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蓝色农业"的第二次飞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在总结我国“蓝色农业”的发展进程、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蓝色农业”第一次飞跃基本特点是实现了野生型种类养殖产业化。尽管,近年来我国淡水鱼类养殖和海水鱼虾贝藻养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良种培育、病害防治和养殖环境调控等理论与技术方面缺乏实质性突破。我国“蓝色农业”第二次飞跃的目标是:实现养殖生物良种化、养殖技术生态工程化、养殖产品高质化和养殖环境洁净化,最终实现水产增养殖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式论我国滩涂资源日的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我国滩涂开发存在的政策,科学与技术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滩涂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滩涂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适于滩涂成陆土地种植的植物筛选,育种与种植,滩涂耐盐碱植物的筛选,驯化与综合利用,林草牧复合生态种养殖,封闭式海水池塘生态养殖和工程化养殖,滩涂底栖生物资源保护,人工增殖和洁兆生产,大型藻类育苗和养殖,活饵料人工培养,滩涂生物资源深加工等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海洋是人类食品,药牧工业品的丰富来源,但是,作为最新生物技术领域的海洋尚有许多空白有待于探索。本文讨论了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在海洋生物资源持续性发展和开发中的重要性;集中讨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海水养殖,医药,及污染控制上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人们对城郊的开发强度也越来越大。人类的活动使城郊地区的景观、环境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农业、乡镇企业发展、旅游业、养殖加工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出发,简略阐述了盲目、过度开发对城郊生态系统产生的危害。并从植物的生活型选择、耐受性定律、生态位原理、植物的他感作用、群落时空格局构建、边缘效应、演替作用、物质循环再生、生态效率以及生物操纵等多角度论述了城郊开发中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生态学原理。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是优化海洋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海洋牧场技术的发展直接关乎海洋渔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本文首先梳理了主要的海洋牧场技术的发展进程及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海洋牧场技术专利的发展态势,总结出海洋牧场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标国家政策对专利的促进作用,对比分析了海洋牧场的技术布局和发展情况。最后结合专利分析结果和国际海洋牧场的政策,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975—2019年,海洋牧场技术专利量持续增加;国家方面,韩国专利数后来者居上,我国、日本和美国紧随其后;机构方面,我国专利申请主要以高校为主,且表现突出,国外主要以企业为主。技术布局方面,专利重点分布在水生动物养殖、生态调控和牧场设施方面,苗种繁育、驯化控制、环境监测管理和鱼获深加工等技术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建筑论文析     
本文论述了建筑学科的性质、作用和特点,以使人们对该学科有全面整体的了解提出了我国在建设中所面临的诸矛盾如人口问题、土地、水源、污染、能源及建设中的机制和体制问题等.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要十分关注于城市、建筑的环境、节能减排、低碳,并形成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对学科的发展从宏观和微观去分析,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从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到社会生态、城市、农业、城乡一体的融合,并和谐地、科学地发展和控制,最后提出了学科研究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电子商务(e-business)的物流瓶颈等也都是困扰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为此,许多国家正在研究管道物流系统,特别是城市地下管道物流运输系统,更是一个十分新颖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国外管道物流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地下管道物流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工程规划建设和相关技术、自动化传输和监控技术和成本效益分析三个方面。本世纪大力发展和全面推动城市地下管道物流系统建设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地下管道物流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与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0.
遴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评价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运用功效系数法分层计量宁波市2002~2013年土地利用效益,并与其他五个同类城市对比。结果表明:12002~2013年宁波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与同类城市相比仍较低,土地利用水平有较大提升潜力;2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城市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及布局有一定关系,宁波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挖潜;3宁波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变化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变化呈现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上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是一座湿地面积占23.5%的海滨特大城市。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多面性,给人类尤其是上海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海湿地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屏障作用,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和过滤等生态服务以及防风暴及保护海岸线功能。上海湿地的社会效益主要有旅游休闲、历史及文化价值、教育及科学研究等价值,促进湿地周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海湿地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指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产品的价值,它包括食品、农业产品及其它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产生的直接价值,直接经济效益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算。同时上海还有国际重要湿地,涉及国际共同利益和效益。因此,为求得上海湿地可持续开发和保护,必须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条件上,不能片面追求单个效益目标,正确的做法是在提高经济效益中十分重视生态效益,在提高生态效益中尽可能争取高的经济效益,并达到社会效益的有效提高,从而实现上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青岛市为研究案例,通过对经济、环境、社会不同系统的特征分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岛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权重体系,对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 表明青岛市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为0.877 1,处于Ⅰ级水平,属可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3.
草地与农牧交错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不仅是草地畜牧业的基地,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草原与农牧交错带,即不同于西部牧区,也不同于东部农区。根据它在地理、气候、农林牧产业结构、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相应之对策,为国家在西部大开发和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生态安全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十分严重;同时我国又是人口大国,农业生产始终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农业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对生态安全以及农业生态安全的概念、特点、评价与预警,粮食安全,农业景观结构调整与发展生态安全型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转基因生物等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东莞市土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共选取19个指标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并建立解释结构模型(ISM),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东莞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因素进行分析。模型分析得出:东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因素被分成七级递阶结构,最低一级的因素是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利用率的情况,影响经济密度,进而影响本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等因素,最终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最高一级是自然保护区的比重。这是由东莞市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特点所决定的。其中中间几级构成循环回路。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因素之间的这种结构模型给政府以及决策部门为保持本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生态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价值问题是一直以来人们研究的热点,科学的生态价值是科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科学的生态价值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总结科学价值的基础上,本文具体分析了科学生态价值的表现及生态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逆向演替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期基本方针,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一是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而独立存在;其二是生态环境是支撑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其三是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将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长期改善。研究了西部退耕还林(草)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确立能够确保西部地区脱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的环境改善目标、改善路径和可行的对策措施,以建立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西部地区的环境整治与重建体系,从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稳固与坚实。  相似文献   

18.
江河源区是我国冰冻圈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冻土环境的寒区生态系统异常脆弱,从人口集中度的变化出发,以黄河源果洛州近56年以来“区域人口集中度”的变化为例,探讨江河源区人口集中度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工程、小城镇的建设、游牧定居工程以及后续产业建设对人口集中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