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采用CFD方法监测了上海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站台火灾环境下,采用事故风机+站台空调通风与回风+站台下侧排烟的强制通风、不同屏蔽门开启方式对烟气温度场、CO分布及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着火6 min时,强制通风可使站台楼梯口温度Tavg<50.73℃,[CO]avg<150 ppm,并基本消除CO由站台层向站厅层的扩散;部分开启屏蔽门可实现站台层烟气向站台隧道的抽吸,增加站台安全撤离区域.结果同时指出站台层至站厅层个别楼梯口的温度、风速及风向尚未完全达到地铁设计规范要求,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基于视景仿真的虚拟测试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地铁列车CBTC系统的仿真测试平台中,利用Multigen Creator及Vega软件构建车站、站台屏蔽门及列车的虚拟现实环境,在实验室模拟了地铁站台屏蔽门的工作,解决了CBTC系统开发工作对现场环境依赖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地铁环控系统能耗,根据目前传统屏蔽门系统和安全门系统的优劣性,提出了可控风口的新环控系统.以某新建地铁为例对新系统的舒适性、通风及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列车进站和出站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模拟,分析了列车进站、出站过程产生的活塞风对站台站厅舒适性、通风效果的影响,并根据系统负荷及运行条件进行了节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新环控系统可兼顾屏蔽门和安全门系统的优点,当按照优化后的开口和控制方案运行地铁新环控系统时,站台内乘客活动区域气流速度小于5m/s,满足舒适性要求,同时可在屏蔽门系统的基础上降低能耗17.3%,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论地铁站台屏蔽门系统的作用及常见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地铁站台屏蔽门的几种常见故障及防治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铁站台层空间狭小,建筑结构形式如楼梯的位置设置及开口朝向方式、屏蔽门的安装等,对火灾烟气的流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CFD方法,对岛式站台层内车厢中央位置着火时的烟气扩散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楼梯结构、屏蔽门对火灾烟气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站台层楼梯位置、结构、屏蔽门对烟气扩散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楼梯开口朝向不同,可以使得排烟效率最高相差22.3%,温度最高相差53 K;安装屏蔽门后,大部分烟气被限制在轨道区域内,减少了高温烟气的危害,并提高排烟效率。优化楼梯结构设计及安装屏蔽门来实现对站台层火灾烟气的优化控制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地铁屏蔽门作为站台侧和轨道侧的气密性隔断工具。因此其正常运行状况下,必然会受到轨道侧和站台侧风压压差的影响。目前,部分城市的屏蔽门系统出现因为风压过大而出现遇障停止,然后二次关门的情况,导致运营延误。屏蔽门电机功率选取是否恰当,这个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业主的关注。该文将根据实际工程经验数据,分析计算屏蔽门电机在风压情况下的功率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铁普及,地铁站内空气品质受到人们重视。PM2.5浓度是空气品质的重要衡量指标,地铁站内PM2.5浓度值实测研究有限。为了找到影响地铁站内PM2.5浓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实测北京地铁各站站台、屏蔽门、室外的PM2.5浓度值。通过对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站台内PM2.5浓度受到室外环境影响;不同类型屏蔽门对站台PM2.5浓度值也会造成影响。通过对连续实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站台PM2.5存在积累情况。  相似文献   

8.
分析北方地铁屏蔽门系统节能效果,确定可有效利用活塞风的节能改造方案.采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综合评价北方城市不同地铁环控方案,并利用Airpak模拟站台温度场和速度场预测改造后的效果.比较发现屏蔽门系统与安全门系统相比仅节能2%,在北方城市节能效果不明显.分析发现屏蔽门系统通风尤其是站台下排风能耗过高,过渡季节和冬季的活塞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屏蔽门增加可调节的风口,可在过渡季节和冬季有效利用活塞风,引入站台可补充新风量,节省机械通风耗能,夏季关闭风口仍保留其节能优势,全年能耗可再减少30%,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结合保证地铁的运营安全和服务水平要求,探讨了地铁屏蔽门系统的四种操作控制模式:系统级控制、车站级控制、站台级控制和就地级控制。  相似文献   

10.
孙敬伟  梅松 《科技资讯》2012,(24):249-250
本文首先对屏蔽门系统站台就地控制盘设置的一般性要求提出说明,并对就地控制盘的常规功能及选配功能进行了介绍,从而提出PSL盘面功能设计、PSL盘体安装设计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本篇,能让读者对地铁屏蔽门就地控制系统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掌握和理解,并最终为进行屏蔽门系统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