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1年当尼耳斯·玻尔研究所刚落成时,它的全名是“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1965年10月7日,为了纪念玻尔诞生80周年,正式改用了现在的名称,简称NBI。在离开丹麦的前一天(1989年2月21日),我很荣幸地应我国驻丹麦大使馆政务参赞朱昌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尼耳斯·玻尔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本刊这期继续刊载有关的纪念文章。1922年,玻尔应邀赴德国格廷根讲学,由于这次讲学所起的历史作用,人们就把这次访问称为“玻尔节”。  相似文献   

3.
德布罗意的非线性波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除了爱因斯坦被人誉为“哲学家和科学家”外,还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被人誉为“思想家和物理学家”,其中一位是尼耳斯·玻尔,另一位就是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亲王。玻尔是“正统”量子力学纯几率诠释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德布罗意则是“非正统”波动力学因果诠释“法兰西学派”的创始人。德布罗意性格内向儒雅,很少走出国门。他作为思想家到底在思考些什么呢?他在追求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他与玻尔的分歧到底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对玻尔,是科学上最著名的较量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他们为物理学的未来而展开论战。爱因斯坦不能接受量子力学荒谬绝伦的无序性和不可知性,因此他设正了一连串精巧的思维实验来攻击这个理论。但是每当他似乎揭开了量子论核心问题上的不一致性时,玻尔(NichsBohr)却证明爱因斯坦是错误的。尽管量子力学有那些不尽如人意的成分,它还是获胜了。玻尔是用海森伯(WernerHeisedberg)的测不准原理来不断挫败爱因斯坦的进攻的。按照海森伯的原理,测量一电子或任何别的量子粒子的位置,就会扰乱它的动量Z而测量它…  相似文献   

5.
互补原理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于1927年首先提出来的,它集中地体现了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对于量子力学基础问题的观点。互补原理提出以后,引起了对于量子力学解释的激烈争论,直至今日仍未停止。本文拟简要地论述一下互补原理提出的历史背景、它的基本含意、互补原理提出以后所引起的争论以及对玻尔原理的评价,以纪念玻尔诞生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6.
关于玻尔的“族徽”,迄今似还没有一种足够详细、足够真实和正确无误的描述。本期所载《玻尔的族徽》一文,将试着作出这样一种描述。  相似文献   

7.
行星原子     
当量子理论最初正在发展的时候,玻尔提出一个原子模型,这样的原子有分立的电子,象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一样围绕着原子核在轨道上运转,他的原子是以允许一个电子仅仅占据所有可能轨道中一个特定的次轨道而“量子化”的,后来量子力学或波动力学把电子散布成几率云,消除了电子象一个粒子一样作经典轨道运动的概念,然而,双电子原子光谱学最近的发展至少已经恢复玻尔最初概念的  相似文献   

8.
英文中的archive一词,常被译成“档案”或“档案馆”。然而我有可能时宁愿把它译成“文献”。例如“尼耳斯·玻尔文献馆”(简称NBA),就是由我最初定的译名。几年以前,我已按这一译名刻了一方大印送给他们(保存在该馆秘书那儿),因此,至少就我个人来说,这一译名  相似文献   

9.
纳粹德国抢先造原子弹 一天深夜,丹麦警察潜入玻尔教授寓所,并悄悄地告诉他:“盖世太保正在到处搜寻你……”于是,满头银发的玻尔携带着装有“核原料”的小瓶逃到了瑞典,又从瑞典逃往英国,后搭乘“德罗特宁尔摩”号邮船前往美国,于1939年1月16日抵达纽约港。  相似文献   

10.
一、近代物理的象征在尼耳斯·玻尔诞生100周年的今天,我们已目睹了量子物理学的辉煌成就和它所带来的巨大实际后果,和相对论不同,量子力学即使只算到它的基本建立,也要写上一长串光辉的名字: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德布罗意、薛定谔、玻恩、狄拉克、泡利、费米和费曼等等,但是玻尔有他特殊的作用,这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原子物理学家玻尔诞生95周年纪念,我们请曾多次去过玻尔研究所的杨福家同志撰文以志纪念,文章中有两点我们印象深刻:一是“哥本哈根精神”,即平等、自由的讨论,相互紧密的合作和浓厚的学术气氛;二是玻尔与爱因斯坦间既是相互尊敬的好友,又是在学术上持续了好几十年争论的对手这种关系.这两点对我国科学技术领域中进行民主化、现代化建设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深奥真理”探索中的思想分野──关于爱因斯坦-玻尔论战的管见之二沈 两种“实在”观念什么是物理实在?爱因斯坦和哥派(哥本哈根学派)见解不同、回答不一,以致在第六届索尔未物理学讨论会(Igso年)和后来一段时间里针锋相对地争论过。人们便以彼此相违的“实...  相似文献   

13.
一、物理学家们看到了新的危险正当美国科学家全力以赴从事原子弹研究的时候,一些具有卓越远见、政治敏感的物理学家看到了原子弹对世界未来的影响.玻尔在1941年听海森堡讲到原子弹在理论上可行时,惊得几乎失去了控制.1943年,玻尔逃离德国占领下的丹麦,不久后来到了美国.他一方面对希特勒可能会获得原子弹而感到十分担心,他希望盟国能早日战胜法西斯轴心国,结束战争,或美国能赶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来,使它不能成为希特勒的讹诈工具.他的希望和智慧给了美国原子弹研究很大的帮助.在另一方面,玻尔对原子弹  相似文献   

14.
“深奥真理”探索中的思想分野──关于爱因斯坦-玻尔论战的管见之一沈葹不少科学界人士都同意一位学者的如下说法:“有一种科学家,每隔100年才出一个两个,如爱因斯坦和玻尔”;我们说这100年的估计可能还嫌短了些。但至少公众都认定:这两位大师是20世纪最卓...  相似文献   

15.
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略论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评价和贡献沈爱因斯坦认为,玻尔提出原子定态概念,用以说明原子光谱定律和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乃是一个“最伟大的发现”;即使到其晚年,依然把这个发现称作“奇迹”,并誉之为“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之...  相似文献   

16.
由复旦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杨福家教授撰写的《原子物理学》一书最近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早在六十年代初,杨福家教授就在原子物理的故乡——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从事实验研究,长期来对尼·玻尔的物理思想体系有很深的探讨。多年来,杨  相似文献   

17.
峻岭 《科学之友》2004,(6):27-27
人们最不愿意在自己的工厂、卡车或者办公室中看到漂浮的灰尘,但有一种灰尘则另当别论,它就是“智能灰尘”。不过“智能灰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灰尘,实际上它是一个有无数超微型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系统,人们的最终目标是把每一个传感器都缩小到1mm3大小甚至更小,这就是“智能灰  相似文献   

18.
光谱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在发展原子结构学说和量子力学中,起了实验基础的作用.试想,如果没有十九世纪前后的光谱学者的辛勤劳动,玻尔(Bohr)的氢原子模型,特别是“量子化”那样非常新奇的概念,是不可能突然引进的.正是由于从玻尔模型所预测的氢原子谱线的频率和巴麦(Balmer)系的符合是太一致了,才使这一非常突然的假设,有了强有力的实验支持,并进一步发展成为量子力学.原子中的电子,现在都用四个量子数去描述,从而证明和发展了原子周  相似文献   

19.
很少有一门科学经历过三十年左右这样动荡而又有成效的时期,它动摇了本世纪头三十年中的物理学。一些在这一时期开始还无可争议的基本概念,现已成为过去“经典”年代的踪迹。诚然,居里、卢瑟福、普朗克、爱因斯坦、闵可夫斯基、薛定谔、玻尔和玻恩等主要先行者,以及其他一些同代物理学家,都揭示过“革命性”的革新成果。但还是有人认为,尽管他们曾不遗余力,业绩卓著,可在实际上仍很接近经典  相似文献   

20.
金秋九月。季节似乎又渐渐轮回到了“科学的第二春”。蜇伏了许久的“科学”终于伸了个懒腰,走出人们视线中的清冷角落,它裹挟着科学之友杂志社的老编小编们,一路狂奔,采起风来……在这样一个年代,“科学”太需要把眼球从远处收回来,将它驻足于身边——所谓专业理论的高深莫测,敌不过老百姓对生活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