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2003年12月底从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徐坚领导的研究组,近日研制出目前世界上玻璃形成能力最强的镁合金,并用铜模浇铸成直径达9毫米的金属玻璃圆棒。这一成果使我国在此领域跃居国际先进水平,对  相似文献   

2.
Mg65Cu25Y10-xLax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的非晶合金多为粉末或者薄带,这样就大大限制了非晶合金的许多优异性能的发挥以及在工业中的应用,因此研究开发块体非晶合金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用真空吹铸法制备了直径2mm的Mg65Cu25Y10-xLax(x=0、0.35、1、2)块体非晶合金梓,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分别对非晶合金的结构和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x=2时,合金具有最高的玻璃形成能力(k=0.5872);当x=0.35时,也就是当原子半径参数λ=0.18时,不但没得到共晶点的成分,反而其玻璃形成能力比Mg65Cu25Y10还差;当x=3、4时,此时在非晶基体中已经出现晶体相,说明其玻璃形成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科院沈阳科技创新园”(以下简称“沈阳科技园”)的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沈阳迎宾馆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沈阳市市长李英杰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并为“沈阳科技园”揭牌。  相似文献   

4.
快速判定大块金属玻璃(BMG)的玻璃形成能力(GFA)是开发新型BMG的关键。基于加和性原则,用动力学理论解释了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作为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可行性和局限性,为制备非晶合金提供了理论依据,合金能形成BMG的最低Trg为0.4066,同时找到了玻璃形成能力最佳的两个理论约化玻璃温度,即Trg=1和Trg=0;提出了判定GFA大小及其稳定性的两个新的参量摩尔熔化热ΔHmg和稳定性CPS,并用它计算了BMG合金系的GFA大小及其稳定性,BMG的GFA大小顺序与井上明久(Inoue)的排列顺序吻合  相似文献   

5.
Zr基大块非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射流成型法制备出Zr52.5Cu14.6A110Ti5大块非晶,该合金系统具有很强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宽的过冷区,其玻璃转化温度Tg=650.63K,晶化温度Tx=721.90K,过冷区△Tx=Tx-Tg=71.27K,Vicker硬度为558kg/mm^2,压缩断裂强度1730GPa,弹性模量82GPa,观察其断口有大量纹络状河流花样,并有融化的液滴存在,该合金系统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应归功于合金组  相似文献   

6.
综合大块金属玻璃(BMG)的研究成果,用加权平均原则计算大块金属玻璃的原子半径差比率Δd、原子电负性差比率Δe以及离子率v三个物理参数,以大块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的临界冷却速度Rc作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GFA)的参数,用Origin 软件分别对上述三个物理参量与Rc的关系进行统计处理时发现:Δd,Δe,及v与BMG的GFA的关系出现极小值现象,不同合金体系极小值的位置不同;玻璃形成能力强的合金体系,其各个组元的原子百分含量、组元原子之间的半径差以及电负性差三者之间的搭配是和谐的。金属玻璃合金的最优成分范围以及各种添加元素的最佳添加量现象可能与这三个物理参量与Rc之间的极小值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铜模铸造方法制备了临界尺寸达4mm的Ti42.5Zr7.5Cu40Ni5Sn5块体非晶合金.该合金的过冷液相区△Tx,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γ判据以及δ判据分别为63.9K,0.561,0.393以及1.400,这表明该合金具有优异的玻璃形成能力.这种Ti基块体非晶合金具有高达2162MPa的压缩强度,同时还有明显的塑性.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4,(11):17-17
北京的楼房将用上随温度高低变色来保温的“智能玻璃”,从而北京将成为第一个用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玻璃的城市。随光的强弱变色的玻璃早已为人所知,但这种变色玻璃只能滤光。由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杨槐教授开发,并取得了专利权的“智能玻璃”,却是一个独特的“空调”。  相似文献   

9.
Pd-Si二元块体非晶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玻璃包覆提纯技术和水淬或空冷方法制备了块体Pd82Si18Pd81Si19Pd80Si20二元块体非晶合金球形样品,直径分别达7-8mm.热分析结果表明,随Si含量的增加,Pd—Si二元块体非晶合金的非晶转变温度Tg、起始晶化温度瓦和晶化峰值温度瓦增加,且Pd—Si二元块体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达61K.研究结果表明二元Pd-Si合金具有很强的非晶形成能力,且玻璃包覆提纯显著提高了Pd-Si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低熔点玻璃熔剂——JDN-Ⅱ熔剂.试验结果表明,JDN-Ⅱ熔剂特别适用于高温A356合金熔体的覆盖保护和净化.当JDN—Ⅱ熔剂的加入量ω=0.03时,对A356合金有着覆盖保护和净化的明显效果:当熔体温度t=857℃时,铝熔体的氢含量C仅为2.6μL/g;当t=-750μ时,C降至0.7μL/g.文中还考察了该种玻璃熔剂的净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Mg80-xCu10 xY10(x=0,5,10,15)非晶态合金薄带,用XRD分析和DSC分析显示薄带形成了非晶态结构.根据DSC曲线,确定了表示非晶形成能力的Tg、Tx、T1、Trg和△Tx等温度参数,同时提出了以晶化放热值和熔化吸热值的比值作为表示非晶形成能力的新参数——约化玻璃转变焓.定量DSC分析结果显示,新旧参数在表示该非晶薄带的非晶形成能力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镁基大块非晶玻璃转变的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真空吹铸法制备了直径2 mm的Mg65Cu25Y6Gd4与Mg65Cu25Gd10块体非晶合金棒,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DTA)分别对非晶合金的结构和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以Mg65Cu25Y6Gd4与Mg65Cu25Gd10大块非晶合金DTA实验为基础,利用Kissinger方程对其玻璃转变的动力学性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玻璃转变表观激活能与频率因子v0越小,玻璃转变处Lasocka关系的B值越大,则对于同一合金系表现出玻璃形成能力(GFA)越强,这一现象是由于大块非晶合金独特的结构特点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玻璃导体混合碱效应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玻璃导体中存在的“混合碱效应”,以0.50P2O5-0.50[XNa2O-(1-X)Li2O]体系玻璃为例,根据弱电解质理论,通过一种假设溶液模型导出了具有一种形成体和两种改良体的三元混合玻璃的总导率随两种改良体氧化含量而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用水冷铜模吸铸的方法制备了直径为3mm的Zr85-xCuxAl15(x=25、30、35、40和45)合金棒.用X射线衍射(XRD)、差分扫描量热(DSC)和差分热分析(DTA)测试,结果表明:Zr55Cu30Al15和Zr50Cu35Al15,为完全非晶,且Zr50Cu35Al15为近共晶成分,其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最佳.运用Miedema半经验模型对该合金系的非晶形成焓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其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5.
孙铁珩,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3月生,现任沈阳大学校长、教授、沈阳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新型As_2Se_3-GeTe-Cul系统玻璃形成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I或GeTe含量的玻璃,并测定其转变温度、密度、显微硬度、断裂韧性、膨胀系数、红外透过率和反射率。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的形成范围很大,玻璃转变温度在170~230℃,显微硬度在130~190kg/mm ̄2,断裂韧性在0.30~0.50MN/m ̄(3/2),膨胀系数在145×10 ̄(-7)~215×10 ̄(-7)℃,红外透过截止波长超过19μm,反射率在20%左右。并初步从结构的观,或讨论了玻璃性质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个基于合金组元原子半径和电负性判断非晶形成能力的方法. 建立了原子半径差与电负性差之比Δd/Δe与临界冷却速度Rc的数值模型,并在所有五种不同合金系中获得一致且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关系. 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四种不同成分的Zr-Al-Ni-Cu金属玻璃,并测量它们的临界尺寸Zmax、过冷液相区间ΔTx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 结果表明,Zr54Al13Ni15Cu18的玻璃形成能力最佳,而且用Δd/Δe模型预测的四种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顺序与所有实测参数(包括Zmax、ΔTx和Trg)表征的顺序基本一致. 因此,用Δd/Δe的预测方法比较同一合金系内不同合金之间玻璃形成能力的优劣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06,(6):57
将印有文字和图像的纸片盖在一块透明的玻璃上,然后用短波紫外线、X射线、γ射线进行高能电磁辐射,玻璃就能自动“默记”这些文字、图像,当受到日光等长波光源照射后,在暗背景中保存的这种玻璃,仍能把文字、图像再现出来。这种神奇的玻璃是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苏锵院士和李成宇博士为首的科研小组研制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高峻,男,1962年生,上海市人.博士.教授.1997—200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0~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从事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研究.2002年美国渡尔州立大学景观建筑系高级访问学.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方法考察了P2O5-PbO-Bi2O3系统的玻璃形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考察了该系统两种不同类型玻璃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P2O5-PbO-Bi2O3系统存在两个玻璃形成区;在低P2O5区(<46%,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不含P=O双键且A1(σ1)被激活的[PO4]四面体;在高P2O5区(>50%,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聚磷酸盐型[PO4]阴离子团,这些阴离子团通过Pb2+,Bi3+联接而形成层状玻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