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了几种常用单胞藻及其投喂培养的火腿许水蚤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金藻8701和三角褐指藻分别具有较高的DHA和EPA含量,比较适合作为桡足类饵料.金藻8701及其与三角褐指藻、绿色巴夫藻、亚心形扁藻等组合作为混合饵料投喂时,培养的火腿许水蚤的几种重要必需脂肪酸(ARA、EPA、DHA)的含量都较高,其中,以金藻8701和绿色巴夫藻按体积比1:1作为混合饵料时,火腿许水蚤的DHA/EPA值接近2:1,更有利于其作为海水仔稚鱼的优质饵料.  相似文献   

2.
近20年,藻类对桡足类的有害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不同浓度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 formis)对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 borneoensis)的繁殖、存活及其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三角褐指藻对婆罗异剑水蚤世代培养的繁殖和幼体存活具有负面影响,各世代间婆罗异剑水蚤的繁殖率及其幼体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而投喂亚心形扁藻的婆罗异剑水蚤其繁殖和幼体存活无显著差异(p>0.05).且饵料中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显著影响桡足类脂肪酸组成与含量,也显著影响桡足类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不同饵料的投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种单胞藻的不同种类及投喂密度的组合方式,对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的饵料效果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品种投喂宜选用等鞭金藻;混合投喂以等鞭金藻加塔胞藻和等鞭金藻加三角褐指藻为优选饵料,混合投喂最佳密度为4×104/mL。  相似文献   

4.
在静水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和浓度对太平洋真宽水蚤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物碳含量为1.0 mg C/L的条件下,不同饵料投喂后,太平洋真宽水蚤的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投喂亚心形扁藻、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的存活率高于球等鞭金藻和小球藻(P0.05);投喂中肋骨条藻的产粪数明显高于投喂其他4种单胞藻的产粪数(P0.05);投喂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的产卵量明显高于小球藻(P0.05),其他饵料种类的产卵量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生物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亚心形扁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的产卵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浓度的中肋骨条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的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差异性显著,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逐渐减少(P0.05)。投喂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饵料浓度为2.0 mg C/L时效果最好,表明此浓度条件下的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是太平洋真宽水蚤相对适宜的饵料,可为人工培养太平洋真宽水蚤作为水产活体生物饵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两种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微藻,对两种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orrutum)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室内培养,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含有较高的C16:O、C16:1和C20:5(EPA),仅含有微量的C20:4不含有C22:6(DH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3.8%。而等鞭金藻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8:2、C18:3、C22:6(DHA),不含有C20:4,仅有少量的EP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高达49.8%。两种微藻脂肪酸组成显示出明显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魁蚶苗种繁育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饵料,了解魁蚶幼体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金藻、角毛藻、海洋酵母、小球藻等4种不同饵料对魁蚶幼体进行为期13d的喂养,测定其壳长、壳高等生物学指标,计算特定生长率,分析不同饵料投喂对魁蚶幼体生长的影响。【结果】从D形幼虫发育到壳顶期这段时期内,混合饵料金藻+海洋酵母较单一饵料投喂魁蚶幼虫的效果好。不同饵料投喂下魁蚶幼虫特定生长率大小依次为金藻+海洋酵母处理组金藻处理组海洋酵母处理组金藻+角毛藻处理组角毛藻处理组小球藻处理组,各处理组间差异极显著(P0.05)。【结论】在魁蚶幼体培育阶段,最佳饵料是金藻+海洋酵母。在没有混合饵料的前提下,金藻效果最好,适合做幼虫的开口饵料;小球藻效果最差,不合适做单一饵料投喂幼虫。  相似文献   

7.
氮源及其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氮源的种类和浓度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的NO-3和NH4 在叉培养基中对三角褐指藻进行培养,测定了其生长及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以NH4 为氮源时三角褐指藻的比生长速率大于硝酸钠;在NH 4为2.1 mmol/L时三角褐指藻达到最高比生长速率.三角褐指藻的主要脂肪酸是14: 0、16:0、16:1和20:5n-3(二十碳五烯酸,EPA).以NO-3为氮源时,EP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随着NO-3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1.0 mmol/L时的EPA占总脂肪酸质量分数比达到最高(16.9%).当氯化铵浓度大于3.9 mmol/L时,EPA的含量占总脂肪酸质量分数比随浓度的增加较大,在8.0mmol/L达到26.1%.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作为饵料的盐藻、湛江又鞭金藻、三角褐指藻与卤虫早期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盐藻喂养早期卤虫,最佳藻液浓度为2.5×10~6个/ml,用湛江叉鞭金藻喂养,其最佳藻液浓度为5×10~6个/ml,用三角褐指藻喂养,其最佳藻液浓度亦为5×10~5个/ml。对三者进行比较,以投喂湛江叉鞭金藻的早期卤虫的成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9.
饵料生物对轮虫培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硅藻、金藻、微绿球藻、裸藻、小球藻、扁藻分别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实验表明,不同藻类对轮虫的繁殖影响不同,在裸藻为饵料抑制轮虫繁殖,以小球藻和扁澡为饵料促进轮虫繁殖。并且投喂不同生理状态的藻类,结果也不同。投喂处于指数增长期的藻类要比投喂衰老期的藻类效果好。实验还表明,轮虫在适宜饵料保障下大量繁殖,低于饵料保障度或饵料保障度过大都不利于轮虫繁殖。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蒜头藻(Monodus subterraneous)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以下简称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涵状幼体,并对不同密度轮虫的投喂效果以及蒜头藻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在育苗过程巾的传递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轮虫经72h强化,EPA、DHA含量达到最高值,从0分别提高到7.82%和1.80%.以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发现在潘状Ⅱ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20ind/mL;在涵状Ⅲ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30ind/mL.由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的EPA、DHA含量分别是12.76%、5.61%,显著高于由未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表明蒜头藻的脂肪酸,特别是EPA、DHA在育苗过程中能通过食物链有效地传递给滏状幼体.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在接受美学诞生之前,学者们往往从作家的角度讨论文学创新问题。本文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新的问题。笔者将文学创新的标准与读者接受相结合,就创新的三个方式与期待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提高是作家作品创新的主要依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才能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15.
电荷守恒定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麦克斯韦方程推导电荷守恒定律,并研讨与电荷守恒定律有关的物理问题:恒定电场、基尔霍夫定律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对于给定的互素的整数 p和 q,以 T(e,n)表示方程 xe≡ 1 (mod pq)的解的个数 ,当整数 e在某个集合上变化时 ,给出了 1|A|∑e∈ Alog T(e,n)的上界估计 .  相似文献   

19.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6-8月从新疆北部主要哈密瓜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1个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G Cmol%含量测定,确定采自叶片病斑上的9个供试菌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o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而侵染果实的病原菌可能还包括果斑菌(Acidororax.arenae 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20.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