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建忠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29(6):601-604
在用数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关于质心的3-自由度独立主动阻尼的方法来消除多自由度系统中再耦合现象,同时给出了该独立主动阻尼的条件及速度反馈算法.介绍了隔振平台的3-自由主动阻尼实现原理及其结构方框图.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主动阻尼控制量完全解耦,同时又不影响主动阻尼效果. 相似文献
2.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1)
针对微制造平台的隔振问题,建立基于Udwadia-Kalaba方程的动力学模型,其可以在不引入拉格朗日乘数等额外参数的情况下进行求解。将微振动平台的振动位移作为系统约束,建立微振动隔振平台的离散化模型,并在主动隔振与被动隔振的混合机制下进行微振动平台隔振系统的多体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用Udwadia-Kalaba方程建立了驱动条件的求解方法以满足系统约束,基于约束条件建立微振动隔振平台的动力学模型,且通过Matlab语言进行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仿真得到了8个自由度方向的约束力矩,由此可以求得致动器所要求的竖直方向力的大小;在4个质点所受噪声干扰相同的条件下,微振动离散化模型4个致动器所需的约束力保持一致,而且可以达到良好的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冰的连续挤压引起柔性结构的剧裂 表明冰荷载的动力性质和对该问题采取对策的必要性,基于矩阵摄动和动力子结构方法,系统地建立了改善冰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构布置优化方法,一座渤海导管架平台在一定的程度上鉴别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5.
柔性基础上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方式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积极隔振和消极隔振情况下,柔性基础上主动隔振执行器在并联结构安装方式和基础消振结构安装方式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比较了不同安装方式的主动控制力与被动隔振系统及柔性基础之间的参数关系,为主动隔振器安装方式的选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制出一个新型的有源隔振系统,它采用了光电子、计算机,机械与材料学科的新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控制。这个系统以较为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了全频域内的最佳阻尼号无谐振峰运行,显著地顾传统无源减振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精密机床的振动问题,建立了四自由度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阐述了隔振模型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原则和方法,根据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PID主动控制器,并以随机地面模型作为输入在Simulink中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具有PID控制器的主动隔振系统在隔离振动方面效果明显优于被动隔振系统.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波阻块(WIB)对地铁荷载引发低频振动的隔振效果.首先建立了列车-隧道-地基的数值计算模型,将地铁移动荷载简化为沿隧道向前的移动荷载列,计算了埋设WIB前后场地地表的振动情况,然后对比分析了WIB的埋深和构造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最后与地下连续墙和隔振沟的隔振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地铁运行产生的低频振动,WIB可以使地表振级降低5~12 dB,振动幅值降低60%以上,具有比其他隔振措施更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苗福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6):617-620
基于2自由度的发动机简化模型,针对发动机的外部干扰信号由线性外系统的输出描述,通过引入扰动补偿信号,给出发动机系统的前馈反馈最优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控制器由状态反馈项和扰动输入前馈补偿项构成,前馈项用于补偿干扰输入对发动机的影响,控制器的反馈和前馈增益可通过求解代数方程得到.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对抑制发动机的外部干扰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研制出一个新型的有源隔振系统,它采用了光电子、计算机、机械与材料学科的新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控制。这个系统以较为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了全频域内的最佳阻尼与无谐振峰运行,显著地改善了传统无源减振器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Z1)
The micromation and precision of the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demand that its manufacturing, measuring and assembling must work in a micro-manufacturing platform with good ability to isolate vibrations. This paper develops a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of micro-manufacturing platform. The brains of many kinds of birds can isolate vibrations well, such as woodpecker‘s brain. When a woodpecker pecks the wood at the speed as 1.6 times as the velocity of sound, its brain will tolerate the wallop 1 500 time... 相似文献
13.
机载光电载荷一般是以吊舱的形式装挂于作战飞机上,它利用前视红外、电视、激光等光电传感器对地面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以及激光指示;因其机动灵活、实时准确、范围广、针对性强的特点,已经成为获得各类图像信息的主要平台。良好的成像质量是利用光电载荷成功执行各种任务的前提;而恶劣的振动环境往往会严重的影响光电载荷的成像质量。首先分析了机载光电载荷的振动环境的特点,然后据此提出了基于比例积分算法的振动控制方法。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既能达到与Skyhook方法相同的振动控制效果,又能减小结构柔度,从而使光电载荷既能衰减载体传来的振动又能抑制直接激励引起的振动。 相似文献
14.
15.
轿车车身板件振动自适应主动控制研究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压电陶瓷进行轿车车身板件振动自适应主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利用LMS自适应滤波方法建立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自适应主动控制算法对轿车的项板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智能桁架结构振动阻尼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压电主动构件实现智能桁架结构阻尼控制的技术.控制方法采用局部积分力反馈,将压电主动构件的弹性内力经积分器反馈,以此获得施加于压电主动构件上的驱动电压,达到智能桁架结构闭环阻尼控制的目的.这种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通过一个空间桁架结构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可获得较大的结构模态阻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测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光线示波器记录信号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采用单片机系统进行数字化改进的方法,给出了测量结果。分析说明,新的测试系统具有很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KZ–28型可控震源隔振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了被动隔振系统的物理模型,对可控震源被动隔振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构建了基于单片机的反馈控制混合隔振系统实验平台,实验表明,实验平台在2~6Hz低频干扰下的主动隔振效率大于80%.混合隔振系统的实验研究可为可控震源混合隔振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车身低频振动不易控制的问题,将压电陶瓷作为传感/致动元件,主动控制车身板件的振动变形,以抑制或消除车身板件的低频振动。根据致动器控制力分析和车顶棚模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压电传感器和致动器同位对称布置的方案。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设计了振动主动控制器,并搭建了车顶棚振动主动控制实验台。独立模态振动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压电陶瓷智能结构对车顶棚振动进行主动控制后,压电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降低了14%~23%,即有效控制了车顶棚的低频振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