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6月13日,河南省修武县出土了5块与韩愈有关的石碑,分剐是:宋熙宁三年《唐韩文公故里》碑、明嘉靖四十四年《唐昌黎伯韩文公墓》碑、明隆庆五年《唐昌黎伯韩文公故里》碑、清嘉庆二十年《韩文公祠祭田》碑,以及清道光二十四年《唐昌黎伯韩文公故里》碑。根据不同史料考证,这5块石碑应是修武韩愈后裔于民国年间利用旧碑刻制伪造和新刻而成,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修武韩氏为韩愈后裔的称号,纠正清乾隆以来“修武韩氏永不承袭”的圣旨。  相似文献   

2.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四人帮”的儒法斗争谬说风行之时,韩愈曾遭贬抑。近几年,报刊上发表了不少重新评价韩愈的文章,这是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进行拨乱反正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有些文章把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仅仅看作或主要看作是一次“文从字顺”的散文通俗化运动,其目的在于否定魏晋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这种看法主要着眼于形式,而忽视了思想内容,是值得商榷的。笔者以为,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之所以要解决文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复兴儒学,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唐代古文运动是在特定的哲学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唐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虽继承两汉  相似文献   

5.
韩愈、欧阳修作为唐宋古文运动中的领袖人物,在一生的文学活动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相同之处,即都热心指导青年写作,竭诚培养拨擢文学新秀。他们是文学大家,一个“文起八代之衰”,一个“能存史迁之神”,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故在指导写作上有许多来自实践的精辟之论。在诸多深切著明的论说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告以学文之道,必先务本。”所谓“务本”,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他们认为,作家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了,那么“文不难而自至矣”。重温韩、欧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和论述,对指导我们的写作,纠正目前创作中…  相似文献   

6.
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有自己的散文理论。他的文论以道为基,以文为体,以言为饰,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一座完整的理论架构。在道、文、言诸方面,欧阳修在继承韩愈文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散文理论,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旗帜。宋代古文运动正是在这一理论和旗帜的引导下,较唐代取得了更为彻底而全面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韩愈等倡导的古文运动取得重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韩愈确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创作理论。而且他躬身实践,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性的古文作品。他的创作和理论在其作品中得以统一。文章从韩愈的《答刘正夫书》探究他的文学思想与创作。  相似文献   

8.
有唐一代,曾经发生过两次文学革命运动。一次是以白居易、元稹为领袖的新乐府运动,出现在诗歌领域内;另一次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主将的古文运动,出现在散文的复兴方面。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古文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上接先秦两汉,下开唐宋古文八大家,经明代的归有光、唐顺之,清代的桐城、阳湖诸家,直至“五四”以前的严复、林纾等翻译大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影响极为深广的古文传统,支配着中国文坛达千年之久,直至“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才被现代白话散文所代替。  相似文献   

9.
身为"古文运动"领袖的韩愈,其诗歌的光彩常为文章所掩,然而韩愈诗歌对唐诗的发展、宋诗风格的形成、元明清诗歌的承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韩愈的诗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韩愈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中,其诗风从清新雄豪到奇崛瑰怪再到古朴清新,天赋个性、创作心态、社会风尚等是其在人生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诗歌风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韩愈在袁州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为练阻迎奉“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阳)剌史,同年十月二十四日,改授袁州剌史。袁州唐时属江南西道,郡治在今江西省宜春市。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八日,韩愈抵达袁州上任。同年九月二十二日,唐穆宗召拜他为朝散大夫、国子祭酒。大约在十月初,他离开袁州,返回京城任职。  相似文献   

11.
中唐时代,曾师从韩愈的李翱,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积极参加古文运动,排斥佛老,更是功不可没。因而,清人倡“唐宋十大家”之说,在传统的“唐宋八大家”基础上,增添李翱、孙樵两位唐人。 李翱字习之,卒溢“文”,人称“李文公”。身后何人为其编纂文集,已不可考。他的文集或称作《李翱集》,欧阳修曾书其后(《居士外集》卷二三);或名曰《李文公集》,王安石曾书其后(《临  相似文献   

12.
韩愈是中唐儒学运动的核心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一位对我国教育影响深远的的教育家。韩愈的教育思想是对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教育目标看,韩愈继承儒家的"学以至圣人"之道而发展为"仁智契合"之法;从教育理念而言,韩愈继承儒家"明人伦"的教育思想进而提出了"性三品"的教育理性思考;从教育功能来看,韩愈继承儒家的"化民成俗"的思想而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韩愈的和谐教育思想对解决当今教学改革中的突出矛盾,探讨教育和谐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愈、白居易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的文艺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在复古的同时,力主创新,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反映民生疾苦,发挥情感作用,对中唐诗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权德舆、韩愈两位中唐前后相续的文坛盟主的关系.认为虽然权、韩存在诸多交游的时空条件和思想基础,但终未见有文字上的往返,这反映了以权德舆为首的贞元后期的文人群体,重清检礼法,不与或少与浮薄、躁进的进士新贵来往的人事交往关系.其中既有政局变更的原因,也有艺术追求、人生意趣的不同等方面的因素.显露出中唐新旧交替文人代际间转换关系文坛新秀既保持着对前辈们的应有尊敬,也在不断地突出前辈的牢笼,为树立起自己的门庭大胆地拓展着.  相似文献   

15.
韩愈的籍贯,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记昌黎人;《新唐书》说邓州南阳人;李白在《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也说南阳人;李翱在《韩吏部行状》中说“昌黎某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及《中国文学史》说河南河阳人;《中国历史人物生率年表》(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载“昌黎(今河南南阳)人”。此外,还有些书籍说河内南阳,有的说河南沁阳,也有的说河南孟县。总之,众说纷云,未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角度看韩愈和古文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创导者,他所领导的古文运动既是文体文风的革新运动,也是文学用语的革新运动.古文运动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文学用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汉语书面请看,先秦时期的散文词汇丰富,也有了较为完善的语法规则,适宜于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表达.然而历两汉经魏晋南北朝精至唐,却走了一段弯路.随着文学创作的形式主义化,从东汉后期开始,文学用语也逐渐走上了驸俪化道路.骄体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不应大加讨伐,但六朝时代,土族文人专以骄辞俪句掩饰他们生活内容的空虚,于是骄体文成了汉…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中唐时期的韩愈,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文学上,他曾倡导古文运动,振臂一呼,八方响应,“摧陷廓清”“文起八代之衰”给予后世以极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一反大历时期的柔糜之风,创奇崛雄豪一派,被称之为“唐诗一大变”。在哲学上,他强调天命,创立道统说,开宋代朱程理学之先河。这些方面,均有不少文章加以论述了。但是,在政治思想方面,长期以来,韩愈一直被描绘成保守、落后甚至反动的人物,这是很不公正的。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韩愈的“文中之诗”,是指其文章作品中所存在的诗体。此处的“诗”是个广义概念,凡用韵语写成的作品均可视为“诗”,相当于“押韵之文”。对韩文中的“有韵之文”的性质判定,我们当从韩愈自道,其时人及后人的看法乃至今人的见解等三方面入手。韩愈的“文中之诗”,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由此进一步把握韩愈的诗学观、古文观,并由此可见韩愈诗歌多样风貌的成因,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韩愈“以文为诗”现象的公允诠释与《全唐诗》的“新”辑佚。  相似文献   

19.
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前代古文家们的理论和实践,成功地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散文革新运动,古文取代骈文登上了文坛主宰者的宝座。而从稍前于此的大历年间历贞元元和至大中年间,唐人传奇小说创作也在前期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繁荣的...  相似文献   

20.
权德舆二题     
第一则对《唐才子传校笺》有关唐代诗人权德舆的生年的辨证提出质疑,认为史籍及文集记载确凿,勿用他辨以致误。第二则对权氏与唐代古文运动的共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权氏在古文运动前期人物与韩柳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推动唐代古文运动中权氏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