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零保温”淬火状态下,27SiMn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在880℃~91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强、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910℃后,随温度的升高,强、硬度逐步下降。在910℃左右淬火,钢的力学性能最好。同时,淬火温度高于880℃,27SiMn钢“零保温”淬火强度、硬度优于传统保温淬火,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的细化和奥氏体中碳浓度分布不均匀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验室及工业试验,分析、验证了60S12Mn钢制的Φ140×Φ70.8×5×9型碟到弹簧应用“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在工业试验过程中.提出了通过测量电阴炉恒温后的通电时间来绘制该炉的耗能曲线,从而确定工件的“零保温点”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零保温"淬火温度对27SiMn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零保温"淬火条件下,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性和马氏体转变的特点.实验表明,"零保温"淬火条件下,830~930 ℃范围内,随淬火温度升高,27SiMn钢的强、硬度和延伸率均增加;高于930 ℃后,逐步下降.该钢"零保温"淬火后得到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细化和奥氏体中碳元素分布不均匀有关.27SiMn钢缸体采用(900±10)℃淬火,(630±10)℃回火的"零保温"调质处理工艺,力学性能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传统奥氏体化理论的详细分析,证明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淬火保温时间是保守的、不确切的,可以缩短为零。文中用60Si2Mn钢进行了“零保温和传统淬火工艺试验,将其淬火组织.奥氏体晶粒度和机械性能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了60Si2Mn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对45钢热处理试样进行不同淬火介质和不同淬火加热温度的热处理,测试其硬度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其金相组织.实验结果表明,水淬后试样硬度值较高,淬火效果好;淬火加热保温时间10rain热处理后晶粒较小,淬火加热保温时间30min淬透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光技术对GCr15钢材表面进行激光淬火,从而大大提高其表面硬度.通过对其淬火表面硬度和深度的测定,以确保其满足轧辊压切硬薄纸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27SiMn钢临界区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和亚结构,观察到其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组织形态随临界区淬火温度的不同有所差异;铁素体中具有高密度位错;马氏体中孪晶增多,但没有贯穿整个马氏体片,其周围有高密度位错。 相似文献
8.
丝锥是一种常用的钳工工具,经淬火后容易出现淬火裂纹,而导致工具报废.本文主要针对T12钢丝锥的淬火裂纹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其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找出其淬火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扩展规律,并对其热处理工艺加以改进.试验研究表明,通过优化T12钢丝锥的热处理工艺,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其淬火裂纹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45钢零件按照常规热处理工艺进行淬火时,由于种种原因多次发生淬裂现象.在对某45钢齿轮进行淬火时出现了淬火裂纹,通过金相分析,认为该45钢齿轮产生淬火裂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和非金属夹杂物的超标所致;而裂纹的扩展,大多是沿着组织粗大处形成延伸;结合对45钢齿轮淬火裂纹的分析,提出了减轻或控制淬火开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45钢是我国目前用量较大的调质钢,通过研究45钢经调质和亚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硬度,冲击韧度和金相组织,来寻求合适的45钢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45钢仅采用调质处理,不能满足高硬度高韧性的技术要求,采用亚温淬火热处理配合可解决上述问题,得到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考虑经济性时可直接采用770℃淬火50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在保证45钢强度和硬度的同时,要提高韧性的最理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淬火550℃回火+770℃淬火500℃回火. 相似文献
11.
利用激光技术对GCr15钢材表面进行激光淬火,从而大大提高其表面硬度。通过对其淬火表面硬度和深度的测定,以确保其满足轧辊压切硬薄纸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新型热处理工艺-气雾淬火技术的特性,应用该技术对9SiCr钢圆柱体工件进行淬火处理,并对淬火后工件的硬度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气雾淬火处理后的工件,其硬度较淬火前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且内部硬度略大于外部硬度;淬火后工件内外都得到均匀的针状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3.
40Cr钢汽车半轴淬火缺陷分析及热处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0Cr钢汽车半轴的实际淬火工艺,分析了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淬火开裂的主要形式,制定出了三种热处理工艺方案并实施.通过分析热处理后的金相显微组织和硬度数据,确定出最终的热处理工艺及其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40Ct钢在860℃油淬后,再进行860℃淬入5%~10%的盐水冷却、580℃回火,使强度、硬度低的网状铁素体相对量有所下降,可有效的防止淬火开裂,并提高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4.
重新认识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玉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2):84-85,103
钢铁热处理目的是改善其组织 ,提高其机械性能 ,延长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然而该工艺大量消耗能源。我国机械工业正在服役的热处理设备中 ,电炉约占 90 % ,年耗电量将近 90亿度 ,经过多年努力 ,虽然全国热处理平均电耗已由 1 978年的约 1 60 0度 /吨 ,下降到目前的约 1 0 0 0度 /吨 ,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平均处理 1吨工件的耗电量比日本和欧美要多 2至 3倍 [1]。热处理能耗绝大部分用于加热和保温 ,因此为了降低能耗 ,降低产品成本 ,应在满足热处理质量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加热温度 ,缩短保温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测试手段的完善提高 ,对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与热处理后钢材性能之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探讨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 相似文献
15.
宋佩维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4):20-23
结合生产实际,对截面尺寸较大、结构复杂的40Cr钢件的淬火工艺进行分析探讨,为解决淬火硬度不足的问题而采用亚温双液淬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亚温双液淬火工艺细化了组织,工件硬度得以提高,不易开裂,淬火变形易于校直,能满足该工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金相软件和洛式硬度计,对Cr5钢组织进行了观察、物相(淬火前后)分析、碳化物含量的计算和硬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r5钢中碳化物相主要是Cr7C3、Cr23C6和Cr3C2相,其形貌特征有球状、椭球状和棒状,并且无规律地分布于基体上;淬火后碳化物部分溶入基体,未溶碳化物以细小颗粒状分布于马氏体上;碳化物的溶解量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970℃时,碳化物大部分溶解;保温开始阶段,碳化物溶解速率较快,随时间的延长溶解速率减慢,超过60 min时,溶解速率趋于零;Cr5钢硬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970℃加热保温60 min硬度达到峰值,为55.4HRC。 相似文献
17.
胡晓疆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2):1-3
介绍了数字图书馆存储空间“零”增长理论,结合长安大学数字图书馆馆藏建设经验,论述了数字图书馆数字馆藏剔除的原则和范围,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最合适的存储容量理念,以及在这个合适的存储容量下能够解决的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零夹杂”超级纯净钢精炼理论与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零夹杂”超级纯净钢精炼过程中防止氧化物夹杂析出的工艺条件和在真空精炼过程中氧化物夹杂被碳还原气化的热力学条件,以及钢液中氮化钛析出的热力学条件。指出在真空条件下钢液中氧化物 夹杂被还原气的反应受反应动力学条件的限制,同时提出“零夹杂”超级纯净钢精炼工艺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0.19C-1.52Si-1.53Mn-0.14Al-0.048Nb和0.19C-1.52Si-1.48Mn-0.15Al两种成分的钢进行了Q& 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处理,并研究二次淬火对Q& 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的加入能够起到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效果,提高Q& P钢的综合性能.强塑积最高可达到25190MPa·%.二次淬火能够提高实验钢最终的马氏体含量,并大大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降低了实验钢的应变硬化指数和总延伸率.若不采用二次淬火则会使实验钢的塑性大大提高,综合力学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以低碳Si-Mn钢为研究对象,在传统淬火-配分工艺中引入压缩变形,研究了压缩变形对组织演变的影响以及实验钢在不同等温配分条件下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引入高温变形处理后,试样具有更加精细的显微结构,同时显微组织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大角度晶界,由无变形条件下的65.7%提高至72.5%;在相变及碳配分过程中,晶界以及板条边界附近易形成碳富集区;随配分时间延长,显微组织呈回火转变趋势,当配分时间延长至1 500 s时,组织中出现较大量的碳化物析出相,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降低至7.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