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气候正经历着明显的变暖过程。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发现,特别对国内近几年的研究和评估结果做了简要介绍。研究发现,无论是观测到的过去变化,还是预估的未来趋势都表明,中国地表气温的增暖均比全球或北半球明显。但是,目前还不能对过去气候变化的原因给出明确的解释。对未来气候趋势预估的可靠性也还比较低。如果过去50年的气候变化确由增强的温室效应引起,同时预估的未来趋势也是可信的,那么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必须给予更严肃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3.
4.
5.
针对目前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研究中,大都将地表温度处理为单一的平均温度的现状,在分析全球地表温度时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将其作均一化处理以及时空积分两种不同的方法,对CO2,CH4及N2O的辐射强迫进行了计算,并预测了未来100年内CO2与CH4辐射强迫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O2辐射强迫受计算方法影响最大,两种方法计算所得到的绝对差值达到了0.12W/m2,相当于6%的偏差,而且随着其浓度的不断加大,偏差还会明显增加;但是对于以CH4为首的微量温室气体,即使浓度出现大幅增加,地表温度的时空差异对其辐射强迫也不会产生显著影响;目前,CH4所产生的辐射强迫大约已经占到CO2的25%,如果能够将CH4的年浓度增长控制在1μL/m3的水平上,其100年后的辐射强迫则仅为CO2的11%,从而显著缓解由于CO2浓度持续上升对全球变暖所施加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MAN WenMin & ZHOU TianJun The State Key Lat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Z2)
Variations in global atmospheric oscillations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are simulated using the climate system model FGOALS_gl. The model was driven by reconstructions of both natural forcing (solar variability and volcanic aerosol) and anthropogenic forcing (greenhouse gases and sulfate aerosol). The model results are compared against proxy reconstruction data. The reconstructed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was out of phase with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in the last millennium. During the ...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会导致气候严寒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中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严寒的理论根据和现实可能性作了分析,指出由于气候变暖、极冰融化影响大洋的环流,进而影响全球气候;这样的事件在历史上曾有多次发生。但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开始发生这样的过程。而且没有这样的先兆。因此,到2020年,发生“秘密报告”中所提出来的情景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不排除在更长时间发生某种气候受变的可能性,所以加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The dusty cloud radiative forcing over the middle latitude regions of East Asia was estimated by using the 2-year (July 2002?June 2004) data of collocated clouds and the Earth’s radiant energy system (CERES) scanner and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from Aqua Edition 1B SSF (single scanner footprint). The dusty cloud is defined as the cloud in dust storm environment or dust contaminated clouds. For clouds growing in the presence of dust, the instantaneous short-wave (SW) forcing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TOA) is about -275.7 W/m2 for cloud over dust (COD) region. The clouds developing in no-dust cloud (CLD) regions yield the most negative short-wave (SW) forcing (-311.0 W/m2), which is about 12.8% stronger than those in COD regions. For long-wave (LW) radiative forcing, the no-dust cloud (CLD) is around 102.8 W/m2, which is 20% less than the LW forcing from COD regions. The instantaneous TOA net radiative forcing for the CLD region is about -208.2 W/m2, which is 42.1% larger than the values of COD regions. The existence of dust aerosols under clouds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cooling effect of clouds.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引用地史及水文气象资料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指出全球气候一直在变化;气候变化的动力主要在天在地而不在人;当今的气候变化可能只是气候变化总过程中的一个波动阶段而非永远的趋势,且其变幅并未超出历史上气候变化的范畴。因此,不能断言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为排放CO2所致。所以对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气候变化应当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进而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含义,阐述了当前6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HFCs、SF6)及其浓度剧增的原因,并概括了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高效的发展策略,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12.
13.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口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CO2、CH4、N2O等气体的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预期本世纪的全球变暖较20世纪更为强烈.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本世纪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将可能导致我国北方干旱趋势仍将延续.南方雨量增加特别是暴雨和台风的增加,会使洪涝灾害扩大加剧.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岸带灾害主要是风暴潮呈现加剧趋势、农林病虫害、滑坡与泥石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灾害也将发展,唯寒冻灾害可能大幅度减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及科学界应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种统计方法,采用534个站点数据诊断中国1961-2014年年均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年均气温整体呈现出增加趋势,但是各时段变化趋势却又各不相同,分别表现出“减-增-增-增-减”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且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表现出2~6、20、40和60a左右的波动特征,在1998年左右中国年均气温发生突变,气温变暖出现停滞.在空间分布上,中国年均气温1961-2014年近100%的站点均呈增加趋势,且此时段各年代相对整个研究段呈增加趋势的站点比例依次是2.6%、32.9%、78.8%、86.0%和11.2%.尤其是1960时段和2000年以后是大面积气温趋势下降显著的时段,而1971-2000年是中国大面积显著增加的时段.不论是气温趋势增加或减少,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均在空间分异格局中率先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变化特征.尤其是2000年以来中国年均气温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停滞现象,与此时段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对于气候变暖停滞的原因,仍存在诸多不确定的认识,亟待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来柴达木盆地升温与全球变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达木盆地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亚洲大陆干极核心,处于中纬西风带和东亚季风系统的交界带,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本文利用柴达木盆地五个气象站的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气温变化,发现盆地气温显著上升,近50年来上升了2℃左右,远远大于全球上世纪升温0.6℃~0.7℃的水平。笔者推测柴达木盆地深居青藏高原内陆,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很高的敏感性,不仅迅速地响应全球变化的信号,而且对某些信号和趋势起着放大作用,还可能通过各种正反馈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暖背景下大连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5年大连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大平均风力资料,分析近45年大连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着重研究大连地区寒潮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寒潮活动各地差异较大,南部开始早,结束晚;东部开始晚,结束早.大连地区寒潮主要出现在11、12月和1月.近45年来,大连地区寒潮异常具有三次跃变,跃变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大连的寒潮活动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活跃期—沉寂期—正负振荡期—沉寂期.近45年来,大连地区寒潮活动具有减少的趋势,从1961~2005年,趋势性寒潮频数减少为0.7次/10年.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istics of faults in a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central China, unveils long-term autocorrelation and power law distribution of power system faults, which indicates that power system fault has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SOC) feature. The conclu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ower systems data in 2008 with ice storm present. Since power systems cover large areas, climate is the key factor to its safety and stability. In-depth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OC of atmosphere system contributes much to that of power system faults. Extreme climate will be more intense and frequent with global warming, it will have more and more impact upon power systems. The SOC feature of power system faults is utilized to develop approaches to facilitate power systems adaptation to climate variation in an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wa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9CB21970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50595414), and Youth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ject of CSEE 相似文献
18.
周昊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4):102-105
从三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关于全球变暖与沼泽生态系统的研究:①全球变暖已经成为无法争辩的事实;②沼泽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和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③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沼泽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功能和结构等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可能对气候系统形成负反馈.并针对已有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气候灾害影响的国际韧性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世界城市与社会的发展,通过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命题。梳理了韧性概念渊源和分类特征,利用Cityspace软件对国内外城市韧性研发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各个典型国家在面对气候灾害时韧性城市体系构建的相关策略和具体实践,分析得出了韧性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相关策略路径;提出了适应中国韧性城市研究与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不同模拟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与大气化学模式连接的模拟系统,研究了中国地区人为排放生成的硫酸盐气溶胶分布及其辐射气候效应,并与全球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比了硫酸盐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的在线、离线模拟方法所得结果差异的细致情况.通过以上工作表明:区域气候和大气化学耦合模式系统能在比大气环流模式更精细的尺度上获得硫酸盐分布规律和辐射气候效应;并且区域气候模式与大气化学模式的在线与离线连接方法得到的硫酸盐柱含量、有反馈和无反馈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在较小区域平均的尺度上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并且在全区域平均尺度上也不能被忽略;通过对气候响应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模拟结果显示了从硫酸盐含量到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逐渐加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